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期望-价值理论为依据,探讨中学生化学学业价值的现状及其与学业发展关系。研究发现:中学生感知到的学业价值总体较高,但发展不均衡,存在年级差异;化学学业价值与学生学业发展相关,高中生的学业价值与学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内在价值、成就重要性价值、个人重要性价值、工作价值是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专业选择倾向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感知到化学的学业价值越高,学习代价越低,越有利于其成绩的提升与化学相关专业的选择。研究结果为理解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现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学业价值; 学业发展; 中学化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4)06-0018-0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学习动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可以唤醒、维持和指引学生学习活动,是促使学生完成某种学习目的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1],作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推动力,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能动性[2]。研究表明,化学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3],显著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4]。
学习动机是一个多维的复杂概念[5]。学业发展是衡量学习质量与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其指标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可得的测试成绩类指标,即学业成就,衡量学科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素养;另一类是不直接可得的非测试成绩类指标,是学习能力和态度的集合[6],包括学习意志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期望等[7]。其中教育期望一直被视为教育获得之最有效的预测变量[8],是个体对教育这一对象的可能状态和可能收益的一种预测性构想和推断性决策[9]。包括个体对促进其未来发展的机会和限度做出前瞻性的预测,结合到具体化学学科与高考背景,研究用预期专业选择作为学业发展的非测试成绩类指标。
学业成绩是学生学业质量的主要刻画[10],大量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11],与此同时,学习动机对专业和职业选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2],但在量化研究中学习动机对学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具有不稳定性[13]和领域特殊性[14](学生不同学科领域学习动机相关认知及其与学业发展的关系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适切地测量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建构完善的模型与理论框架,以丰盈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学习动机研究。
本研究引入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以下简称EVT)来探究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EVT是近三十年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之一,被广泛用于预测和解释学生的任务选择、学习坚持和学业成绩。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和主观任务价值(学业价值)决定的[15]。主观任务价值(学业价值)是选择做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动力和理由[16],是入学决定、学习时间、教育和职业抱负的重要影响因素[17,18],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业成果及未来发展。
EVT区分了四种主要的学业价值,包括兴趣价值、成就价值、效用价值和成本认知[19]。这四种认知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学生对于学习整体价值的判断,从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被激发还是削弱。认为学习是有价值的学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安排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及活动[20];重视学习且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专注力[21];任务价值感高的学生会为学习设计更为严格的目标与计划且有备考活动的高积极性[22,23],从而影响着学习质量与学业发展。
就目前来看,国内关于EVT的动机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EVT起源于美国,在样本采集上针对中国中学生的相关研究资源较为稀缺;在研究学段中多聚焦于学习动机发展与波动明显的中小学生[24];在研究领域上多集中于与STEM教育有紧密联系的数学与语言类学科。较少关注高学段中学生的动机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十分匮乏。SEVQlVz7IMGs2uyyDBk2Mw==
在我国教育背景下,由于国家课程的限制,学生选择与自主权更少,在定期考试与高度竞争中,其学业价值信念下降,且随化学知识的深入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认知[25]。评估中学生的化学学业价值、测量其与学业发展的关系,以实证证据为依据启发教学设计与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化学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研究聚焦以下方面:(1)构建化学学业价值量表;(2)分析中学生化学学业价值现状;(3)探讨中学生的化学学业价值与化学学业发展的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工具
研究严格按照汉化程序,对Gaspard[26]的学业价值量表进行翻译、回译,与源量表比对得到初始量表,研究者在其所在地区初、高中选取300人进行初始量表预研究,后进行正式研究并进行量表检验。研究把每个一级维度(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和学习代价)作为单独量表进行信效度校验并对量表进行修订[27]。
