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体时代,短视频以其即时性、同步性、便捷性的优势备受青睐,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工具。但其内容的良莠不齐也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团队选取了广西10所高校,对大学生短视频使用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透视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现象,剖析大学生青睐短视频的缘由,检视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卓越教师支持计划专项)《基于新媒体矩阵建设视角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SZ0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占网民规模的96.8%,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近年来,短视频已然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抖音、快手、小红书、bilibili等几近成为全民化App,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人开阔眼界、获取知识、进行社会交往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动力和平台,但由于其内容良莠不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鉴于此,笔者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选取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地方高校的142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短视频使用相关情况开展了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了解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了大学生对短视频使用情况的基本面把握;第三部分是大学生认为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调查对象中,男女生比例约为3:7,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8.19%,团员占61.02%,群众占30.25%;专业分布上,经济学占8.89%,管理学占9.94%,理学占19.82%,工学占20.87%,文学占18.28%,医学占20.94%,艺术学和体育学占1.05%。
一、短视频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透视
(一)“茧房效应”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沟通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在2小时以下的占30.53%,2-4小时的占42.65%,4-6小时的占18.56%,6小时以上的占8.26%。从观看时间段来看,利用“课余时间”、“用餐时间”、“晚间休息时间”观看占到了前三位,分别占比72.13%、68.42%和53.0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许多日常时间都消磨于短视频中。当被问及“您常在哪个平台观看短视频?”选择抖音、快手、微视、秒拍等平台占比68.77%,选择bilibili、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占比16.18%,选择微信视频号、微博视频号、QQ小视频、小红书等平台占比11.83%,选择学习强国、百灵央视频、今日头条、百度知乎等平台占比3.22%。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茧房之中。网络平台往往采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后台抓取用户网络行为,根据用户偏好和浏览习惯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推送视频内容,使用户长期处于自我愉悦的信息茧房中。这样的算法推荐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分裂,部分大学生长期囿于茧房之中,与外界的事物和信息处于隔离状态,出现交流屏障。算法的屏蔽也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传播受限,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很难通过短视频传播给大学生,加剧了大学生在短视频平台的无意识集体狂欢。
(二)“情境碎片化”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表达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90.89%赞同通过短视频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当被问及“您在观看短视频时是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时,选择“经常”的占比40.76%,选择“偶尔”占57.49%。当被问及“您对短视频中内容如何甄别”时,选择“自己可以甄别”的占48.23%,选择“不想思考消遣娱乐而已”的占20.97%,选择“从不怀疑”的占10.56%,选择“发现不良内容积极举报”的占20.24%。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赞同在短视频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方式,但就目前的效果来看还不够理想,存在碎片化的情况,同时对信息内容的真假以及完整性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辨。
在各大平台上,类似“三分钟带你穿越中华五千年”这样博人眼球的短视频标题已是屡见不鲜了,正是这样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导致短视频内容大多缺乏逻辑性、思想性和理论性。“00后”大学生长期从这种片段化、零散化的话语结构中接收信息,耳濡目染之下难免会造成思维和表达的无序化。访谈中,一些大学生表示,内心是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但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某种特定的叙事逻辑,每每面对高屋建瓴、哲思宏远的知识体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无法调动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去思维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性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0.22%“浏览短视频的原因是学习知识”,72.13%“认为短视频比较吸引你的原因是具有知识性,如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等”。当被问及“短视频对思维方式有什么影响?”,选择“思维方式灵活化”占比65.55%,选择“思考能力简单化”占比60.85%,选择“助长非理性思维”占比36.13%,选择“难以集中注意力”占比34.45%,选择“强化无结构思维”占比20.59%,选择“弱化了创新思维”占比15.9%。这说明,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是多数大学生接触短视频的初衷,然而短视频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思考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困扰。
当“浅阅读”“ 速食化”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时,受众对于信息知识的把握就会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而很难全面理解。为了吸引流量、提高用户黏性,“短平快”是短视频传播可利用的最大优势。一时间“恐龙扛狼扛狼扛……”“挖呀挖呀挖”等短视频爆火,引得全网争相模仿。这种“快餐式”的信息接收方式正一步一步改变和冲击着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和学习方式。访谈中,部分大学生表示,习惯了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的方式,导致获取知识的延时满足能力急剧下降,对循循善诱的系统知识缺乏耐心,对老师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倦怠、存在抵触情绪。
(四)“泛娱乐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领力
