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王昌亮 闫丽慧 常建智 侯现军 赵连峰 艾振光 王芬霞
摘要:良种是粮食增产的核心要素,加快选育更多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是实现我国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浚单5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浚M6968为母本、浚2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10073。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性强、稳产、籽粒脱水快、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促进玉米产能提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品种支撑。
关键词:国审;玉米;浚单58;品种选育
Breeding of a National Approved Maize Variety Xundan 58
WANG Jing,WANG Changliang,YAN Lihui,CHANG Jianzhi,HOU Xianjun,
ZHAO Lianfeng,AI Zhenguang,WANG Fenxia
(Heb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bi 458031,Henan)
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工业加工原料等多用途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淮海区域是我国夏玉米优势产区[1],2020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9.6亿hm2,总产量0.81亿t,分别占全国的31.9%和31.2%,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近年来,黄淮海地区高温干旱、大风倒伏、阴雨寡照等恶劣天气频发,导致茎腐病、叶斑病、南方锈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加重,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玉米单产的进一步提升[3-4]。实现粮食单产提升的关键在于品种,优良品种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占到35%~40%,居各种增产因素的首位[5]。因此,选育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对于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浚单5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选育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作为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和国内骨干自交系,以增强综合抗性、整合优势性状、挖掘增产潜力为思路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10073,品种权号为CNA20191003976。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浚M6968 浚M6968是以国内骨干自交系郑58为基础,采用杂交、回交、自交等方式,将PH6WC及PH09B种质逐步融入郑58创制而成,品种权号:CNA20173276.8。浚M6968是2008年冬配制PH6WC×PH09B,PH6WC×郑58杂交组合;F1~F3连续3代在高密度(90000株/hm2)选择压力下进行自交、纯化,筛选得到F4;对F4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良单株再次聚合并导入郑58中,获得郑58//(PH6WC/PH09B)/(PH6WC/郑58)基础选系材料S0;然后经海南、河南鹤壁两地连续自交7代,于2014年选育而成。其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宽大,株高157cm,穗位高62cm;雄穗分枝数4~8个,花粉量中,花丝绿色;果穗筒形,穗行数16.2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抗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生育期100d左右。
1.2 父本浚262 浚262基础材料来自于美国优良杂交种,是经过南繁北育连续7代自交分离选择,于2012年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品种权号:CNA20191003973。该自交系叶绿色,叶片上冲,株高218cm,穗位高73cm;雄穗分枝数3~5个,花粉量大;果穗筒形,穗行数16行,籽粒黄色、硬粒型;抗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和锈病;生育期97d左右。
1.3 杂交种浚单58选育过程 2014年冬在海南三亚以浚M6968为母本、浚262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图1);2015年夏参加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新组合初级鉴定试验;2016-2017年连续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多点鉴定试验;2018-201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2019年同步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10073。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浚单58夏播生育期103d,与郑单958生育期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卵圆形,叶色浓绿,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株高271cm,穗位高100cm。雄穗分枝数5~7个,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匀,苞叶长度中等,穗轴红色,穗长18~20cm,穗粗约5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0~38粒,籽粒半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5.8g,出籽率90.5%。
2.2 品质性状 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分析,浚单58籽粒容重748g/L,粗蛋白含量11.44%,粗淀粉含量74.22%,粗脂肪含量3.64%,赖氨酸含量0.35%。
2.3 抗性表现 2018年、201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年2点抗病性鉴定,浚单58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根据2019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结果,浚单58在44个试点平均倒伏率1.2%,倒折率0.4%,田间抗倒性表现良好。
3 产量表现
3.1 多点鉴定试验 2015年在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新组合初级鉴定试验中,浚单58每hm2产量11628.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3%。2016-2017年连续2年的黄淮海夏玉米多点鉴定试验中,22个鉴定点每hm2平均产量分别为10897.5kg和10365.0kg,比对照郑单958分别增产11.3%、10.0%(表1)。
3.2 区域试验 2018-201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浚单58与对照郑单958相比2年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2018年每hm2平均产量9918.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6%,增产点率92.1%;2019年平均产量10540.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增产点率92.1%(表2)。
3.3 生产试验 201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431.0kg/hm2,44个试验点全部增产,较对照郑单958平均增产6.3%(表3)。
4 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根据202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浚单58适宜在河南、山东等黄淮海夏播区,生育期内日均温≥10℃活动积温超过2700℃的区域种植。
4.2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合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墒播种,黄淮海区域于6月上中旬完成播种。播种时针对目标病虫害选用精准包衣的种子,提高种子出苗率。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种肥同播,肥料和种子间隔至少10cm。浚单58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75000株/hm2。田间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确保出苗整齐。大喇叭口期、开花期、灌浆期是玉米生长需水的3个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玉米高产的关键时期,注意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4~6片展叶时喷洒莠去津或烟嘧磺隆等玉米专用除草剂防治杂草,大喇叭口期喷施化学药剂或生物杀虫剂防治玉米螟[6],灌浆初期若遇连续阴雨注意防治穗腐病。根据农时和天气情况适时晚收,可按玉米生育期延长10d左右收获,更利于增加产量、降低籽粒含水量、提升玉米商品性。
4.3 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通过错期播种或者空间隔离(杂交种大于300m,亲本大于500m)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有效隔离,保证制种纯度。父母本同期播种,种植行比为1∶4~6,母本留苗密度67500~75000株/hm2,父本留苗密度15000~18000株/hm2。生育期内严格去杂去劣,在抽雄吐丝前及时去除杂株、病株和弱株,母本雄穗未露出前带叶超前去雄,保证种子纯度。授粉结束后砍除父本植株,利于母本充分吸收土壤营养,提高制种产量,同时避免收获时种子混杂影响制种纯度。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种子发霉,影响芽率[7]。
5 选育体会
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要实现粮食产能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而单产提升的关键在于优质品种的选育。因此,不断创新种质资源,充分挖掘种质增产潜力,培育丰产、稳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是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玉米产量大幅度提升的最有力保障。美国玉米种质材料具有丰产性好、配合力高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在育种中引进和利用美国种质是创新种质资源、增强本土种质抗性、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浚单58母本含有美国Reid种质和国内核心种质血缘,父本来自于美国优良杂交种选育出的二环系,因此在大田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结实性和丰产性,能较好地适应黄淮海区域气候变化,其推广应用将为农民增产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供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洪章,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任佰朝.夏玉米产量与光温生产效率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为例.中国农业科学,2019,52(8):1355-1367
[2]李少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3]鹿红卫,苏玉杰,杨美丽,程建梅,赵树政.绿色、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永优696的选育.中国种业,2021(3):68-70
[4]岳海旺,魏建伟,刘朋程,陈淑萍,卜俊周.基于GYT双标图分析对黄淮海生态区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作物学报.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09.S.20231129.1031.002
[5]智建奇,武海丽,马淑文,赵鑫,郑义,赵力.玉米新品种忻玉3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21(12):263-265
[6]魏剑锋,王宝强,郭瑞,李兴华,宋粮,张动敏,张全国,王江浩,王立伟,李荣改,宋炜.高产稳产大穗玉米新品种冀玉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农业科技通讯,2022(9):170-173
[7]王克文,罗钧鹏,孔顺宾,杨晓燕,李燚.高产高抗玉米品种良禾367的选育.中国种业,2023(12):175-178
(收稿日期: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