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第十二师商务发展取得了总体布局逐步形成、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内贸流通稳步运行、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等成绩,但也面临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仍有待增强、招商引资质量仍有待提升、商贸流通仍有待升级、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开发区活力仍有待迸发等主要问题,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产业链招商、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开发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兵团第十二师;产业链;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126—06
[作者简介]许明元,男,兵团第十二师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商务发展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第十二师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推动商务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商务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予以谋划。
一、第十二师商务发展现状
(一)商务发展总体布局逐步形成
围绕第十二师“首善之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商务发展,逐步形成 “一中心两翼二区多支点”的商务发展总体布局。五一新区“一心、一带、七组团”布局基本形成,内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西山新区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两翼”功能逐步增强;二二一团、二二二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不断加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积极推动城郊旅游,“二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多个园区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多支点”支撑作用得到提高。
(二)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
“十四五”以来,第十二师坚持把消费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消费基础性作用得到巩固。2021年,第十二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13亿元,较上年增长20.2%,增速在兵团各师位居前列;商品零售额达7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8.04%;餐饮收入额达14.86亿元,较上年增长32.34%;住宿和餐饮增加值达4亿元,较上年增长17.3%。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47亿元,同比增长4.49%,继续保持正增长态势,且增速比兵团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2022年下半年,因市场流动受阻等因素影响,上述指标下滑较大,导致全年整体下降20%以上。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向发展型、品质型转变,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0%以上。
(三)内贸流通稳步运行
随着商品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商品交易额稳步增长。2021年,第十二师实现商品销售额1200亿元以上,较上年大幅增加。2022年,第十二师实现商品交易额831.3亿元;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3.35亿元;近两年新增商贸流通行业升规入统企业29户。依托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恒汇机电城、天恒基汽车城、闽粤恒远家居建材城、宝新恒源钢材交易市场等八大市场和乌铁局集装箱中心站、三葛庄多式联运中心、中瑞德盈国际物流园等物流集散中心,初步构建了“买全国、卖全疆,买全疆、卖全国”的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产业链。货物运输量稳步提高,2022年实现货运量1280.4万吨,运输总收入5.6亿元,较2021年增加29.1万吨、增长2.33%。
(四)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
第十二师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乌鲁木齐共同申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外贸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1年,全师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77%,完成兵团下达任务121%,提前一个季度完成目标任务。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亿美元,同比增长40%,超额完成2.2亿美元的规划目标,也超额完成兵团下达的3亿美元目标要求。加大外经贸企业培育力度,2021年新增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4569万元;2022年,新增有实绩外贸企业5家,落地外资项目1个,实现引入外资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加快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新疆和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亿元国际贸易产业园项目,2021年形成实物量投资5000万元。
(五)招商引资稳步推进
第十二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提高招商实效,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2021年,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160亿元,完成兵团下达任务145.45%,完成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总量在全兵团各师市中位列第一。2022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变化不利影响,全师仍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投资86亿元。一是突出精准招商。制定《十二师“双招双引”工作方案》《十二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7个产业链专班,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评估、落地服务、跟踪问效、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规范性制度。二是抓好产业招商。深入梳理形成产业链图谱、产业链下游产品招商地图和重点目标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明确重点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地域分布及招引策略,科学谋划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比如立足陆港区、综保区,依托集装箱中心站,积极对接中泰蓝天物流、沃尔玛百货、浙江新鑫供应链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推进直播基地、特种罐生产等项目建设。三是瞄准支柱项目。深入对接投资规模较大的“链主”型项目,“十四五”前两年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四是畅通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建招商专班、驻点招商团对接拜访客商企业,通过建设“共享厂房”实行以商招商。
(六)园区平台作用不断彰显
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作用,积极推动开发区发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丝路天山国际食品城、钢基产业园和瀚东工业园,“一区多园”发展平台基本形成。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招商主战场作用,以建设专业产业园为依托,把招商引资与闲置厂房盘活相结合,定制化开发“共享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驻”。近两年,开发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3个,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64.33亿元,占全师招商引资的25.7%。截至2022年底,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27家,实现全口径税收2.23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万人;3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7.32亿元,是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的1.3倍。
(七)营商环境大力优化
