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数字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面临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探究县域内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现状与不足,从完善培训体系、搭建数字交流平台、明确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帮助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更好地识别和提升数字素养水平。
关键词:县域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策略
一、概述
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下,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县域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其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县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研究县域视角下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涵盖了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数字社会责任等方面。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时代下,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
(1)数字意识: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们应具备强烈的数字信息意识,能敏锐地捕捉和利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数字信息。
(2)数字获取:教师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学科、学生相关的信息,包括网络、数据库、社交媒体等。他们能够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工具,高效地获取所需数字信息。
(3)数字信息加工:教师需要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包括编辑、整理、分析、可视化等。他们能够将原始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数字信息传递:教师应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将自己获得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包括PPT制作、网络课堂、在线互动等方式。他们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数字信息安全:教师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及学生的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他们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和防范网络风险,保障教育教学的安全稳定。
(二)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提升数字素养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数字素养是信息时代重要的一种素养,它是数字技术与信息社会共同作用hzwgigdA2HVTegVjv0Z6GM6dl0Ey/bRuqpUu75ODmBA=下对人的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学呈现出资源数字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等特点。这就要求基础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数字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在线教学的能力和数据分析与评价能力等。
(1)提高教学质量。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教育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字素养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发展。数字素养高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创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字技能,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数字技能产生积极影响。当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工具和平台时,他们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技能。此外,数字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方式,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是数字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数字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推动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4)促进教育均衡。数字素养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打破地域和经济的限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县域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本研究基于对数字素养的内涵理解,从数字知识、数字技能和数字伦理三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其中,数字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数字设备使用与维护、数字学习与研究、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数字技能包括信息识别、信息理解和信息使用等方面;而数字伦理则是指对教师学生个人身份的认识、教师对待个人及学生信息和数据的态度以及对资料信息隐私保护等方面。每个维度包括4个问题,每个问题由两个答案构成,全部回答为“是”的即为有效。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2.5%。从性别来看,女性占65.8%,男性占34.2%;从学校层次来看,幼儿园教师占34%、小学教师占41%,初中教师占25%。从调查结果来看,基础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于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有限
不同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教师可能已经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工具和资源,而另一些教师可能还停留在基本的操作层面,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部分教师对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难以有效应用于教学中。这种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有限。
面对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但找到高质量、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资源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整合策略,难以筛选出适合的教学内容。部分通常面临很大的时间压力,需要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挤出时间来学习新技术和整合网络资源。
(二)数字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数字信息安全意识在数字时代尤为重要,尤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处理着大量敏感的学生信息。如果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处理学生信息、使用网络资源时,没有完全使用安全工具,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对学生的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可能给学校带来法律风险。
四、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原因分析
(一)技术更新迅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技术应用意识不强,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字技术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意识和动力。他们可能认为数字技术是额外的负担,而不是教学创新的有效工具。再者教学资源有限,一些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数字教学资源,或者教师难以获取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数字化资源。这使得教师在应用数字技术时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二)培训资源有限
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缺乏数字技术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机会。这样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地运用数字技术来支持教学。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培训资源,难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数字素养培训。
五、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与实践路径
(一)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数字技能
引导教师认识到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分享成功的数字技术应用案例、组织数字技术应用竞赛等方式来增强教师的应用意识。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这些培训可以包括如何使用特定的教育软件、如何搜索和筛选高质量的网络资源等,包括基本的数字技能、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和整合、数字技术的应用案例等。
培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引导教师学习并掌握网络教育资源的检索、筛选、整合和应用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培训应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教育资源制作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教育资源获取与整合的方法,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次,培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课件、教案、试题、视频等。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资源整合能力,才能从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资源整合的技术和方法,如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工具获取资源,利用博客、网站等平台分享和展示资源,利用软件工具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优化等。最后,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培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培训时间和场地,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开设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升技能。此外,教师自身也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搭建数字素养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工具,如教育博客、在线论坛、雨课堂、钉钉等,创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数字素养教学经验、资源和心得等。这不仅可以方便其他教师找到合适的资源,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要发挥调控作用,可以组织一些教师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分享他们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这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快速学习和进步。
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资源推荐服务,定期向教师推荐一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节省搜索资源的时间。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和定位,确保平台能够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平台中来。注重交流和互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平台的活动和讨论,共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数字素养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我提升
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教师自我提升。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建立,这些维度可以涵盖数字技术的理解、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数字伦理和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数字素养评价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这一维度主要评估个体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数字工具和平台来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包括搜索技巧、信息筛选、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2)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这一维度主要评估个体在数字工具和平台上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制作、编程技能等。
(3)数字创新能力:这一维度主要评估个体能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如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工作流程、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等。
(4)数字伦理与网络安全意识:这一维度主要评估个体对数字伦理和网络安全的理解和遵守程度,如保护个人隐私、尊重知识产权、防范网络攻击等。
为了更具体地评估这些维度,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描述。例如,在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方面,可以设定指标如“能否在限定时间内找到所需信息”“能否准确理解和分析所获取的信息”等。在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可以设定指标如“能否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能否独立制作多媒体内容”等。在数字创新能力方面,可以设定指标如“能否提出并实施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方案”“能否通过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数字伦理与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可以设定指标如“能否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能否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
通过建立这样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系统地评估个体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提高个体的数字素养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
(四)强化信息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数字环境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其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教师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为了实现对教师的有效信息安全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学校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明确教师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对违反信息安全规定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的有效执行。
(2)建立信息安全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安全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过程,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信息安全技能,提高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3)关注教师信息安全素养的持续发展。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应持续关注信息安全的新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学校可以设立信息安全研究小组或兴趣小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安全研究和探索,推动教师信息安全素养的持续发展。
总之,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加强培训、培养意识、提升应用能力以及强化安全意识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提升相关策略,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夏敏,时晓玮,孙立新.“行动者——结构”互构视角下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模型探究[J].成人教育,2024,44(04):3239.
[2]刘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调研报告[J].现代教学,2024(05):2123.
[3]杨旭明,纪丹丹,刘冰姝.大学英语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06):1012.
[4]孙骁熠.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1):9395.
作者简介:景华(198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教育学硕士,助讲,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家庭教育;喻平(1986—),男,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