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迭代算法也层出不穷,如何把真实、权威、新鲜、实用的健康类资讯精准推送给目标用户,需要从“精”字入手,或剑走偏锋,或另辟蹊径,快速转换创作思路,重新构建话题价值支点,把握主流舆论声量,创造高附加值。本文以“文摘健康”百万级流量作品为例,探讨健康类短视频生产传播路径以及开拓健康类融媒项目的必要性。
【关键词】文摘健康;主导话题;价值支点;融合渠道
媒体融合发展十多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做大做强,也为“文摘健康”开创融合项目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上线一年多来推送的作品中有15件浏览量超过100万,最高840万+,总浏览量超过5000万,作品总时长则不足100秒。“文摘健康”短视频秉承“精品中的精品”创作理念,扬长避短,把二创当原创,在眼花缭乱的健康类资讯里,辨别真伪,慧眼识珠,变被动为主动,转换思路,策划并主导话题生成,用较短的视频时长,精心打磨作品,提升了吸睛力,扩大了传播力、引导力。
一、不搞大而全,创新信息送达形式
(一)打造“精”字招牌
“文摘健康”短视频创作,要先从精品、精准、精微谈起。精品,不在于内容的面面俱到,而在于深挖内容的精髓;精准,在于传播的触达率,在较短的时长内,准确推送目标人群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同步辐射更大的受众群体;精微,是一种钻研作品细微价值的文化品质,“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指通过长期摸索、自主创新形成独特风格。要做出精品做到精准,创作者除了要有素材选取的眼光、角度,以及创作经验,还要有把握价值分析、信息分析、用户分析、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综合能力,并在能力提高到一定层次后,才有可能思考并形成“精微”的深钻局面。
达到层层递进的“三精”,难度很大,既要控制短视频时长,又要信息量丰富,两者共存本身就是悖论。“文摘健康”的百万级流量短视频,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创作理念上,有固守更有突破,先评估热点,再寻求能快速全面把控信息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方案。
(二)突出“短”,越短越好
短视频一定要短,越短越好。因为短,才有完播率;有了完播率,才可能有转发的高频率和传播的触达率;才会有更多的红心和点赞,让更多的潜在受众看到。有专家说,短视频前三秒是关键,要把最好的信息元素放在开头,吸引受众眼球。
“文摘健康”的名称决定了短视频内容属性更注重真实权威,健康信息来源必须正规,内容新鲜、角度新颖、实用性强,最好有颠覆常识的最新研究成果。视频时长要短,内容大而全已是老观念,有些平台制作的短视频,确实也短,可满屏密密麻麻的文字,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本没有重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刷短视频的时间碎片化,作品没有足够吸引力,受众一般停留两三秒就会划走,更何况还是满屏细小文字,除非平台粉丝基础雄厚。
(三)呈现方式主导话题输出
短视频要吸引眼球,文字内容固然重要,但以何种表现方式呈现内容、引导话题更重要。
直接“讲故事”。“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推送的作品《你每天吃几个鸡蛋?》,新闻背景是修订后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视频内容为采访片段,对于指南里“每天吃一个鸡蛋(不弃蛋黄)”,受访的中国医大一院消化内科教授王炳元讲到他母亲“从60多岁开始每天至少吃5个鸡蛋,活到99岁,最后就是衰老去世的”。这件作品浏览量350万+,转发9万+,红心1.1万,涨粉8000。
标题即“话题”。信息传达的手段多种多样,短视频的标题要抢眼,最好能制造出话题性,而且“话题”一定要“一鸣惊人”。“文摘健康”抖音号推出的作品《频繁洗澡降低免疫力 或给身体埋下皮肤癌隐患》,在评论区引发争论,关于“洗澡”的习惯,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也有生活习惯长期固化带来的不可逆性。尽管对于皮肤生态系统的新知和正确洗澡方式的提醒,一时还不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但话题已经被炒热。作品浏览量接近700万,转发8万,红心过万。