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一是靠前服务,项目审批再提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在全兵团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专区,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3条”、扶持中小企业“40条”等举措,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信用承诺为核心的项目报建审批新模式,持续通过简化、合并、并联等方式优化办理流程。二是包保服务,助推项目快建设。建立全方位包保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靠前服务,下基层一线解决企业问题困难,精准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只跑一次”改革、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实现各部门行政审批承诺办理时间至少再缩短50%。依托“八大市场”优势资源,积极引入优质物流资源整合商、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组织集成商、大数据平台运营商合作,发展物流业与加工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物流示范园区,构建更加有利于工业品、农产品“走出去”的枢纽网络。三是“软”“硬”兼施,点燃发展新引擎。在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持续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协调为落地项目开通“不见面”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绿色通道。
二、第十二师商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仍有待增强
2022年,商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数据较2021年有较大下滑。进一步分析,2022年上半年完成较好,下半年在疫情不利影响下完成很少。比如招商引资实物量,2022年上半年完成71.08亿元,完成兵团下达目标任务的50.7%,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而到下半年,仅实现了15亿元招商引资实物量,导致全年未能完成规划目标。而同期自治区和兵团下滑较少,这表明商务系统应对疫情多变等不确定性风险能力仍较弱,统筹发展与安全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招商引资质量仍有待提升
一是产业链招商质量不高。对接央企、500强企业较少,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引进不多,对产业链招商学习研究不到位,招商项目谋划水平不高。招商项目库数量和质量不高,在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谋划项目不及时,推出项目对接性不强,开发深度不够,存在有项目库、无目标企业,导致项目库在招商引资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较小。
二是产业聚集程度不高。围绕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产业聚集的还不够充分,如通过乌鲁木齐综保区、集装箱编组中心站平台和跨境电商政策,带动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盘活现有保障房门面,打造商旅结合特色商业街区等方面有待加强;九鼎商贸物流聚集区,现在入驻的仓储物流等传统低端配套产业较多,引进数字经济,新零售产业项目较少。虽然制定了7大产业链,但是除了天润乳业,其他产业链缺乏链主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是缺少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新引进的产业化重大项目不够多,产业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2021—2022年重大项目分别为17个、25个,其中房地产项目分别为9个、11个。总体上看,二产工业现有产业未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的项目较少,未构建延链、强链的产业联动体系,缺乏“龙头+配套+服务”的垂直产业整合体系。三产“链主型”项目较少,行业互补性不强,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八大市场带动发展作用急需加强,部分大型物流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大型商业综合体短板空白仍需填补。
(三)商贸流通仍有待升级
一是以“八大市场”为主体的商贸流通产业体量大质量不高。八大市场所属商贸物流商户占全师的85%以上,但大型企业较少,乌鲁木齐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贡献零售额占比达到50%以上,而十二师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比只有28%,且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内外贸联动、跨界融合等新趋势,面临数字化转型突破点欠缺、供应链产业链服务能力不强等新问题。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偏低。当前消费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平衡,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大宗消费支撑力仍显不足。商贸流通规模较低,2022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3.3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6.1%,较2020年低5.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创新、消费氛围等有待提升。
三是商贸流通节点功能有待加强。流通效率偏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比较明显,商业网点布局有待优化;冷链物流短板突出,农产品初加工、冷站设施、冷藏保温车等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项目缺口较大。
(四)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
对外开放质量水平不高,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外向型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型聚集,未能享受到综保区带动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第十二师域内九鼎农产品、恒汇机电城年营业额达百亿元人民币,缺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各单位对自贸区的政策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利于今后新疆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片区高质量发展。
(五)开发区活力仍有待迸发
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还需进一步深化。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的支柱型项目还不多,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还需持续完善。现有兵团乌鲁木齐经开区位于首府乌鲁木齐,周边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有6个,在产业招商中不具备比较优势;同时,乌鲁木齐经开区、高新区都采取了“区政合一”体制,打破了传统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的束缚,兵团乌鲁木齐开发区在体制上更不具备竞争优势。2022年,开发区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24.18亿元,占全师招商引资的17.27%,分别较2020年减少30.62亿元、下降43.62个百分点。
三、第十二师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扎实推进“六稳”“六保”,落实落细国家、兵团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做好保物流畅通、稳链供应、农业生产、基本民生、纾困解难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把稳住市场主体、有效纾解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困难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抓实抓好。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消费回补、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树牢底线思维,准确把握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形势任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化解能力,确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抓好产业链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立足产业抓招商。在做实“链长”制上求实效,瞄准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推行链长制招商,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打造特色明显、链条完整、要素集中的特色产业高地;在产业“建链”上做文章,大抓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和关键龙头企业的招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链顾问选聘机制。通过“国字号”的行业协会、山东工程咨询院以及疆内石油化工、农科所等优势研究院所,选聘有实力、有地位、有名望、有影响的专家,为十二师“双招双引”出智出力、献计献策。
