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中韩跨境电商比较优势产品分析研究

2024-07-21 00:00:00董超高会敏
中国市场 2024年19期

摘要:文章基于RCEP生效的背景,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韩贸易进出口产品的类目、进出口产品的贸易金额差,并引入RCEP贸易条款,推测研究中韩跨境电商贸易中,中国向韩国出口品中占优势的产品。研究结论表明,纺织制品在中韩跨境电商中属于比较优势产品。

关键词:跨境电商;中韩贸易;比较优势产品;RCEP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9-001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9.005

1RCEP背景介绍

随着2020年包括中、日、韩、澳、新以及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国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RCEP协定包括货物、服务贸易、投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20章节。该协定规定,区域95%以上的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壁垒将会削弱,各国商品进出口难度将降低。2019年至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总额从1.29万亿元上升到1.92万亿元,交易规模持续上升,明显高于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速。文章以RCEP为背景,分析中国对韩国贸易进出口产品的类目及贸易金额差,并引入RCEP条款,推测研究中国对韩国跨境电商贸易中占据优势的产品。

2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加之各国贸易协定签署,跨境电商从产生开始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刘晓亚(2018)指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韩国的电子产品、化妆品、汽车和服装等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自贸区以及中国市场,协议中关税的降低或取消将促进中韩两国跨境电商的发展[1]。郑春芳和肖旭(2021)从RCEP条款内容出发,阐述了RCEP的签署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将增加、跨境电商交易数据多方协同监管局面将形成、跨境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将加强、海外仓及跨境云服务将迅速发展、通关监管更加便利化[2]。刘文(2021)也从RCEP协定内容出发,阐明RCEP协定将拓宽中韩FTA红利空间。并且,协定生效之后,中韩两国产业和贸易的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两国价值链重塑起重要作用[3]。李新(2021)认为,中韩两国随着RCEP的签署,潜在的结构性冲突,将冲击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威胁韩国高端制造业在RCEP区域内的地位,导致激烈的贸易竞争产生[4]。冯晓玲和赵鑫(2022)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检验中韩贸易潜力,发现双边贸易潜力总体呈递增态势[5]。2015年后贸易潜力初级产品贸易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次之,资本密集型产品最小,但两国仍保留着一定的贸易扩展空间。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李博英(2019)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对中韩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两国货物贸易差异大、互补性强、商品出口优势增强[6]。王宁(2022)研究了跨境电商经济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信息技术、区块链、物流、金融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中国新型交易模式与商贸形态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逐渐优化的贸易理论促进了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助力跨境电商经济的发展[7]。孟康洁(2022)在比较优势视角下,通过对自贸区“1+3+7+1+6+3”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各个自贸区的功能定位,阐明了中国自贸区发展路径[8]。刘蓉(2023)在比较优势理论下,通过对101个国别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实证了贸易便利化会促进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正向影响更加明显[9]。

综上所述,当前已有文献系统地分析了RCEP协议的签订产生的一系列经贸影响,证实了RCEP协定生效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以及会降低贸易成本,使区域内经济得到增长。

同时,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理论,虽然存在漏洞之处,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对韩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迅速,正如文献整理所示,基础研究屡见不鲜。但是跨境电商B2B申报的产品属于海关总署统计分类产品中的第22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这类产品不进行详细分类,因此,无法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中分析中韩跨境电商交易的产品类目。

文章试图以RCEP生效为背景,分析中韩贸易发展状况,以此为依据,推测中韩跨境电商比较优势产品,为中韩双边贸易选品时提出合理建议。

32019—2023年中韩贸易发展状况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于2021年3月22日表示,中国已经完成RCEP核准,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的国家。RCEP对韩国自2022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

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是RCEP正式生效前后5年(2019年至2013年),中韩两国进出口产品金额及类目。

2019年至2023年,中国对韩国出口产品共22类,依据出口产品金额(见表1),排在前5位的产品依次为第16类(20402.6亿元)、第6类(5353亿元)、第15类(4534.8亿元)、第11类(3060.7亿元)、第20类(2365.8亿元)。2019—2023年中国对韩国出口产品金额见表1。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按照进口金额(见表2),排在前5位的产品为第16类(35589.3亿元)、第6类(6602.9亿元)、第7类(3921.9亿元)、第15类(2993.7亿元)、第18类(2668.2亿元)。2019—2023年中国对韩国进口产品金额见表2。