新闻背后的“真相”。2023年10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患胰腺癌逝世,享年60岁。两天后,“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推出作品《“癌症之王”胰腺癌 4个症状是警告!》,明确告知,“40岁左右的胰腺癌患者逐渐增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短视频在制作上采取了“分层法”——音乐、视频、图像、文字等素材的整合,播放过程辅之从暖色调到黑白的变化,只为悼念这位“人民的好专家”。歌德说,颜色是反映心理状态的镜子。现代科学也证实,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在情绪心理上产生影响。作品从新闻、人物、新知、提醒等多角度多层面提供主导话题,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受众产生情绪上的共振,增加短视频表达厚度,浏览量迅速突破200万。另外,“文摘健康”抖音号发表的作品《女子咳嗽3个月查出“猫哮喘”》,在制作上采取了“强调法”。医生诊断发现,原来女子新养了一只猫,与它同吃同睡,细小的猫毛刺激了女子的呼吸道,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重点关注新闻背后的两个词:“新养”和“变异”。如今养猫狗等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与宠物相处能愉悦心情,但往往会忽略一些健康隐患,特别是体质易过敏的人,刚刚接触宠物会有不适应期。作品评论区大部分都是“@某人”,观看者纷纷向亲朋推荐,浏览量606万,分享近10万。从这两件作品可以看出,“分层法”是层次厚度上的融合,产生多重话题的叠加;“强调法”注重方向引导,把话题抛给有同理心的人。
二、科普传播,有一种方法叫“打破常识”
(一)及时跟进,做多样性引导
以前,人们通过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来获取健康知识,现在依靠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但平台发布的信息真假难辨,有些已被证实是过时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却依然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向前沿化、先进化、精细化发展,很多之前被普及的“常识”,发生了颠覆性的逆转。为了以正视听,“文摘健康”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辟谣”专栏。同时,也非常注重收集、及时跟进“打破常识”的最新研究成果。“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作品《饭菜不能等凉了再放冰箱 错了几十年 一定要趁热!》,既挑战了过往“饭菜要等凉了才能放冰箱”的习惯性认知,又在内文用非常简短的几行字,显示世卫组织最新研究的科学依据——超过60℃,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低于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4℃到60℃被认为是食物的“危险温度”,室温环境下,食物存放别超过两小时,因此“要趁热放冰箱,越早降温越安全”。它的颠覆性自动生成话题,带来530万浏览量和5万转发量。
还有一种“打破常识”的话题引导是营造氛围感,大家通常认为抖腿不是一个好习惯,在公众场合下“抖腿”并不雅观,而且一旦养成习惯很难改掉。科学幽默杂志创办的“搞笑诺贝尔奖”,虽然称为“搞笑”,其实都是严肃严谨的研究,有着实实在在的科学价值,科学家们会发布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愉悦身心的科学发现,因为充满趣味而受坊间喜爱。休斯顿大学模仿“搞笑诺贝尔奖”,就“抖腿”做了有趣的研究,认为抖腿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爽”的感觉,同时还能活动肌肉,缓解久坐的危害。“文摘健康”抖音号创作出《不骗你,抖腿真的是个好习惯》的6秒短视频,素材选取综艺节目比赛抖腿的画面,背景音乐欢快,踩点卡位,氛围感不请自来,各元素得到了较好的融合。这件作品采取了标题引导、音乐引导、趣味引导、明星引导、现场引导、娱乐引导、科学引导等,符合短视频快速有效精准推送信息的路径,让“打破常识”变得水到渠成,840万+浏览量、12万转发量、2万红心说明了短视频“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重要性。
(二)纠偏纠错,重新评估转变认知
对于一个“约定俗成”被公认的健康常识,突然被证实有问题了,走偏了,甚至与原来的认知背道而驰了,公众的反应就会愈发强烈,媒体有义务去纠偏纠错。“纠偏纠错”不仅仅只是从纠正“常识”的角度,去发布新的研究成果,还要纠正偏听偏信,正确引导公众相信科学、相信知识的“更新换代”。“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作品《阿莫西林不是消炎药》,由头为一位福州的65岁老人因感冒错吃1粒阿莫西林,在ICU住了7天。虽为个案,但医生告知,阿莫西林对普通炎症没有效果,它只是抗生素。因此在评论区,很多网友对此提出各种疑问,浏览量很快突破150万,说明很多人在关心在观望在等待。而媒体发出这条视频只是“纠偏纠错”的开始,后续必须跟进,让权威专家或医疗机构及时普及相关的用药知识,纠偏纠错纠的应该是公众长期固存的自认为没问题的习惯性认知。如何去重新评估、转变认知,这给媒体也给医疗机构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新安晚报社的微信视频号“小叶医探”尝试对接省内各大医疗机构,让身边的医生现身说法,直接“纠偏纠错”。可见,健康类融媒创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还有一种“纠偏”是解除误读。生活中大家口口相传,认为日行1万步以上可以获得健康益处。然而,有研究发现“每天仅走2517步就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推送了相关作品。但重点不是“2517”这个数字,而是告诉公众只要坚持每天运动,就会让身体获益。这条短视频很快突破百万浏览量。它看似在颠覆认知,其实是借用“颠覆”来纠偏,让广大受众认识到生活中的误读随处可见,而媒体的职能就是要帮助人们透过科学的视界来解除这些误读。
