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多来源于直观印象,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绘本情境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绘本最大的优点是绘画风格多样,不同风格的绘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固态化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的优势,辅以正确的阅读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画内容,借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进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的价值
数学绘本的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其跨学科的呈现方式和图文并茂的呈现特点深受发达国家童书市场的欢迎。在国内,对于数学绘本的研究,随着《数学绘本》《从小爱数学》《汉声数学系列》《数学就是这么有趣》《我是数学迷》《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等数学绘本的出版,也逐渐开始受到学者和学生的关注。绘本总结来说有三个特点:概念的传达性、图画的趣味性和故事的情境性。一个能够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数学有所表征、易于理解;有趣的图画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融入课堂;对于数学绘本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的准确传达,因此这是数学绘本必须呈现的显著特点。本文基于以上的绘本研究背景与特点,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是非常浓厚,数学学科内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直接对其进行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认知规律,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相关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建立的关键时期,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学绘本,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图片、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极大地降低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绘本将课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故事进行了充分融合,对知识进行了趣味性的丰富,每本绘本中都蕴含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总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只是为学生打基础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而数学绘本以故事为载体,让学生代入其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绘本还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都还原出来,很多数学方法在绘本当中都有所体现,教师要重视绘本的教学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交流讨论等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活动。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
数学绘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很多优美的图画。欣赏图画的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其在课堂上更好地表达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想。
(四)趣味绘本丰富教材
融合数学教材和绘本中的素材进行情境授课,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数学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着明确的主题,以往教师只是依靠教材进行授课,虽然可以立足于单元主题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绘本有类似于教材的格式,主题明确,所以可以以绘本为教学辅助材料培养学生的素养,同时弥补教材的不足,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趣味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绘本阅读方式,为情境创设奠定基础
绘本具有内容多样、色彩艳丽、教育性强等特点,在原有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绘本,挖掘潜在的数学资源,填充教材的空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数学绘本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绘本的特点,深度解读绘本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和新颖的情境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绘本教学中的故事,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来寻找其中的规律;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绘本《神奇的胡萝卜》,通过故事的讲述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升课堂学习活力。可见,数学绘本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很好地起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而将绘本与数学情境创设进行有效结合,必须优化绘本阅读方式,从而为情境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开展自主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忽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绘本的契合内容精准地设计成有梯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数学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二,开展小组分享阅读。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理解力与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划分阅读数学绘本的区域和任务。在阅读完数学绘本后,教师要将小组分享的收获整合成本节课知识的理解集合,或向学生提出问题,让讨论更为有趣而集中,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应用联想猜测法。数学绘本以故事线、概念线或闯关为主轴引发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新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或者协助故事主人翁闯关,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采用讲授法。数学绘本的设计是基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同级呈现或者螺旋式由浅入深地呈现的。考虑到学生学情,针对螺旋式呈现的知识,尤其与课程目标有契合的故事情节,关键处需要教师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比等思想方法进行讲授和点拨。另外,学生也会期望教师与自己共同阅读数学绘本。
(二)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添加生活元素,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非常抵触,兴趣严重缺失,这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阻碍,同时,不利于小学数学绘本情境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简单,难以透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有效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内涵,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优势,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含义,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结合所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绘本《一起分类》,引导学生阅读,边阅读边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马克是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的。结合绘本内容,学生开展自主阅读,通过图片的提示找到马克的物品分类原则。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因势利导,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大屏幕中所列举的生活物品,并尝试利用绘本主人公马克的分类方式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如绿颜色的物体分成一类、穿着相同花纹衣服的小朋友分为一类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理解分类这一概念,帮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深化对分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再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入绘本《小熊帕丁顿——三明治之趣》,带领学生与小熊帕丁顿一起寻找形状,结合绘本内容将图画中的抽象物体转化为生活中的实物,如长方体的鞋盒、正方体的魔方、圆形的足球等,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通过“谈一谈”“摸一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结合绘本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三角形、圆锥等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今后学习图形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趣味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数学内容使小学生倍感厌烦,其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采用丰富多彩的绘本故事,将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在绘本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二)”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运算法则,能够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汪汪的生日派对——加法和减法》绘本,在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学习绘本内容:汪汪和丽丽要举办生日派对,丽丽要做很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决定邀请多少个小伙伴,解决这个问题用的就是加法知识,不用挨个数数也能马上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还有去超市买鸡蛋、准备糖果等,都是利用竖式加减法进行计算,非常实用。在故事的引入下,教师列举绘本中的加减法知识,如52+24、15+25、49+37等,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进而引入“列出加法竖式”这一理论知识。趣味故事的引入将所学知识融入绘本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立良好的计算概念。
再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与知识学习贴切的情境,逐步引领学生完成绘本阅读,理解其中的图片内容,并与课本学习内容相联系。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学生进行趣味性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填数游戏》阅读绘本,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填写数字过独木桥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
(四)构建多媒体情境,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绘本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些资源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绘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阅读环境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独立思考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糖果工厂有点忙》这一绘本。糖果工厂专门制作好吃的糖果,这当中就有很多糖果运输工,他们有一个烦恼:只认识数字0~9,应该对糖果怎么进行包装呢?请同学们自己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糖果运输工,应该怎么包装糖果呢?
(五)创设实践情境
在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绘本内容创设实践情境,将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具体事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特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形成实践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生肖》这一绘本进行教学,结合绘本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运用加减法计算的场景。首先,教师让男生数一数全班有多少个男生;其次,让女生数一数全班有多少个女生;最后,让班级里属马的学生举手,计算不是属马的学生有多少人,即19+24-15=28。如果课上时间充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情境游戏,计算室内和室外不断变动的学生数,来体验加减混合运算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绘本,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为学生步入更高年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