调查显示,有90.41%的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具有娱乐性,如内容搞笑、放松休闲等”,有86.62%的受访者浏览短视频是为了“缓解压力”,有71.85%的受访者浏览短视频是为了“打发时间”。当被问及“短视频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选择“注意力和自控力下降”占比73.74%,选择“沉迷网络,逐渐产生依赖”占比50.42%,选择“做事积极性降低,浪费时间”占比49.93%,选择“疲于思考,难以深度思考”占比33.61%,选择“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占比25.14%,选择“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占比19.89%。
短视频准入门槛低,内容良莠不齐。借助互联网大搞意识形态输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非主流价值形态夹杂传播,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价值观念形成、道德修养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短视频娱乐化、浅层化思维话语体系降低了大学生的思考和钻研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
二、短视频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透析
(一)短视频加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元
短视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在被问及“短视频中哪些问题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造成消极影响?”,选择“过度娱乐化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占比64.64%,选择“内容低俗,传播错误价值观”占比64.29%,选择“‘键盘侠’诱发网暴现象”占比55.25%。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要防止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通过短视频传播蔓延。互联网这个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域,也必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二)短视频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发力不足
调查显示,55.81%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观看短视频的引导和监管”,71.43%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制作短视频参与思想教育”,45.59%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引导和教育欠缺”。当被问及“所在院校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 ”,选择“教育方法单调,缺乏新颖性”占比64.99%,选择“教育内容空洞,缺乏生活性”占比54.83%,选择“教育环境复杂,缺乏系统性”占比35.08%。不难看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多数大学生要求加强短视频的引导和监管,而且希望通过短视频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如何打破固有工作模式壁垒,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拓展文化育人理念范畴?如何科学看待短视频的教育服务和宣传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其教育新媒体作用,打造升级高校网络育人阵地?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潜在风险
调查中,在问及“网络短视频对价值观念有什么影响?”时,选择“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占比63.73%,选择“诱发功利化的职业观”占比30.39%,选择“助长情绪化的消费观”占比27.17%,选择“影响明辨是非的能力”占比21.29%,选择“滋生低俗化的审美观”占比15.9%。这说明,短视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短视频在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在传播一定的价值观念,由于其自身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特点,再加上内容审核、制作监管不到位,使大学生更容易为了获得直观的感官刺激而沉湎于不良的情感体验,部分不良的观念使大学生的精神意志、奋斗精神和价值取向逐步被麻醉、消解和侵蚀。不容否认,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大学生价值认知的解构和价值取向的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理性。
三、短视频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机制
如何在新的舆论格局和环境中更好地引导舆论、凝心铸魂,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加强对短视频的监督力度,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和舆论引导监督工作,帮助学生时刻保持清晰头脑,提升政治敏感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规范平台的准入和监督审核权限,针对短视频从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到传播推广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建制立规,运用AI等科学技术手段完善监管识别技术。同时,进一步强化对资本的监管,建立健全对平台机构的问责机制,遏制资本对平台机构的裹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和管控资本力量,弱化消除短视频的泛娱乐化、功利化、低俗化倾向,为将短视频发展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平台提供制度保障。
(二)履行社会责任,筑牢网络阵地
短视频行业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好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短视频平台应加强自律,发挥引领作用,培育行业文化,进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其次,短视频从业者应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发布和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帮助用户提升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一起来开展网络监督工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良好环境。
(三)牢牢把握话语权,传播弘扬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依托大数据优势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将思政教育内容主动融入新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其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短视频氛围,拓深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善于培育学生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引导舆论,避免媒介情绪化。同时,加强对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增设媒介素养课程、配备专业育人队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等方式提升学生媒介素养,自觉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为构筑网络思想政治防线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https://www.cnnic.cn/NMediaFile/2023/0908/MAIN
1694151810549M3LV0UWOAV.pdf.
[2]艾楚君,孙淑雅,马钰莹.短视频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10305名青年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11):90-96+30.
[3]吴琼,林冬芳.短视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89-94.
[4]吴钦伟.“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2):60-64.
[5]王天民,郑丽丽.算法技术赋能意识形态的风险透视及治理之策[J].云南社会科学,2023(06):70-79.
(作者:曲升刚,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传播;蒋婷(通讯作者),广西财经学院中国—东盟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