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24-07-12 12:32冯渭昌黄敏辉龙小武彭细美梁文捷
大医生 2024年10期
关键词:恶性

冯渭昌 黄敏辉 龙小武 彭细美 梁文捷

基金项目:云浮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WS2022030803)

作者简介:冯渭昌,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乳腺病变良恶性分为良性组(33例)和恶性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患者成像检查征象占比、信号强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定量指标,分析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对乳腺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0,P<0.05)。恶性组患者毛刺征、集丛样强化征象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患者TICⅡ、Ⅲ占比高于良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均低于良性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值及TIC分型联合检测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33,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556。结论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准确性较高,且ADC、rADC值及TIC分型联合检测判断乳腺恶性病变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

【关键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乳腺病变;恶性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0.000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0.001

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为中国女性肿瘤疾病首位,且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因此,早期筛查并诊断乳腺癌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临床既往多采用超声、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进行早期筛查,但超声检查假阳性率较高,且钼靶X线检查则对致密型的乳腺病变敏感度较低[2-3]。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其多对比序列成像能提供较丰富的鉴别诊断信息,还可为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提供定量指标[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5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乳腺病变良恶性分为良性组(33例)和恶性组(18例)。良性组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8.03±12.51)岁;BMI 18.00~28.20 kg/m2,平均BMI(21.35±2.12)kg/m2。恶性组患者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7.49±11.72)岁;BMI 17.50~28.00 kg/m2,平均BMI(21.15±1.84)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云浮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存在乳腺病变[5];⑵年龄>18岁;

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⑵合并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者;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者;⑷体内存在外科金属夹、起搏器等金属材料者;⑷对本研究所用造影剂过敏者。

1.2 检查方法 ⑴MRI扫描: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061565,型号:uMR 790)进行检查。患者取俯卧位,选用8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内,扫描序列及参数见表1。扫描完成后,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31,规格:10 mL∶4.69 g)0.1 mL/kg,进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采集9个时相。⑵图像采集和分析:根据病变中心区域勾画感兴趣区(ROI),注意观察、记录病变区域形态、数目、信号特点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和原始资料录入GE ADW4.4型图像工作站,采用Functool软件分析数据,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记录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表1 MRI多模态成像扫描参数

扫描序列 TR(ms) TE(ms) 层厚(ms) 层间距(ms) 矩阵

常规平扫

横轴位T1W1 400 7.7 4.0 1.0 320×256

横轴位T2W1 3200 108.8 4.0 1.0 320×192

DWI轴位

SE-EPI 7000 69.1 4.0 1.0 128×128

动态增强扫描

VIBRANT序列 6.4 2.2 1.2 0.7 350×350

注:TR:重复时间;TE:回波时间;DWI: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SE-EPI: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VIBRANT:乳腺评估容积成像。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3.0 T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⑵比较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征象(毛刺征、集丛样强化)占比、信号强度、TIC分型、定量指标(ADC、rADC值)。TIC分型标准[6]:渐进型(Ⅰ型)为缓慢持续增强上升趋势;平台型(Ⅱ型)为早期信号强度即可达到峰值,延迟期无明显变化;廓清型(Ⅲ型)为早期信号强度即可快速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⑶分析ADC值、rADC值、TIC分型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恶性病变标准[6]:①病灶边界模糊、不规则;②肿块边缘可见毛刺征;③非肿块型病变可见集丛样强化;④TIC分型为Ⅱ型或Ⅲ型,满足以上征象≥2条即可诊断为恶性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以Kappa值>0.6为一致性较好;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UC)>0.75为准确性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乳腺恶性病变者21例,良性病变者30例,见表2。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0, P<0.05)。

表2 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3.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 病理检查 合计

恶性 良性

恶性 16 5 21

良性 2 28 30

合计 18 33 51

2.2 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征象占比、信号强度、TIC分型比较 恶性组患者毛刺征和集丛样强化征象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患者TICⅡ、Ⅲ型占比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征象占比、信号

强度、TIC分型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毛刺征 集丛样强化 信号强度

低 等 高

恶性组 18 13(72.22) 10(55.56) 2(11.11) 12(66.67) 4(22.22)

