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秀兰,江苏省宜兴市都山小学教师。
摘要:课内外融合阅读能够融贯新旧知识,链接现实生活,推进深度理解,升华主题意义。教师可从项目式学习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融合课内外阅读材料,完成各项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语言技巧,提升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项目式学习;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学段目标中要求“能借助不同的数字资源或平台学习英语”,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和英语视听活动”。有效的课内外融合阅读可拓展学生思维的长度和宽度,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视角下的课内外融合阅读主要是通过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让学生在完成具备高阶思维特点的、贯穿项目始终的驱动性阅读任务过程中,对目标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与情感、思维与创新进行系统的掌握,在新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视角下的课内外融合阅读能够促使学生把理论型知识转化成具体实践,通过反思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笔者以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探讨项目式学习驱动下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的研究。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讨论人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单元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会用一般现在时态介绍现在的生活,用一般过去时态介绍过去的生活,形成新的系统的认知结构。
一、确定阅读方向:引入话题,创设情境
教材具有多重作用,它是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载体,是训练阅读技能的重要材料,也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语言输入。课内外融合阅读项目开始的前期,教师要让学生真正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实现信息和知识的获得,在阅读中体验和感受美好的事物和经历,并在课文阅读中获取项目主题,确定后续的阅读方向。这是课文阅读的延续,能开启让学生从阅读课文走向阅读生活的通道。
在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过去和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变化,在课文学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在Then and Now的话题下,观察课文图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发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此激活学生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为下一步课内外融合阅读方向做好准备。
T: Look at these old pictures. What did they do?
S1: Mr Brown wrote a letter.
S2: Mike’s grandpa read a newspaper.
T: Yes. But now, how do we chat with others?
S: We can use mobile phones.
T: How do we get news?
S1: We can surf the Internet.
S2: We can watch the news with our mobile phones.
T:Good. Different ways. Our life has changed in many ways.
二、激发阅读兴趣:信息梳理,确定主题
项目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项目开展的前期需要有丰富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支撑,也需要有真实自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辨的问题来促进项目目标的达成。所以,项目主题需要阅读素材与生活接轨,与真实的语境接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以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除了教材中的内容,笔者提供了其他一些人们生活的图片和短文,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交流人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如图1),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进行梳理归纳。
T: What did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in the past?
S: I ate...
T: 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now?
S: I eat...
T: What did you play in the past?
S: I played...
T: What do you play now?
S: I play...
<E:\2023田田\7-20\辽宁教育·教研版202407\LJ24-13-32.psd>
图1
课文的阅读是课内外融合阅读的基础,教师应该利用课文中的问题,连接课文与现实生活,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实现主题的拓展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过去和现在变化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图片和语篇的阅读能力。
三、制订阅读计划:小组分工,制订计划
项目式学习主张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具体任务,从而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科素养,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以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学生通过对Transportation、Shopping、Learning、Entertainment等方面的图片和文本的阅读,更系统地讨论与过去相比现在发生的变化(如图2)。课后,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开展进一步探究,找出更多其他方面的变化,丰富话题和内容。
<E:\2023田田\7-20\辽宁教育·教研版202407\LJ24-13-33.psd>
图2
课后,各小组选择并确定了下个阶段本组项目探究的话题和路径,经过小组分工、制订个人计划、确定个人任务、规划实施等步骤。学生阅读更多与小组话题相关的图片、短文和视频,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分类、对比和再加工,加深了对话题意义的理解。在此环节中,学生找到了文本主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主题意义的理解。
四、开展阅读实践:分享心得,形成成果
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参与者,参与整个“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点不仅在于掌握多少知识技能,更多在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学习目标是项目的核心和归宿,通过作品的展示,可以体现学生项目式学习后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素养。
以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各组根据不同话题进行探究,通过图片、短文和视频,发现人们生活中各方面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分别展示了各组的阅读心得和收获,有小短文、手抄报、演讲稿等。
项目作品的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如短文、手抄报、演讲稿等。组内各成员形成心得,在组内分享。根据各成员的心得,最终形成小组成果报告。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文本、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展示阅读成果:分享成果,互评反思
项目作品是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成功素养的重要表现性评价指标。分组展示各组阅读成果是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话语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体现,使得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有一种主人翁意识。
在本单元阅读项目的阅读成果的展示过程中,各组分享了小组阅读成果,其他组需要认真倾听、观察和评价,这是学生对整个项目的开展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阶段。
在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中,通过补充相关联的人与社会的图片、短文和视频,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视角下的课内外融合阅读,创设了适切的语境,挖掘了学生阅读的思维点、创新点。为进一步完善成果,各组需梳理相关评价并记录。在活动最后,教师再进行项目点评,给出综合性建议。
六、完善阅读成果:完善成果,迁移创新
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要提供完善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同伴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再一次反思,从而完善作品、丰富成果,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
在本单元的阅读成果展示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各组需要进行项目自评(见表1),反思各自在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大家的评价进行成果完善,并将最后的成果通过黑板报、红领巾广播、主题队会、英语角等各平台和场所进行展示。项目结束后,学生可用所学知识信息、阅读方法等进行其他方面的阅读。
表1 项目自评表
[Name: Title: 课堂表现(1分) 认真投入,表达准确 小组合作(1分) 积极合作,大胆创新 作品展示(1分) 准确规范,美观有效 活动收获(1分) 反思不足(1分) ]
总之,项目式学习驱动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与新课标和教材相对应、相融合的,它独特的自主性、探究性和概括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做事”,从而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阅读与生活的“链接”。
参考文献:
[1]蒋明珠,许艳.项目式学习进入学科的课程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程晓棠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