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金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完善建筑行业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以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例,从资金预算、应收账款、银行收支三个环节入手,分析其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状况,并基于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建筑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9-013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9.034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国民生产总值也随之增加,因此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建筑企业施工周期长,工程回款速度慢,存在资金循环阻塞风险的情况,需重视资金管理问题。做好资金管理,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1相关理论概述
1.1资金管理的概念
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拥有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对资金的取得、资金的筹集分配以及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其一,企业内部银行方式。通过在企业内部引用现代银行模式,企业可以基于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功能模块,实现合理有效地调配企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统收统支方式。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所有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处理,总公司通过监控子公司的资金账户,实时了解资金动态,属于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统一管理,方便调拨资金,但也影响子公司开展经营业务的灵活性。其三,财务共享中心方式。通过高度信息化技术,将各个子公司的会计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其四,资金结算中心方式。建立单独的资金结算中心作为集团内部的职能部门,将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的日常资金处理业务交由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处理。其五,财务公司方式。即设置专门的子公司处理资金管理,该财务公司隶属于集团总部,为集团内的各个公司提供专业的资金管理服务。
1.2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努力。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是指从事先、事中、事后等基本环节实现资金管理。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资金审批的源头控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确保其合格性与合法性,在每年的会计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金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工地点流动性强,施工人员密集、灵活性大,施工技术复杂,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前期资金投入量较大,回款周期长、风险高。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任务,资金管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尤为必要。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采取一系列的企业内部的自我管控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正确认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现代管理经验学习,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三个关键点入手,构建完善的、科学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资金预算
建筑行业是以项目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即建筑施工企业基于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具体包括前期管理阶段、投保决策阶段、建设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其中,建设施工阶段是成本耗费最高的环节,重点在于加强施工阶段的资金预算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预算是指合理估计施工工程中涉及的各项目资金,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各项资金数据,通过事后反馈来评价预算管理的成效。在具体的日常项目实施推进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部需对单个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和项目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超过预算项目的各项支出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反馈管理成果。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基于项目的变化及时调整成本进度,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完整地开展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或已经开展了资金管理,但后续的跟踪反馈不及时,流于形式。预算管理作为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建立详细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详细记录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构建资金预算管理控制的观念,将资金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2.2应收账款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局限性,其应收账款的支付需要等到工程完工并验收以后,周转期较长。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管理人员需随着项目区域进行跨区域变更,这些都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对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按照账期的长短进行细化处理,识别客户的风险状况,合理分析所处的经济状况,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账龄分析表,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资金管理为主线,推进各项清收清欠工作,保证资金链的稳定,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2.3银行收支
为了更好地进行施工项目的资金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施工地点当地开具银行账户,然后进行日常资金汇总管理。但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具的银行账户过多,存在工程项目资金款相互拆借导致管理混乱的情况,资金回款速度缓慢,容易导致资金风险。该背景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有必要对各个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严格监督项目部的收支情况,重视项目垫付资金的占用情况,严格规范工程项目合同,记录施工工程中的经济业务,对于工程项目资金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
3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案例
3.1某建筑施工企业简介
某建筑施工企业是国家铁路、建筑、公路、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同时具有铁道、建筑、公路、市政行业设计甲级资质。该企业涉及多个领域的建筑服务,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履行企业决策事务。另外,对于各个施工项目会设置项目经理部,下设不同的施工工程作业队。2014年年底该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上线,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其资金预算模块和合同与付款结合模块也随之完善。
3.2某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3.2.1资金预算管理
该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在于财务共享中心新设的预算资金业务模块,在此之前,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未将下属各个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汇总处理,下属子公司的各个工程项目部未完全执行项目预算,导致出现成本差异。如表1所示,通过了解2018年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子公司各区域的项目预算情况得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A区和B区的项目部并未完全按照财务预算进行目标拆分和各个细分的预算目标,导致工程项目中存在一定的成本差异,未暂估尚未付款的分包工程项目款。C区的累计发生总成本已经高出预计总成本,出现了成本差异。