内在价值是指学生从化学学习中获得的乐趣程度或个人对化学的感兴趣程度。获得价值是指学生对可能与其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相关的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包含成就重要性价值(个体由于想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就而感受到的化学的价值)与个人重要性价值(个体由于想在化学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而感受到化学的价值)两个维度。效用价值是指学生感知到的化学学习对实现自身短期与长期目标的有用性判断,包含工作价值(化学学习能够增加其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生活价值(化学与日常或未来生活的联系及化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学校价值(化学学习能满足校内要求,促使校内生活顺利)与社交价值(化学学习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动态情感联系)四个维度。学习代价接近于成本认知,是指对化学学习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以及这样做是否值得的看法,包含努力代价(当预期努力量大于值得努力量时对任务的厌恶)、情感代价(在化学学习中遇到考试焦虑、压力、疲惫、烦躁等负面情绪)、机会代价(由于学习化学在其他活动或学科上损失的时间和精力)三个维度。
以上量表均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法,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分1、 2、 3、 4,分数越高,反映学生的化学学业价值感越高,其中努力代价、情感代价、机会代价为反向维度。以上四个量表构成中文版学业价值量表(Task Value Scale, TVS)。
四个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7~0.9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因子载荷在0.37~0.86之间,基于模型复杂度和样本量,四个量表结果可接受,符合研究要求[28]。
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考虑到高二选科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更具聚焦性,可能与初中、高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较大出入,为探求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现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学习化学3个月的初中生,以及进入高一学习3个月高中生。考虑化学教师的风格、班级成绩等因素,采用整群抽样,对六个班初中生、六个班高中生共700名学生进行了纸质量表调查。剔除漏答、错答和乱答的问卷,得到初中有效问卷277份,高中有效问卷302份,共579份,有效率为82.7%,满足实证分析的总样本量大于100或至少为题项数目的5倍的要求[29],说明本研究获取的有效样本符合要求。
3 研究结果
3.1 中学生化学学业价值现状
学习价值平均分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1)从四个量表整体来看,无论高中生还是初中生,获得价值量表得分最高,说明学生能感到化学学习对于自身有重要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化学学科上取得的好成绩和获得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增加认同感,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2)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价值维度上,高中生得分显著低于初中生。高中生在内在价值、获得价值(含两个分维度)、效用价值(含四个分维度)的平均分都显著低于初中生;在削弱学生学习动机的学习代价及其三个分维度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初中生。说明随年级升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到的意义都在显著下降,而学习代价感知在显著上升。
(3) 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为正效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代价为负效价,削弱学习动机。为了明了中学生感知到的正向价值及其对化学学习动机的正向激励情况,将除代价外的三量表进行价值排序。从结果看,初中生的动机排序和高中生有一定差异性,促进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价值是成就重要性,即想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就以增加自身认同感。而高中生排序第一的价值是工作价值,即为了增加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而学。说明随年级升高,学生化学学习价值感知发生了转变,从关注当下自身认同转变为关注未来职业发展。相对而言,中学生在学校价值和社交价值上的排序靠后,说明学生认可化学在社交与完成学校任务中发挥的作用,但不以其作为主要动机来源。
3.2 化学学业价值的性别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女生学业价值的差异,发现高中生在各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初中生只在情感代价上有显著差异(P=0.007<0.01),男生的情感代价均值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二者在此年龄阶段发展特点有关:男生的思维活泼,好奇心强,注意易转移,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而女生在感知与调控情绪方面优于男生[30],可能使男生的情感代价高于女生。
3.3 化学学业价值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结合以往研究,本文中的“学业发展”变量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化学客观学业成绩,为了探索学业价值对成绩的影响作用,研究选择了在学业价值测量后一次的期末化学考试成绩作为结果变量;为了解学业价值在化学专业选择中的作用,将“预期专业选择”作为学业发展的第二部分,即学生对高中或大学是否继续选科化学的预估。预期专业选择从选项“肯定不会”“可能会”到“一定会”依次计分1、 2、 3。
3.3.1 化学学业价值对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
研究以学业成绩与预期专业选择为因变量,以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学习代价及其二级维度为影响因素的自变量,分别计算了各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化学学业价值的四个量表和其中大部分维度与学业成绩、专业选择呈现中度到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20和0.561之间,且高中生的化学学业价值与学习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
为了进一步考察哪些维度对学生化学学业发展的预测作用更为明显,将标准化的学业成绩与专业选择作为因变量,将四量表中各维度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将回归系数未达显著的自变量排除,建立以下模型。
由表2可知:(1) 以学业成绩为结果变量时,高中生解释率为31.2%,初中生解释率为18.9%。考虑到学业成绩为客观变量,属于完全独立的测量,具有该程度的解释率已经足够高。对比初高中的预测率可见,学业价值这种心理感知变量对成绩的影响,随着学习时间增加,预测作用更为明显。