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加强策划垂直深耕
(一)改换创作思路,寻求价值支点
“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上线后发布的第二件作品《它可能是唯一对人类致癌的蔬菜》,当晚浏览量就超过500万,转发量4万,红心7000+,除了给短视频团队带来极大信心外,也让团队意识到做健康类内容,不能只追求新奇特、高大上,接地气最重要。
短视频本身鲜活、生动、简洁,信息传送直观、广泛、有效且留出评论空间,零距离触达。当这种载体的功能趋于稳定时,短视频内容定位、价值寻求就显得越发重要。“文摘健康”定位健康领域,却又不能仅限于“健康”,健康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密切关注老百姓生活中最活跃的兴趣点、最典型的问题源、最广泛的需求度,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有生活焦点、有热点追踪、有可操作性,重要的是贴近眼前、当下,一个能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价值支点。“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是做健康服务的核心理念。
“文摘健康”短视频平台尝试以新闻事件或典型个案为发力点,加强生活话题的引入,用最简洁的文案图像音乐,传播健康新知,短视频前2秒“新闻”吸睛,后4秒突出生活“要素”定睛,同时融入欲知未知的健康提示,通常只需6秒就可以完成价值输出。改换创作思路后,“文摘健康”2024年第一季度90件作品中有9件突破百万浏览量,占比10%,最高近700万,总浏览量3000万。举例来说,生活中“嗑瓜子”再寻常不过,“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作品《大量嗑瓜子或增加胃癌风险》不到一天时间,浏览量就超过400万,转发7万,红心8000+,可见传播之快之广。还有诸如《男子每月染发小便发黄 大量苯成分渗入体内 致中毒险些肝衰竭》《“五脏”不健康会影响样貌!》《经常吃“冷米饭”血脂降了、血糖低了、脂肪肝变好了?》《春季要忌口“发物”》等百万流量作品,因为它们有鲜活的新闻案例,又记录了生活、反映了生活,回答了生活的种种“真相”,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也体现了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服务重心。
(二)主动策划,生成新的话题
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比如技术、资源、渠道等等,那么转型就要在不可控性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控性,做擅长的、熟悉的领域,“文摘健康”原本深耕于纸媒《文摘周刊》,现活跃于新媒体平台,背后有经验丰富的编辑团队,有价值再创的集体智慧。“文摘健康”短视频创作,要抓住所擅长的主动策划,去主导话题的再造,这需要以信息的重组,形式的突破,来带动话题的热度。
具体来说,首先信息提炼,发现信息背后的第二落点,再延伸扩充生成新的话题,例如“文摘健康”微信视频号推出的作品《37岁男子头晕恶心1个月 一查竟是尿毒症》(浏览量160万),新闻背后第一落点是其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肾脏的负担,第二落点则是“熬夜、长期喝碳酸饮料、暴饮暴食”还会拉响其他健康警报,“文摘健康”连续推出相关提示作品,不盲目追求流量,注重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其次,呈现形式上要有变化,“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广受欢迎,内容虽为二创,但又完全超越原创,文字更精炼、口语化,大量自制的动图、图表,有趣的表情包、影视剧素材,还有短剧式的生动演绎,风格独特不可复制,自然主导了话题的活跃度。最后,主动与相关医疗机构寻求合作,策划话题之外的话题,进行访谈式的话题输出,利用互动,增加用户黏度。
四、结语
“文摘健康”短视频平台依靠实力深厚的编辑团队,坚持垂直深耕健康生活领域,做策划、做细分,挖掘丰富内涵,创新传播形式,主导话题输出,创造高附加值,用自己的长处补齐那些不可控的短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主流舆论声量,并开拓出信息传播、社会引导、价值体现更为宽广更有影响的健康融合渠道。
(作者单位:安徽文摘报刊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