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危机应对;剧本杀;OH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36-04
【活动理念】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中,心理委员和班级学生作为同伴心理危机信号的发现者,需要及时将危险信息上报给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老师等。其中涉及大量的危机干预知识,如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危机的前兆、如何帮助出现危机预兆的同学等。这些知识极其复杂,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本节课采用学生喜欢的剧本杀的形式,以故事为导入,参考《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1]《危机干预策略》[2]里关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度参与,在获得危机干预基本常识的同时,对处于危机中的同学有更深的共情和理解。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心理危机事件需要认真对待,不可怀有侥幸心理。
2.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理解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
3.了解并共情处于危机中的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
难点:了解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评估。
【活动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投射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
作业单,OH卡。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将采用剧本杀的形式来进入到一场在校园发生的“案件”中,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寻找线索,解救同学。特别提醒:这节课会涉及很多的分享,请大家一定注意不要提及任何同学的真实姓名,注意保护同学的隐私。谢谢大家。
一、序章
第一现场发现人:(AI语音视频)今天下午第三节课体育课时间,我和朋友在篮球场练习投篮,突然发现篮球架附近有一封信,我们立马跑去查看是谁不小心遗失的。信封上没有写班级、姓名等信息,我们只能打开查看,里面依旧没有任何信息,但是内容让人触目惊心。第一句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像是一封绝笔信,里面写满了对世界的绝望。我和朋友顿时傻了眼,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师:一封遗落在篮球场的控诉世界的“绝笔信”,没有任何个人信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们周围有没有朋友、同学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1:我有一个朋友,暑假的时候在朋友圈表达了非常消极的感受,还在直播时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当时有很多朋友跑去关心他、鼓励他,后来他被救回来了。
生2:初中时,我有一个学霸朋友经历了一次重大考试失利,和父母发生了比较大的冲突,由此感到情绪崩溃。他给我发消息说想要结束生命,经过我的一番劝说,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师:这位MaceTdEb/hg+STjZfTLfNQr/B8is7ncUXaOv2jkO3kw=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就是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同学并非仅仅是那些我们眼中的学习困难、情绪持续低落且人际交往困难的同学,他们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们上一秒还对我们笑着,下一秒可能就会产生非常极端的情绪,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下面继续这个故事,我们听听当日值班民警怎么说。
当日值班民警:(AI语音视频)据两位第一时间发现信件的同学回忆,当时他们对该不该做出救援行动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应该引起重视;另一位则认为青春期的个体有时有些负能量很正常,不必小题大做。
二、分歧
师:请大家代入到剧情中来,如果是你发现了这封匿名的绝笔信,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应该严肃对待还是平常待之呢?
生3:我认为一个人把这么绝望的感受写出来,就是为了寻求帮助,他不是不想活,而是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这时候旁观者不应该高高在上,认为人家不成熟而去妄加批判或是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积极帮助,让他看到人生的希望。
生4:选择把这些感受写在匿名信中,我想这个同学身边应该没有太多可以倾诉的朋友,所以他才会写这封信寻求外助,希望有陌生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希望这个世界还有人对他能够抱有一丝善意。
师:通过讨论,我们基本达成了应该重视并予以帮助的共识。现在,请大家代入平常的生活经验,思考:一般情况下,你会在什么时候、哪种境遇下寻求他人的帮助呢?(A.遇到难以应对的痛苦境遇;B.痛苦大于寻求帮助的阻碍。学生选A和选B的均有。)与此同时,思考一下人们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5:想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是尝试过求助但是被外界伤害了,所以不再信任外界。
生6:害怕麻烦别人,或者认为别人也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哀莫大于心死”,完全不想求助。
师总结:对于求助感到羞耻,认为寻求帮助意味着脆弱或不成熟;认为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会招来批评;害怕给父母、朋友添麻烦,害怕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
师:刚刚我们澄清了当心理危机发生时当事人会有的种种顾虑。当事人身在困境、认知受限,难免会产生顾虑,其实身边的亲朋好友未必如他们所想,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愿意给予帮助并且是有能力提供帮助的。
三、求助
师:回到事件中,我们已经达成了采取积极救援行动的共识。现在,请同学们讨论,此刻应该向校长、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体育老师、安保人员当中的谁求助比较恰当?说明理由。
生7:求助于年级主任,因为年级主任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
生8:首先,找心理老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然后,找体育老师和安保人员,请他们通过目击者或者监控设备排查来找到这位同学。
师:寻找你能找到的最近的老师寻求帮助,因为这是一节体育课,所以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比较合适。每年我们都会对老师们进行危机干预的培训和演练,老师们知道求助的通道是什么。所以,当发现类似事情时,请同学们及时告知老师,不要把这么沉重的责任扛在自己一个人肩上。
四、排查
心理老师:(AI语音视频)接到消息,我们立即采取了紧急行动。首先,调取学校监控,但由于操场面积过大,学生来往密集,无法查询到即时信息。然后,我们调取了心理普查高危信息,结合“班级心理晴雨表”以及心理咨询记录,初步锁定了一些可能需要帮助的同学。
师:相关老师到学校调取监控信息,由于操场人流来往汹涌,且监控距离较远,无法查询到具体信息。于是心理老师查询了心理普查记录。在这里再次强调学校每年组织大家进行的心理普查要认真完成,有助于老师掌握大家的心理健康情况。然后是“班级心理晴雨表”,请心理委员认真、按时填写,我们也会在里面筛选需要关注的同学。还有心理咨询记录,会在危机情况下提供线索。现在,我们初步锁定20位同学可能是这次危机干预的对象,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本组需要排查的五位同学,锁定一位,尽可能还原他/她的故事,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他/她是谁:请描述他/她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化名)、性别、年级以及他/她的性格特点等。
2.导火索:分析近期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他/她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3.情绪状态:他/她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情绪表现,预示着他/她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心理危机?