(2) 在初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测模型中,纳入的价值维度不同。高中生易受内在兴趣、成就重要性价值与努力代价的影响,初中生易受个人重要性价值和情感代价的影响。
(3) 以预期专业选择为结果变量时,高中生解释率为39.1%,初中生解释率为17.0%,对高中生的预测力明显高于初中生,说明心理感知对学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发展愈加明显。对比于学业成绩的预测力可见,高中生对专业的主观选择更容易受心理感知到的学业价值的影响。
(4) 在预期专业选择上,高中生更易受个人重要性价值、情感代价与内在价值的影响,初中生主要受内在价值的影响。
3.3.2 从学业价值的聚类结果看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为了考察学业价值各维度的组合关系与化学学业成就的关系,将标准化的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学习代价进行分类,并将聚类数设置为3,得到聚类结果:1类为高价值-低代价组: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均高于其均值,代价低于其均值;2类为中价值-中代价组:各维度价值与代价接近其均值;3类为低价值-高代价组: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均低于其均值,代价高于其均值。
将分类结果作为自变量,以学生化学学业成绩与预期专业选择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考察不同类别学生在学业成绩、专业选择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
由表3可得,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基于学业价值聚类出来的三类学生在学业成绩、专业选择上的得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高价值-低代价组和低价值-高代价组的差异尤为明显,在学业成绩方面,两组高中生的平均值差异为1.214,初中生为0.996;在专业选择方面,两组高中生的平均值差值更大,为1.538,两组初中生的差值也达0.939。可见,当用学业价值的四个量表总分进行聚类分析,分出来的不同类别的学生之间的成绩和专业选择都有更为明确的区别,即高价值-低代价组的学生明显成绩更好,也更可能选择化学作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方向。
4 结论与启示
化学学习动机影响着学生学业成就甚至未来化学人才的发展质量,且随时间流逝切实存在着动态变化[31],这是教育教学优化与改革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需要适切的测量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模型与工具,研究尝试引入EVT模型来探究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情况,数据结果证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4.1 EVT模型及其工具有助于细致分析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
EVT模型细致拆解了不同的内在动机(内在价值)和外在动机(获得价值、效用价值)[32],有利于细致分析学生的不同动机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价值排序看,初中生首先为了获得价值而学,即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就以增加自身认同感;高中生首先是为了工作而学,即为了增加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程度而学。这与学生自我认知发展[33,34]和确立符合自己未来专业的预期目标的过程有关[35]。削弱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首先是努力代价,其次是情感代价。生活价值、学校价值和社交价值,不是中学生的主要动机来源。应用以上结果可以针对性地干预学生学习动机,同时也表明该模型对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4.2 EVT模型及其工具能够细化区分影响学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以客观学习成绩与预期专业选择为因变量,以学业价值维度为自变量(见表3),能够发现学生学业价值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差异性、解释率强的特点,这正是由于EVT模型及其工具能够细化区分不同学业发展的影响变量的结果。
内在价值、成就重要性价值、个人重要性价值、工作价值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与化学专业选择倾向的重要因素;努力代价、情感代价是降低学生学业成绩与化学专业选择倾向的关键因素(表2)。说明化学学科越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越能让学生获得对其地位的认同与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学生的化学成绩越好,选择化学专业的倾向越大;若感知到需比预期付出更多努力,感知更多负面情绪,学生的化学成绩越不好,越不会选择化学相关专业。
4.3 EVT模型及其工具能够有效预测中学生的化学学业发展
对学生学业价值进行聚类分析时,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价值类别学生有着明显的成绩差异和专业选择差异:高价值-低代价组的学生明显成绩更好,也更可能选择化学作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方向,低价值-高代价组的学生明显成绩更差,选择化学作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越小。
以上分析说明学业价值不仅可以削弱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的专业选择有直接影响。此结论为课堂教学与学情分析提供了全新视角,面对中下游学生或状态不佳的学生可将调查访谈结合,判断其动机特点与价值感知弱势,精准抓住关键点,从而“因人制宜”进行个性化化学教学、指导与干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提高。
4.4 EVT模型及其工具显现了各价值与代价细致变化情况
经由初、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调查发现:初中到高中这一发展阶段,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的学业价值(内在价值、获得价值、效用价值)降低,并且对学习有着最核心持久作用的内在动机跌至最低(见表1价值排序),而阻滞学习动机的学习代价升高。模型以实证手段揭示了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发展实况,未来可用于对学生个体的动机分析并进行精确指导。
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其最终目标是能够在课堂上落地、素养上落实。而为了课堂与素养的质量提升需要以大量研究为基石,这也说明应该重视与丰富EVT模型及其工具对化学学习影响的研究,以为化学学科提供来自动机领域的教学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振鹏, 金星龙, 王晓艳. 大一学生化学学习动机与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态度的关系研究[J]. 化学教育(中文), 2022, 43(8): 111~117.
