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一片寄深情

2024-07-19 00:00:00金实秋
风流一代·青春 2024年7期
关键词:林斤澜汪曾祺

几乎所有的“汪迷”手头都有段春娟编的书,可以说,她既是“汪迷”,也是扩大“汪迷”阵容、拓展汪曾祺作品影响的一位有功之臣。言出有据,且容我一一道来:

在为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时,她先后策划选编出版了五本分类的汪曾祺作品集:《五味》《文与画》《说戏》《谈师友》《人间草木》。2017年,这套书出第二版,又推出了《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的挚友黄裳老先生对这几个选本大加赞赏,还风趣地说:“山东画报出版社把曾祺细切零卖了,好在曾祺厚实,可以分排骨、后腿……零卖,而且‘作料’加得不错……我有曾祺的全集,但少翻动,不如这些‘零售’本,方便且有趣。”

为了编好这几本书,段春娟可谓是“一汪情深”,全力以赴。以《五味》的插图为例,除几幅汪老的书画作品外,她特地翻阅了《中国美术全集》《三百六十行图集》《野菜谱》等大部头的书,才选配了称心如意的插图,使《五味》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有品位,又有市场,更赢得了读者一片叫好!

那时,段春娟虽然三十岁刚出头,但已在“汪迷”中有相当的知名度。年轻作家毕亮曾坦言,段春娟是他读汪曾祺的引路人之一。就是读了她策划、责编的那几本书,他才进入汪曾祺的文学世界的。

2007年5月,段春娟与张秋红联手主编了《你好,汪曾祺》,并赶在汪曾祺逝世十周年之前出版发行。这是第一本纪念汪曾祺的专集,收录了黄裳、巫宁坤、杨毓珉、马识途、宗璞、林斤澜、邓友梅、王安忆、铁凝、贾平凹、陆建华、苏北等人的文章,从多个视角和不同层面向读者展示了一位真实而亲切的汪曾祺,也为了解、研究汪曾祺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作协召开的纪念汪曾祺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应邀出席座谈会的高邮代表陈其昌特地把这本书带到北京,在会上分送给林斤澜、铁凝等作家,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充分好评。在书的编后记中,段春娟深情地写道:“汪曾祺并没有走,他在他的作品中长存,和与其相遇的人倾心交谈,诉说着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谢谢你,汪曾祺先生!”

次年,我选编的纪念汪曾祺的专集在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应我之请,段春娟撰写了《他是教人幸福呀——读汪曾祺》一文。她感叹地说,汪曾祺“用一支笔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善意和温情的世界。也可以说他对人性、对生活的审美化观照、解读与再现正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他虽经磨难却永存心底的渴望与梦想所在。心迹斑斑,可感可触,汪曾祺的人文情怀正体现在这里”。

如果说,编辑出版汪曾祺的作品是段春娟的本职工作,那么,她对汪曾祺及其作品的研读则完全出于敬仰和对汪曾祺作品的喜好。除那几篇“编读记”之外,段春娟陆陆续续写了多篇具有研究性质且有学术价值的文章,诸如《汪曾祺的几方闲章》《汪曾祺书单》《彩云散兮——汪曾祺与杨毓珉》《他的小说混合着美丽与悲凉——汪曾祺笔下的鲁迅》《那些久久不散的美——读汪曾祺〈昆明的雨〉》等文,独辟蹊径,别具慧眼,在《光明日报》等报刋发表后,迅速在“汪迷”中广为传阅,甚至成了热门话题之一。段春娟将她这十余年来所撰写的有关汪曾祺的文章结集出版,书名曰《读汪记》,于2021年1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段春娟家中有百十本汪老的各种文集和选本,还有其作品鉴赏和研究的多种资料。在汪曾祺百年诞辰之际,段春娟写了《长留小温在人间》一文刊在《中国教育报》上。在她看来,汪先生的文字就像新鲜的空气,对身心都有滋养,她视汪文为“人生修养书和美学课”。其微信名“白云一片”也源自汪曾祺,“汪迷”们不时地看到她发送的关于汪曾祺的资讯。倾心为“汪曾祺热”助燃升温,已成为段春娟自觉的使命和岁月的乐章!

(注:作者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现为汪曾祺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小漠绘图)

猜你喜欢
林斤澜汪曾祺
看汪曾祺写绝句
中华诗词(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18
咸菜慈姑汤
一对挚友与一种“谈话体”
林斤澜和唐湜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汪曾祺:我又不给我自己打电话,记什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呀
北广人物(2018年44期)2018-11-21 05:30:32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汪曾祺文学年谱(上)
东吴学术(2015年4期)2015-12-01 03:20:38
林斤澜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