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宝平,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对全人教育理念的不断追求,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到教育人的广泛关注。音乐学科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蕴含巨大的文化与艺术价值,而且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教育潜能。教师要探讨音乐学科在美育中如何与其他学科实现有效融合,研究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原则和措施,并分析这种跨学科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学科;美育;跨学科融合;综合素养
在当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单一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育的发展。
一、音乐学科与文学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主题来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学习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引入该时期的典型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阅读,可以加深他们对文学背景的了解和对情感氛围的感受。
(一)音乐学科与文学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是跨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不应局限于单纯的音符和旋律学习,教师应将语言学科中的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类知识融入音乐教学中,通过整合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识。二是以音乐为核心。在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重音乐本体的特征,坚持以听觉为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聆听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音乐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三是深化人文思想内涵。在音乐篇章中涉及大量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学科的美学规律和特征,完成对音乐美学元素的深度思考和体会,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艺术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音乐学科与文学学科融合的措施
一是课程设计创新。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二是跨学科项目实践。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歌曲创作、朗诵比赛以及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体验学科之间的融合。三是评价方式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考查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通过这些原则和措施,能有效推动音乐与文学学科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音乐可以是历史的载体,每一首音乐作品通常都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气息。在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探究其创作背景,了解音乐与历史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音乐中的历史——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看欧洲古典主义时期》,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分析《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探讨音乐和历史的关系,理解音乐在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和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妙,还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这样的融合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是共享资源。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兴趣。融合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是构建体系。教师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的内容。四是培养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表现和跨学科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二)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融合的措施
一是明确核心素养。教师要探讨核心素养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如使用音乐来进行历史教学,总结历史概念以及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三是多媒体辅助。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音乐感受转化为具象的直观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四是实践研究。教师要在具体教学环节上进行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视角为基础,构建有效的融合教学模式。
音乐与历史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三、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科学与艺术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讲解相关的科学原理,如利用音乐节奏来演示物理中的波动现象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音乐欣赏能力,能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使其从音乐的角度理解科学知识。
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旨在借助音乐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来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或运用科学原理来解释音乐现象。以下是这种跨学科融合可采取的原则和措施。
(一)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是互补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和科学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利用音乐来阐释科学概念,同时用科学方法分析音乐。二是实践性原则。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原理在音乐中的应用,或者反之。三是整合性原则。教师要确保课程内容不是简单地并置,而是真正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和科学之间建立联系。四是互动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促进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和互动。五是发展性原则。融合式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综合能力。
(二)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融合的措施
一是课程设计。教师可设计融合音乐与科学的课程单元,如通过音符和频率的科学关系来教授物理声学,或通过编写歌曲来解释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概念。二是项目式学习。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跨学科项目中学习科学和音乐。三是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设计和实施跨学科课程的技能和知识。四是合作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协作,集思广益,共同探究音乐和科学之间的联系。五是科技应用。教师可使用科技工具,如音乐软件、音频编辑程序和仪器以及科学模拟软件等,将两个学科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六是评价与反馈。教师可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及时反馈。
音乐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四、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加入音乐元素,如舞蹈、节奏操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还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对调节运动强度、放松身心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了解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的原则和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一)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是互动性原则。音乐与体育教学应当相互渗透,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身体活力,同时利用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二是创新性原则。融合教学应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探索音乐与体育结合的新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的措施
一是课程设计。教师可设计融合音乐与体育的课程,如在体育课中加入音乐元素,或在音乐课中引入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音乐节奏,增强身体协调性。二是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评价体系。教师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在单一学科的表现,还要综合评估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就。四是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跨学科教育培训,提升他们在音乐与体育融合教学中的专业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五是资源共享。利用学校资源,如音乐室、体育馆等,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场地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六是家校合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音乐与体育的融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还能帮助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均衡发展,培养更加全面的能力。
总之,音乐学科在美育中的跨学科融合不仅是教育教学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2018(6).
[2]郭声健.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21(1).
[3]鲍明伟,谢嘉幸.“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内涵[J].人民音乐,2020(3).
[4]蔡丽红,唐文忠.跨学科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6(6).
[5]赵少英.音乐教育中的跨学科综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