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路径

2024-07-22 00:00张兴良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4期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统筹设计学科主题,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并在课标内容中推出“小钱币大历史”等十个历史课程跨学科学习活动主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打破学科界限,设置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课堂。本文以教材为蓝本,设置“走进长安”这一教学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多学科资源,对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路径予以探讨。

一、“走进长安”主题教学活动设计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长安是我国西安的古称,我国历史上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要探寻中国历史,必然离不开长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生深入了解长安,从不同朝代、不同方面探求长安历史,有利于提升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培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这些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迎合社会生活真实性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行业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无法凸显该地的文化特色。同时,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导致历史文物和古城遗址的保护成了一大问题。为此,教师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设计跨学科主题“走进长安”,旨在引导学生从现实角度理解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感悟文化魅力,同时,树立传承历史、保护文化资源的主人翁精神。

二、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路径探讨

(一)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次跨学科主题历史教学“走进长安”围绕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展开,主要融合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知识,以长安的历史为线索,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发和保护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加深对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认知,针对现实文化资源破坏和古城旅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思路围绕以下环节开展,包括趣味导入、知识融合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学生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

(二)跨学科教学目标

围绕新课标关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指示,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需要明确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目标。首先,学生需要养成整合历史资源的能力,能够根据分类的内容,总结不同时代同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其次,学生要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呈现的与长安相关的资源,如古诗词文学资源、地理地图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探究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理解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这一本质规律。再次,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资源整合等多种学习方法,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将学科理论知识成果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史鉴今的能力。最后,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主题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融合资源

教师在主题教学开始之前,布置预习任务。

任务一:要求学生收集与长安有关的诗文,并分析作者的情感和相关的历史时代背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各自收集的诗文。

任务二:结合史料整合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王朝,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进行抽签,从西周、秦朝、两汉、隋朝、唐朝五个朝代中抽取一个朝代,温习抽取朝代的历史内容,包括该朝代的建立、发展、衰落和灭亡的历史周期与重要的皇帝和历史人物、国家重要政策、统治思想、经济发展情况、文化成果等,以及留存的文化遗迹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形成了对跨学科学习主题的初步印象和思考,为后续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在课前分别结合语文、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四个学科知识,综合设计多元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探求知识。(如表1所示)

2.课堂导入,引出主题

在趣味导入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模拟游戏:

学生获得西安闯关地图,当学生准确说出西安历史旅游景点及对应的历史朝代和任意主要人物,则获得本关卡积分,直到通关。与此同时,教师播放电影剪辑片段《长安三万里》,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感受唐朝长安繁华开放的文化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如下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子兰《长安早秋》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张说《踏歌词》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学生在欣赏唐诗宋词的基础上,感受唐朝初期、盛唐和晚唐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心境,以及通过诗歌感受宋代国土被侵都城南迁的历史史实。教师结合以上视频和古诗词,引出本课教学主题——走进长安。接下来,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对预习阶段搜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进行分享。

3.融合情境,培养素养

【情境一】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西安古都旅游地图,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景点,描述背后的历史史实和文化资源。

学生围绕地图思考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将西安的景点或遗址与历史人物、事件对应:

周镐京、周丰京——西周、青铜器、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修长城等。

未央宫遗址——汉代政治中心、刘邦建国、文景之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等。

大雁塔——玄奘取经、唐代佛教发展、世界文化交流等。

大明宫——盛世唐朝、唐太宗、科举制等。

【情境二】

教师出示不同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总结西周、秦汉、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

【情境三】教师提供如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背后体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小明假期去古城西安游玩,发现古城墙附近有大量垃圾,不少古建筑的墙壁上有游客乱涂乱画的痕迹。

材料二:某西安游客在网上表示,假期人流量极大,旅游体验感差,难以感受古都韵味,感觉文创产品与其他古城雷同。

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各抒己见,在互动和交流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A:出门旅游要遵守规则和秩序,注重保护环境。

学生B: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创新,各个地区不要相互模仿,在注重娱乐和消费效益的同时,关注文化传承等。

4.实践突破,提升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历史人文旅游路线,并附上导游词。

例如,某小组设计了“走进秦始皇”一日游路线,旅游地点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阿房宫遗址、兵马俑。导游词: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在秦始皇执政期间,他统一文字、度量衡,修长城,发展经济,为几千年封建社会打下基本格局。秦始皇成就显赫,但秦朝却二世而亡,让我们一起走近始皇,重温秦朝风云。

在这一开放性作业中,学生需要融合地理、语文等学科资源,结合现实情境完成实践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推动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5.教学评价,促进反思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过去,教学评价具有单一性、局限性,表现为评价内容只关注学习成果,忽视学习过程等;评价形式主要通过习题和考试,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评价主体也仅包括教师,忽视评价的自主性和客观性。因此,在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改变评价模式。一方面,要将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默契度、创新能力、跨学科综合知识等纳入评价标准;另一方面,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要邀请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学习过程和结果,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三、总结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和趣味性的跨学科主题,在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学科教育资源。教师要确保主题教学情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氛围中深度理解历史知识,并从不同角度整合历史资源,形成时空观念,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历史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韩马初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