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力度

2024-07-22 00:00:00万建清
群众 2024年11期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集中展现了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力量源泉的载体。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扎根、奉献于江苏大地,锦绣江苏红色资源星罗棋布、闪耀光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为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提供了根本遵循。

研究阐释好红色资源,有助于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经验。红色资源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加深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理念、价值体系认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创造潜力和发展韧性的信心,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红色资源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见证,助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培育和精神养护。深化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在各种文化激荡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研究阐释好红色资源,有助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指引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精神动力。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不断挖掘、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用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方向、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增强斗志。红色资源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深刻理解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研究阐释好红色资源,有助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红色资源凝结着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有效推动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党史观,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岁月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领导人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为我们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智慧启迪。

历史是了解过去的教科书,也是走向未来的营养剂。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最为重要的是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生动展现革命文物的红色基因和思想内涵,不断彰显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

强化研究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科学制定红色资源研究阐释规划,确保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工作重点突出、规范有序。将周恩来、雨花英烈、新四军东进北上、淮海战役等重要革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各个时期我省各地涌现的功勋模范事迹、人民群众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等红色资源作为规划重点,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提高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规划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推动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工作高质量发展。

统筹研究力量。宣传、党史、档案、教育、地方志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在红色资源研究阐释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红色资源研究阐释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的交流合作,有计划地“科学定制”培养从事红色资源研究的专门人才。鼓励从事红色资源保护修复、陈列展览、宣传讲解的专业人员加入红色资源研究阐释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红色资源研究阐释队伍。大力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造就一批有影响的红色资源研究阐释专家。

加强史料征集工作。进一步加大史料征集力度,抢救性征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料,广泛征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史料,即时跟进征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史料,包括文献资料、图片资料、图书资料、视频资料、口述资料等。对散落民间的手稿、书信、口述记忆等红色资源,应加强抢救性征集。在征集史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围绕热点,有计划地开展文献史料专题整理编纂工作,有效保证史料全面、丰富、准确。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加强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史料共享便捷利用。

深化红色资源研究。有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要以江苏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为研究重点,系统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剖析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阐述江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贡献和宝贵经验。注重党史基本著作的编写,全面反映好党领导江苏人民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注重红色资源的专题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并有计划地开展研讨交流,形成更多有质量、有特色、有影响的新成果,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夯实基础、提供科研支撑。

阐释好革命精神内涵。党的二十大要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江苏在各个历史时期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而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造并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深入挖掘江苏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江苏符号”,引导全省人民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精气神。

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要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上下功夫,着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发挥红色资源固本培元、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将研究阐释成果运用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运用到学校思政课中,纳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等教育教学内容,发挥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运用到纪念场馆的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重大主题宣传,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和烈士纪念活动中,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运用到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等传播媒介和文学、影视、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中,并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手段相结合,打造融媒体作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价值。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一级巡视员)责任编辑: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