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棣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剖析、温习学科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内涵、主题和思想,促使学生综合成长。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探索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的方法,通过关联现实生活、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开展议题式教学等途径,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质量。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育人功能较强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往单一传递学科知识的状态,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知识,从中获得感悟,真正内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的有效性。
(一)健全学生人格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够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物精神、德育内涵、学习品格等,无形中熏陶学生情感,使学生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行为选择和道德判断,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意识,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诚信守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高境界、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二)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法律体系的具体运行机制和大概框架,明确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正确、健康的法治观念。同时,教师教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维护社会秩序奉献一分力量,这些都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有利于促使学生灵活应用道法知识,在生活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了解公民权利和国家政治制度,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在未来的社会公共事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给予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模式的变革。在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案例分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和学习水平来策划教育方案,使学生具备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助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的方法
(一)依托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涉及的素材、案例等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依托现实生活开展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基于生活视角来探索课程知识,从中获得感想、体验和收获,改变传统课堂中理论灌输的形式,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生活素材,能够打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完全主导者,学生有充足的思索、实践、创新空间来内化知识、升华情感,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成长。
1.创设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知识取材于真实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用心挖掘课程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和德育精神,获得至深的感悟,真正内化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融合知识点去研究、观察、探索现实生活,掌握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选择对应的生活素材,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感悟能力,给予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通过走访、探究、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真实、鲜活的人生经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身边的人,可以是社会上的人,也可以是校园里的人,用心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用照片记录自己感触最深的场景,最终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意义,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观,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德育优势,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评价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有着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教师要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严格甄选一些鲜活的、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下学习新知识,开阔知识视野,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教师在引入生活教育案例的同时,要保证教学评价生活化,结合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观。
例如,在“青春飞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新时代好少年”的真实故事,并提出以下设问:“你在这个人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品质?对于你的成长有何意义?你是否想成为这样优秀的人?”鼓励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培育学生自强、自信的精神品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展开评价,用心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内心世界。又如,在“参与民主生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班委换届”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选班委的,有的学生依据品德品行和学习成绩进行评选,有的学生评选的是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点评和修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强化对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塑造人们积极、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同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探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和文化熏陶,激发其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会带来思维的转变和文化的碰撞,而道德与法治是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核心价值,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形式拓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要想通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自我学习意识和文化自觉性,在教学工作中自愿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辅助者,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认识到自身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还要具备较强的育人意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在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凭借自身的行为来传递积极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举办的文化活动,借助跨学科教研、组内教研、区域教研的形式提升自我,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一种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效果。
2.探寻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较大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探寻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并非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中灌输传统文化知识,而是要在用心研读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生活在民主国家”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民主的发展历程”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尚书》中“民主”的表述与含义,引入“以百姓心为心”“政得其民”“民惟邦本”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课内素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对民主思想产生深刻认知,获得至深的情感和思想觉悟。又如,在“中国人·中国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诗经》《礼记 · 礼运》等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加深对中国梦渊源的认知,培育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中,教师要以人物故事、传统习俗、地方文学等层面为切入点,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开展议题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思辨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议题式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至深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和主题的认知,着重训练思辨能力。
1.创设议题式情境,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
对于初中生来讲,部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关联现实情境进行思考和探究。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议题式情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真实化,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表演、讲故事的方式,唤醒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探究问题和谈论案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例如,在“中华一家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民族团结”议题,鼓励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人,在角色扮演中感知不同民族的人文风俗和文化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性,以此作为议题展开辩论,从而在多元社会中学会和谐共生、求同存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在议题式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归纳学科知识,梳理知识脉络,培育学生良好的课后总结习惯。
2.重视问题引导,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在议题的启发下,学生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提升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论性非常强,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引导,挖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议题,提出问题来活跃氛围,激发学生思辨和讨论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同时,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课堂活动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和学习需求,让学生专注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真正收获知识、经验和技能。
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去创新、去探究、去思索,拥有探索网络生活新空间的动力。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如网络支付普及、网络社交应用、互联网发展等,并提出问题:“为何社交媒体的发展如此迅速且广泛获得认可?”之后,采用案例分析、搜索网络资料、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一边解答问题,一边探索网络生活新空间的优势,以及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培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另外,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攻克不同难度的问题,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记忆,训练知识思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实现理论讲解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获得至深的体验和感悟,提升学科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突显课程教学的德育优势,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和传承意识,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另外,教师要借助议题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思辨,真正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