4.行为表现:他/她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他/她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心理危机?
分小组讨论五分钟。
第一组分享:我们选出的这位同学叫小雨(见图1),他正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他有一些朋友,大家可以玩在一起,但只是玩在一起,平时没有什么“深度交往”,因此他常常感到很孤独。对他的状态,朋友们没有太e90b0f4afb29bc62e2fe17dae9252c9e在意,就像现在他掉队了也没有人察觉。这就是导火索,让他想起了平时的生活中被人忽视的经历。他认为身边没有人在意他,他只能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去寻求外界的帮助。他的面部表情比较冷漠,凝视着远方,看起来比较麻木,行为表现是常常远离人群,把自己隔离开来。
第二组分享:我们选出的这个同学叫小美(见图2),她是一个高三学生,正面对高考的压力。她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比较失意。她在家里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情绪崩溃。她常常显得很冷漠,以掩藏自己内心深深的焦虑感。晚上经常失眠,持续性情绪内耗。
第三组分享:我们选出的这位同学面向窗外站着(见图3),她此刻正在观察着篮球场,看看有没有人会对她的求助作出回应。她是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高年级女孩,但最近成绩波动很大,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考试的失利,这对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打击。她正遭受着舆论的压力,成绩大幅度下滑让其他同学议论纷纷。她最近上课时常走神发呆,听不进课。连续几个晚上失眠,导致她面色蜡黄、神情疲惫。
第四组分享:我们选出的这个男孩叫小帅,他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的人,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愉快,大家也都很喜欢他,但其实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感觉很孤独很难过。就像现在这个情境一样,当人潮褪去,他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海边(见图4)。导火索可能就是在人群中每一天强颜欢笑假装自己很快乐的瞬间。行为方面,他可能表现得非常正常,跟以往没有任何差别。
教师总结:
1.心理危机者的危机反应
(1)认知方面:认知狭窄,问题应对机制受到打击,局限于问题和困难,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资源和希望。
(2)情绪方面:短暂的震惊之后,出现混乱、害怕、恐惧、沮丧、麻木、怀疑、悲伤等情绪,有极端的负面情绪与情绪失调表现。
(3)行为方面:出现攻击、社交退缩、逃避、食欲不振、哭泣、酒精和药物使用量增加、坐立不安、过度警戒等情况,行为反常且易失控。
2.心理危机者的世界——“三无”,即无法逃避、无法忍受、无法终止。
五、评估
心理老师:(AI语音视频)经过一节课的排查,我们终于找到了写绝笔信的这位同学,当时他正把自己反锁在空置的教室里,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情况十分危急。
师:请大家讨论对于处于没有轻生危机、有了轻生想法、形成轻生计划、做了轻生准备和有过轻生尝试五个层级的同学,应该予以什么样的援助措施。
生9:对没有轻生危机和有了轻生想法的同学,应该告知心理老师让心理老师开导;对有了轻生计划或准备的同学,除了告知心理老师之外还要告诉亲友和班主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对有过尝试的同学,应该寻求更专业的人士对他进行开导,防止他再次做出轻生行为。
生10:对于前面三种情况,需要汇报给老师,由老师进行安抚;后面两种(做了轻生准备和有过轻生行为)已经非常危险了,需要拨打110报警电话。
师总结:没有轻生危机——进行常规交流,理解倾听;有了轻生想法——理解但不支持,建议寻找专业心理支持;有了轻生计划——要高度关注并立即报告给心理老师、班主任和家长;做了轻生准备——24小时不能离人且立即告知老师和家长;有过轻生尝试——24小时不能离人且立即告知老师和家长。
帮助的基本原则:陪伴、理解、认可——总是陪伴,适当帮助,及时转介。(注: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请同学们不要把这个重担肩负在自己一个人身上,遇到危机情况及时告知老师,让老师来进行相关评估和干预。)
六、终章
师总结:
1.是善良不是脆弱。人们对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同学会有一些误解,认为他们是脆弱的或者能力不足的。其实他们是这样的人:遇到困境不会责怪他人、迁怒社会,而是先归咎自己、伤害自己,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非常善良的人,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2.是暂时的能量不足,不是穷途末路。当面对困境的时候,请记得回顾一下你自己以往曾深陷绝望的经历。你会发现过去那些事情之所以把你难住,只是因为当时的你能力不够罢了。只要时间的维度足够长,你会发现小学一年级数学没有考到100分,初中的时候英语比赛最后一名,体考的时候100米怎么都不能及格等等,在如今看来,都不算是太大的问题,绝非穷途末路。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期待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远景视角去看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用局部的特写去聚焦当下的困境。也希望大家在发现周围人陷入困境时,能够伸出温暖的手去给予支持。愿同学们都能在人生的旷野中自由、热烈且尽兴地活着。
【活动反思】
本节课设计比较新颖活泼,剧本杀的形式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但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比较抽象,如在“排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OH卡还原危机学生的真实情境,提炼出危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学生的课堂呈现显示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多作引导,尽可能让学生代入到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此外,教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切记不要引发个别学生的自我投射,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参考文献
[1]克拉拉·E. 希尔. 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M]. 胡博,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理查德·K. 詹姆斯,伯尔·E. 吉利兰. 危机干预策略[M]. 肖水源,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编辑/于 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