财务共享系统新增了预算资金管理模块以后,该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各子公司汇总的资金需求进行统计汇总,以收定支,按照计划量进行付款,除特殊情况外,不支付计划以外的资金。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数据汇总,并通过预算资金业务模块实现预算管理。各个子公司的项目部收到拨付的工程款,根据施工进度来调整用款情况,进一步细化预算资金管理,对于项目垫资的部分,其资金投入需与施工进度动态匹配,对使用的垫资部分加强监督反馈。在进行合同项目付款时,进行资金预算需要填写详细的预算模块表,包含资金支付项目、客商、合同编号、合同金额、累计结算金额以及账面欠款等信息。
各个工程项目在进行资金预算时,根据与供应商确定的累计结算的付款比例来确定当月的付款金额。对于不符合金额的部分,无法通过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审批,只有被审批通过的资金才能付款和使用,该审批流程保证了建筑施工企业外地银行账户资金的安全性。
3.2.2应收账款管理
该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服务的客户遍布全国,客户数量众多,工程账款收回周期长,给应收账款的回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该建筑施工企业近年来的财务报表,发现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逐渐下降,回收周期变短,应收账款赊销比例逐渐减少,说明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39.58根据表2得知,该建筑施工企业近三年来的应收账款,占资产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例从2020年的39.77%下降到2022年的24.86%,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47.16%下降到2022年的39.58%。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不仅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且建立了清晰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通过综合奖励的形式,提高员工对应收账款催收的积极性。
3.2.3银行收支管理
某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各个项目部会在施工地点开设银行账户,方便资金的使用和调拨。加强外地银行账户的收支管理,是该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加大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将全部银行收支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处理。
财务共享中心有着财务业务的共享单据池(如图1所示),各个项目部将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线上提单入账,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审核单据,检查附带的原始凭证,审核通过以后进行付款处理。环环相扣的审批流程,保证了项目资金收付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将项目合同与银行收支业务联系起来,每个合同都进行线上线下双备份,财务人员在进行付款之前需要与合同条款内容核对,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付款,在实际付款时,一旦超过合同条款规定的付款比例,则系统自动显示报错,无法付款,保证了外地银行账户收支管理的安全性。
图1某建筑施工企业共享单据池类型
目前,该建筑施工企业的支付方式以银行存款为主,票据支付为辅,票据结算支付的比例占总支付金融的比例不足30%,票据结算可以通过延期支付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但由于其票据支付业务流程较烦琐,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该建筑施工企业的下属子公司将项目提交至总公司办理,层层递进审批,导致项目部办理票据速度变慢,因此各个项目部很少考虑资金利用率更高的票据支付来付款。
图2某建筑施工企业票据办理流程
4完善某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建立后,某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完善对策。
4.1优化资金预算流程
由于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子公司的各个工程项目较多,其资金预算审核工作量较大,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绩效与资金预算不挂钩,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影响预算工作顺利开展。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有两点。其一,树立正确的资金预算控制观念,从源头出发,使得预算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以及管理层均意识到资金预算的重要性,从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全过程的资金预算控制,确保资金预算的编制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资金预算的编制应尽可能地详细,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其二,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考核机制,将预算编制员工的绩效与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挂钩,充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力执行预算管理工作,优化资金预算流程。
4.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某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施工类型多样化,客户种类复杂化,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全部使用同样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否则会导致不能如实反映应收账款的收回风险,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具体措施如下两点。其一,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状况的客户,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合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对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均应当建立信用评级制度,通过记录往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履约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对于信用级别评分低的客户,则在合作时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一旦分析误差或数据偏离较大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事后反馈工作,避免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建筑企业应当每半年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更新,防止评级出现误差导致的财务风险。其二,规范项目合同,提升专业素养。对签约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执行严格的事先审核制度,警惕由于合同不规范而导致的法律纠纷,从根源遏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4.3优化银行付款流程
该建筑施工企业的银行付款业务存在较多的审批环节,一旦进入业务高峰期,层层递进的审批环节会影响工作效率。对此,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可以考虑设置移动端审批平台,工程项目施工地点存在流动性,负责审核的领导人员不可能时刻在电脑面前等待审核,因此设立手机移动端审批平台尤为重要。审批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合并线上线下审批流程,避免重复审批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票据支付所占资金支付方式的比重,通过延迟付款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审批失误耽误的业务时间,对审批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考核。
5结论
综上所述,资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文章以某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分析其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对策。一是树立正确的资金预算管理控制观念,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考核机制;二是基于客户情况计提不同的坏账比例,规范项目合同;三是优化银行付款流程,设置移动端审批平台,合并线上线下审批流程;四是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妮.浅议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情况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21(23):171-172.
[2]何怀强.浅议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24):25-26.
[3]朱拥军.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思考及完善研究[J].时代经贸,2020(34):72-73.
[4]李江,高书平,韩文硕.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探究——基于流动性紧缩背景[J].财会通讯,2020(17):87-89.
[5]李晓慧,张明祥,李哲.管理层自利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模仿披露关系研究——基于制度理论分析[J].审计研究,2022(2):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