[2]朱明建, 秦浩正. 国内近十年化学学习动机研究综述[J]. 化学教学, 2013, (10): 13~16.
[3]张俊桂, 吴星, 宁雪婷. 化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 化学教学, 2013, (5): 17~19.
[4]李佳, 李云爽, 孙旭.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19): 61~67.
[5]Pintrich P R. A motivational science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student motivation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ntext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667~686.
[6]褚宏启. 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 教育研究, 2016, 37(11): 8~18.
[7]梁文艳, 孙冉, 叶晓梅. 核心素养视角下父母参与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业发展——基于城乡户籍和区域流动状况的差异分析[J]. 教育经济评论, 2018, 3(3): 40~60.
[8]Jacob, Brian A. and Tamara Wilder. 2010.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Attainment. Working Paper 15683 [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9]黄宸. 初中生教育期望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群体异质性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64.
[11]Uguroglu M E, Walberg H J.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J]. Journal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9, 16 (4): 375~389.
[12]Guo J, Parker P D, Marsh H W, Morin A J 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al choice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xpectancy and value using a multiplicative perspective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5, 51(8): 1163~1176.
[13]郭衎, 曹一鸣.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深度解析——基于大规模学生调查的实证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 (3): 62~67.
[14][31]姜怡. 高中生学习动机发展模态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1): 80~91.
[15]Wigfield A, Eccles J S. 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5 (1): 68~81.
[16]Eccles J S, Wigfield A. Motivational beliefs, values, and goals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2, 53(1), 109~132.
[17]Eccles J S, Vida M N, Barber B. The relation of early adolescents' college plans and both academic ability and task value beliefs to subsequent college enrollment [J].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2004, 24(1): 63~77.
[18]Simpkins S D, Danvis-Kean P E, Eccles J S. Math and science motivation: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choices and belief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6, 42(1): 70~83.
[19]Eccles J S, Adler T F, Futterman R, Goff S B, Kaczala C M, Meece J L, et al. (1983).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pp.75-146). San Francisco, CA: Freeman.
[20]Pintrich P. R. 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9, (31): 459~470.
[21]Pintrich P. 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 16(4): 385~407.
[22]Jones B D, Paretti M C, Hein S F, et al. An analysis of motivation constructs with first-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 relationships among expectancies, values, achievement, and career plan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0, (99): 319~336.
[23]Xie Q, Andrews S. Do test design and uses influence test preparation? Testing a model of washback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J]. Language Testing, 2012, 30(1): 49~70.
[24]Bong, M. Academic motivation in self-efficacy, task value,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attributional beliefs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l Research, 2004, (97): 287~297.
[25]Archambault I, Eccles J S, Vida M N. Ability self-concepts and subjective value in literacy: Joint trajectories from Grades 1 through 12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 102(4), 804~816.
[26]Gaspard H, Dicke A, et al. Fostering adolescents' value beliefs for mathematics with a relevance intervention in the classroom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5, 51 (9): 1226~1240.
[27]Jiang Y. The role of cost in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D]. Seoul: Korea University, 2015.
[28]林嵩.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及AMOS应用[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8.
[29]Gorsuch R L. Factor Analysis [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1983.
[30]李芸, 李辉, 白新杰. 中学生情绪智力性别比较研究的元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2(4): 62~65.
[32]陈志霞, 吴豪. 内在动机及其前因变量[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 98~105.
[33]Williams M, Burden R, Lanvers U. ‘French is the language of love and stuf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issues related to motivation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J]. Journal of Brit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02, (28): 503~528.
[34]Eccles J S, Wigfield A, Harold R D, Blumenfeld P.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elf- and task perceptions during elementary school [J]. Child Development, 1993, 64(3): 830~847.
[35]王汭晴, 曾天德. 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生生涯认知特征及提升路径[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 (10): 83~9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学生科学学习价值的测量与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HB21JY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联系人,E-mail:caohui@bji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