4从中韩贸易进出口产品类目分析中韩跨境电商比较优势产品

在中国与韩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分析比较优势产品时,采用比较成本贸易基础理论。该理论出自大卫·李嘉图《政治市场经济与赋税原理》:贸易的关键在于对产品生产技术的比较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相对差异。对于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集中生产并出口,具备“比较劣势”的产品则应依靠进口。即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正所谓“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

以比较成本贸易基础理论为依据,从中韩两国进出口金额差可知,中国处于劣势的产品为:第16类、第7类、第18类、第5类、第6类,特别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中国向韩国出口金额与中国向韩国进口金额相差甚大。剩下的17类产品中,中国比韩国占有优势,尤其是第11类纺织制品。2019—2023年中韩出口与进口产品贸易金额差见表3。

因此,通过数据可以推测,中国对韩国跨境电子贸易中,处于劣势的产品类目为: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7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第18类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第5类矿产品;第6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

中国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为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具体包括蚕丝、羊毛等动物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棉花、其他植物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短纤、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线绳制品等、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特种机织物,簇绒织物,刺绣品等、浸、包或层压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针织物及钩编织物、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

纺织制品是否如数据所示受到韩国消费者的青睐,可以通过韩国电商巨头——酷澎(Coupang)平台的销售数据进行验证。酷澎自2010年创立以来,不断致力提升消费体验,为韩国消费者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大量商品选择和优质的服务。2023年4月,酷澎安卓端月活用户为2080万,遥遥领先其他韩国电商,比排名第二的应用高出3.27倍(数据来源:Coupang2023年一季度财报数据)。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韩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金额达1.6万亿韩元。在前三大海淘市场(中国、美国、欧洲)排名中,中国超越美国位居第一,达6550亿韩元。交易额排名前三的品类依次为时尚服饰、食品和3C数码(韩国统计局官网)。搜索热词一直高居榜首的为时尚服饰、家居、3C数码、户外运动、美妆工具。时尚服饰、家居、户外运动制品都属于纺织品类,与文章分析的结果相符。

纺织品类产品之所以得到韩国消费者热捧,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关税低,售价比韩国国内售价低。RCEP条款规定:超出原有双边自贸协定产品中,对纺织品零关税,中国运动鞋向韩国出口,区域价值成分达到40%,可免除8%~13%的关税。

其次,中韩产业间的经济互补。随着韩国政府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业,加大科技投入,使其成功转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与之不同,纺织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与韩国产业间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张颖,2023)[10]。

最后,新技术促使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1日报道称,纺织行业在新技术助力下,涌现一大批实现高端制造和智能整合的生产工厂,由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国纺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形成更加绿色、高效的产业集群。202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连续3年突破3000亿美元。正是这些原因,纺织类产品吸引了海外消费者的目光。

5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中韩贸易进出口产品贸易金额差、产品类目,推测中韩跨境电商B2B,中国对韩国具有比较优势及劣势的产品类目,可以作为跨境电商企业选品时优先考虑的类目。

文章只是浅层研究中韩贸易中比较优势产品,未深入探讨占据优势的各方面因素:两国的经济政策、物价、收入、劳动力成本等,后续将进行更深层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亚.中韩自贸协定与两国跨境电商的前景[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2):4.

[2]郑春芳,肖旭.RCEP的签署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六大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21(11):116-127.

[3]刘文.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3):93-111.

[4]李新.RCEP对中国区域价值链重构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7):151-154.

[5]冯晓玲,赵鑫.RCEP背景下中韩贸易发展潜力研究[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2,6(4):82-96.

[6]李博英.显性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韩两国贸易竞争力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7):44-53.

[7]王宁.浅谈跨境电商经济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J].金融文坛,2022(7):41-44.

[8]孟康洁.比较优势视角下我国自贸区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0):1-3.

[9]刘蓉.比较优势理论下贸易便利化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J].商业经济研究,2023(4):131-134.

[10]张颖.中国对韩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23,20(1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