扎实推动文明实践走进群众心里

2024-07-22 00:00:00李世峰
群众 2024年11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邳州作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始终秉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涵养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走进人民、拥抱人民、贴近人民,搭建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绘就出一幅幅文明实践与烟火邳州美美与共的大美画卷。

整合各方资源,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建好功能齐全、群众乐意参与的基层主阵地,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主阵地”引擎强劲。加大投入,建强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25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497个、文明实践基地(点)300个,实现县(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强市级层面的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10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活动。

“云平台”方便快捷。搭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云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调度中心,设立500余个视频互动点位,将各文明实践所(站)并联整合,在江苏有线电视端开设“文明实践”专栏。“云平台”和江苏有线电视端组成纵横矩阵,让文明实践及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成为群众的“掌中宝”。

“微阵地”服务延展。按照不同行业设立文明实践点及文明实践岗,建成“银发食堂”、“货车司机之家”、“D1轻咖”青年之家等群众家门口的“微阵地”近千个,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整合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以及文化馆、市民活动中心等活动场地,打造“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文明实践+文旅融合”等特色载体,构建“1+N”文明实践矩阵,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城乡角落。

聚焦群众期盼,让文明实践活动“燃”起来

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精准聚焦群众需求,邳州在一场场活动中不断夯实全国文明城市根基。其中“庆元宵学传统传精神促发展”等活动分别被央视报道,“文明谢师恩新风传心意”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移风易俗优秀案例。

用“邳普”推动新思想落地。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开展分众化思想政治教育。邳州着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结合地域特色资源,定制“王杰精神宣讲”“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事迹宣讲”“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事迹宣讲”等特色宣讲菜单60余项,“百姓名嘴”“草根艺人”等把宣讲菜单的“普通话”改成“邳普”,利用大鼓、琴书、柳琴戏等进行宣讲,推动新思想浸润心田。利用市级宣讲队伍,打造“名师课堂”“移动课堂”“指尖课堂”“行走课堂”,形成了“运河习声青年E起说”、“‘理’惠万家”村村行、“画出新思想”等一大批“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新河镇的志愿服务项目——农民画“画出新思想”,获得省第五届志交会银奖。

用“引导”涵养乡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邳州将文明实践活动与移风易俗、典型选树等深度融合,相继发起“文明谢师恩新风传心意”“5·20集体婚礼”等实践活动500余场,开展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宣讲80余场(次)。深度融合“文化旅游+移风易俗”模式,打造“新风小院”,创新推出“新风小院田园婚礼”,探索喜事新办新模式,创设新风文化礼堂,鼓励党员干部“打头阵”,除陋习、树新风,将“文化礼堂”打造成全市“新风地标”。

用“活动”引领时代新人。大力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学习二十大”等系列活动3000余场(次)。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运河春华志愿红”百场文明实践贺新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大集”等2万余场(次)。面向全市留守儿童,针对性开展“守望之声公益阅读讲座”“我的微心愿”等活动1000余场(次)。每年组织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6000余场,定期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大运河文化讲堂等活动,带给群众更多文化和理论的盛宴。

用“真情”办好民生实事。群众需要的,就是文明实践要做的。通过实地调研、线上调度、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先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护航全城助力高考”“暖心助农‘蒜’我一个”“爱心冰箱”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活动60余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逾7000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审批慢”等问题230件。充分调动各社会组织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动志愿者参与防汛防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打造“文明实践·每周有约”夜模式活动,开展文艺演出、科技普及等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注重制度保障,让文明实践工作“强”起来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书记工程”,作为关乎城市文明、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来抓,邳州精准发力、持续用力,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绘制文明实践“一张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邳州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部署安排,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工作情况、调度工作进展。严格执行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党委主要负责人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阵地资源利用情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服务群众效能。

贯穿志愿服务“一条链”。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发布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和志愿者招募令,组建150多个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实施“运河春华志愿红”大实践大服务行动,以文明实践“云平台”为载体,融合各方资源,形成文明实践服务菜单150余项,群众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点单”,市志愿服务总队后台审核“派单”,志愿服务队伍履约“送餐”,基层群众开展“评单”,全力打通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断头路”,推动文明实践为民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通。

下好多方参与“一盘棋”。众人齐心,其利断金。建立市直机关包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工作制度,实施市级机关党支部包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设“群众需求、社区吹哨、志愿报到”的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联动,把党员干部、社会力量、热心群众、志愿者纳入基层治理网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城乡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

激发参与实践“一股劲”。吸纳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用爱心奉献感动一座城。成立邳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完善《邳州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及《邳州市志愿者嘉许礼遇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志愿者积分礼遇制度。推出“积分爱心超市”、“文明贷”志愿者专属金融产品,成立“志愿者联盟商家”,推行“时间银行”网络积分兑换等,为志愿者提供折扣、优惠政策,形成志愿服务与礼遇回馈双向循环机制,提升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热度。

(作者系中共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