发挥开发区、团场招商作用。发挥经开区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营理念,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吸纳、承载、辐射能力,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硬支撑。发挥团场生力军作用,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和集聚产业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
完善大数据招商筛选机制。搭建大数据平台,打造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技术路线图、产业链现状图、产业链招商地图,有效甄别和筛选可靠招商信息,结合自身产业定位,经过层层筛选,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实现精准分析、精准对接、精准洽谈、精准服务。
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会展招商,深度参与国家部委和各省市区主办的境内外重大经贸活动,加强项目推介,推动形成“展会+产业+投资贸易”融合发展格局。开展以商招商,加强与商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沟通交流,挖掘商协会重点会员企业资源,及时捕捉企业投资信息,搭建“商会+”平台。推行市场化招商,发挥市场化招商机构在区域产业集聚和升级转型方面的专业优势,打造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招商新格局。开展网络招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载体,建立网络招商平台,广泛开展“云招商”“不见面招商”等活动。推动兵地联动招商,积极开展地区产业布局研究,探索建立重要节点城市之间产业招商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聚力援疆招商,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对口援疆省市企业到十二师投资兴业、参与十二师建设;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促成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突出专业化招商,统筹协调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立足商务部培训中心、浙大、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咨询平台,结合线上线下,从产业分析研究、招引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全方位制定培训方案,严肃培训考勤纪律。
落实项目落地服务机制。紧盯目前招引的重大项目,适时组织召开线上线下联动的“双招双引”推介会,按照“外出招商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要求,努力形成“签约储备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投产达效一批项目”的良性循环。对于已签约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推进并联审批和线上审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落实项目跟踪问效机制。认真落实产业链工作模式,优化落实项目的引进评估、落地服务、跟踪问效、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规范性制度,加强对招引单位各项工作指导,加快项目推进效率。继续实行“日调度、周小结、月通报、季考核”,抢时间、找问题、促落实,全面压实招商单位的责任,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三)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基础性作用
促进商业集聚发展。合理建设商业综合体。合理规划引进建设商业综合体,调配城市交通、金融等资源,打造符合标准,且可入性强、通达性好、舒适性高的商业综合体,重点推动五一新区君豪商业综合体、西山新区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围绕师部新天润、一〇四团紫金城、荣华城、五一农场居民居住集中片区,积极培育一批商业街区,形成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规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商业街网络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自建、改造、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功能匹配、业态齐全、价格优惠、品质优良的团场商贸中心。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培育扩大网络消费、数字消费。支持菜鸟网络、浙江两山等电商企业为十二师自产品、农产品带货、网红培训等,鼓励广泛开展“县域活动+直播推介带货+网红孵化培训”多元一体的直播带货活动。
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等特色夜间经济街区。立足现有新天润、紫金城、五一夜市、老君庙夜市等商业载体开展特色美食嘉年华促销活动,推动夜间消费。
推动同城配送、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发展。依托丝路天山食品城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搭建城市配送和中央厨房平台,大力发展“菜篮子”商品共同配送,促进“菜篮子”进单位、进社区、进楼宇、进家庭。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商务发展空间
依托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建设,积极对接西站国际口岸区、北站商贸物流集聚区和三坪综合保税服务区等主要服务功能区,推进十二师陆港区和临空经济区联动建设,提高十二师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建设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兵团十二师分区。以现有大型商品市场资源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推动对外贸易与商贸物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型升级。以鼓励自产品出口为方向,大力引进出口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及跨境电商项目,帮助加工贸易企业落地生产,努力承接高水平制造业发展。
(五)深化开发区改革,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区团合一”改革,推动兵团乌鲁木齐经开区“一区多园”实施范围调整和兵团北亭经开区申报设立工作。发挥招商引资“主力军”“主战场”作用,将产品价值高、市场足够大、卖得足够远、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全力以赴推进妙顺新材料、德兴恒洋LNG项目一期、丝路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对口援疆省市与第十二师开发区合作共建“飞地园区”。
(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商务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抓调查研究这一法宝,聚焦商务系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确定调研主题,精心制定调研方案,积极深入企业、团场等基层一线“四下基层”,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新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谈认识体会,谈存在问题,谈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为助推新时代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拓展网办深度和广度,切实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不断推进承诺办结时限压缩比例。稳步推进一窗受理,积极探索一事联办。实现事项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办理,促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信用风险分类办法,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将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确保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
深挖潜力,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在企业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水电气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采取有力举措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缓缴社保费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明确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有效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聚焦市场主体,强化援企纾困稳就业。
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强招商队伍,加大与央企对接力度,进一步完善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云招商。搭建电子招商平台,绘制重点产业布局图,实现一体化精准招商。拓展以商招商渠道,持续开展“兵团商会师市行”“兵团商会家乡行”等活动。聚焦开发区招商主责主业,推进管运分离等机制改革,推动招商队伍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进一步增强开发区活力。聚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营造重商、爱商、亲商、为商、尊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