良性组 33 2(6.06) 3(9.09) 5(15.15) 21(63.64) 7(21.21)

χ2/Z值 24.557 13.240 -0.279

P值 <0.001 <0.001 0.780

组别 例数 TIC分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恶性组 18 2(11.11) 9(50.00) 7(38.89)

良性组 33 29(87.88) 3(9.09) 1(3.03)

χ2/Z值 -5.295

P值 <0.001

注: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渐进型;Ⅱ型:平台型;Ⅲ型:廓清型。

2.3 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比较 恶性组患者ADC值、 rADC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

比较(×10-3 mm2/s,x)

组别 例数 ADC值 rADC值

恶性组 18 1.05±0.28 0.62±0.17

良性组 33 1.49±0.37 0.77±0.23

t值 4.397 2.425

P值 <0.001 0.019

注:ADC: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2.4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价值分析 以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参数(ADC值、rADC值、TIC分型)为检验变量,以乳腺病变性质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值及TIC分型联合检测判断乳腺病变性质的AUC值为0.833,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556,见表5。

图1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分析

注:RO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ADC: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表5 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指标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分析结果

指标 AUC值 SE值 P值 95%CI 敏感度 特异度

ADC值 0.790 0.062 0.001 0.668~0.911 0.758 0.667

rADC值 0.769 0.071 0.002 0.630~0.909 0.788 0.556

TIC分型 0.759 0.069 0.004 0.625~0.894 0.727 0.712

联合检测 0.833 0.059 0.000 0.717~0.949 0.909 0.556

注:RO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ADC: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3 讨论

乳腺病变可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两种,但两类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均缺乏典型性,导致临床诊疗难度较大。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序列、多层面成像的优势,可利用定量指标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其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还可对乳腺病灶的细微结构变化进行识别,对乳腺病变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分析原因为,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可将水分子的微管运动和病灶微血管灌注程度作为乳腺病变组织性质的判断依据,可清晰获取病灶周围的组织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情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恶性组患者毛刺征和集丛样强化征象占比均高于良性组,与邢健等[7]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观察乳腺病变形态,且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双侧乳腺评估容积成像技术,能准确识别病变边缘形态、信号强度及毛刺征等恶性病变征象[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恶性组患者ADC值、rADC值均低于良性组,且二者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0.758和0.788,提示ADC与rADC值有助于乳腺恶性病变的筛查。分析原因为,ADC值为弥散成像的定量指标,能客观反映病变水分子弥散活动强度;恶性病变组织增殖异常活跃,细胞密度高,使水分子活动减弱,可导致ADC值变化[9]。另外,rADC值不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10]。

目前认为乳腺恶性病变局部组织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对比剂可快速透过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使病变区域血流容积显著增加,同时也可迅速返回血管。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TICⅡ、Ⅲ型占比高于良性组。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还可利用TIC分型对乳腺病变性质进行判断,但 Ⅱ 型曲线存在良性和恶性病变重叠现象,会出现假阳性结果,降低检出率,故临床多将TIC分型联合定量指标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本研究ROC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值及TIC分型联合检测判断乳腺病变性质的AUC值为0.833,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556。分析原因为,ADC值、rADC值与TIC分型联合检测存在叠加作用,可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3.0 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准确性较高,且ADC、rADC值及TIC分型联合检测判断乳腺恶性病变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

参考文献

白宇鸽,徐玲,段学宁,等.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研究:临床队列的设计与初步结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12): 2046-2052.

刘芳芳,牛殿英,刘波.超声与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及其病理分型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2): 5-8.

蒋仕淑,张文英,刘跃权,等.钼靶联合MRI动态增强在诊断隐匿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10): 155-156.

吴津民,王海宝,徐丽艳,等.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 2017, 38(8): 963-96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8): 609-679.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影像检查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 50(8): 561-565.

邢健,汤洋,李奇,等.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级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18(10): 54-57,83.

唐竹晓,徐丽娜,孙召龙,等.乳腺钼靶与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22, 19(10): 48-52.

蔡自强,尤克增,柴仕红,等.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5, 31(7): 1041-1044.

崔贺,王鹏,郝梦亮,等.MRI平均ADC值、rADC值在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鉴别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9): 981-985.

猜你喜欢
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与防治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