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 彭微漪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并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从综合育人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科间的互动和联系,为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对事物和世界的全面认识。针对当前跨学科学习在目标设定、内容构建及形式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主题选择:多元互联、面向未来
主题是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要素,它充当了学科间连接的桥梁,能够将不同学科及实践难题中的知识碎片按照一定逻辑串联起来,一个好的主题能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调。在选择主题时,研究团队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自然世界、学生需要”三个方面进行选择。
1.教学内容相通点
研究团队从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炼主题,将不同学科或领域中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
2.自然物象观察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扎根于生动丰富的自然世界,一年四季的自然物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日见而不觉”的事物如果深究下去,就能推开自然世界的大门,带领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殿堂。
3.学生生活兴趣点
主题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团队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
1.注重学科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我们应避免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拼凑在一起形成知识拼盘。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还可能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时感到困惑。
以“时间秘密”主题学习活动为例,教师一般安排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关于时间的古诗,在数学课上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在美术课上创作创意时钟,在科学课上制作沙漏计时器。但这种设计方式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主题过于宽泛,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各学科的核心内容。二是知识整合方式过于简单,更像是知识点的堆砌,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这一主题。因此,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以构建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同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性来设计活动,逐步搭建起递进式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不同学科领域,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
2.强调“跨学科”理念,构筑任务网络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在于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注重构筑跨学科的任务网络,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以“时间”为主题,研究团队将学习活动确定为“我们的十年”,并细分成三个小主题。首先,在“这十年有多长久”的小主题中,研究团队设定了任务一:用时间轴绘制十年关键事件的足迹图。此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中的年、月、日规律和科学的年、月、日形成过程,以及语文中的关键事件的梳理方法。接着,在“这一天有多重要”的小主题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任务二:推算“重要的一天”的具体日期和任务三:制作2024年年历并进行一个月的任务试打卡。通过这两项任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月历的构造,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在“这一刻有多精彩”的小主题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任务四:策划“我们十岁了”仪式典礼总时长两个小时的节目单。这一任务将帮助学生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并锻炼他们撰写方案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并未直接将学习焦点对准特定的知识点,而是围绕“时间”主题设计了四个具有结构化特征的任务。这些任务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虽然年、月、日等基础知识可以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教授,但本设计更侧重于通过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通过设计时间轴回顾人生历程、统筹安排和规划时间、合理策划活动方案以及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研究团队期望能够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策划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超越了对知识的“点”式理解,构建起对知识的“网”式运用体系,其关键是明确合适主题,要求在体现“整合性”这一跨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聚焦性、探究性、迁移性。同时,在围绕主题开展学习设计时,各学科不应止步于简单地围绕主题进行排列,更不应被随意堆砌、杂乱无章地组合起来,而应通过呈现结构化特征的概念、问题、成果,引导学生在视角、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各学科的整合性理解,让学科真正“跨”起来。
【本文系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主题式跨学科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CJK202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