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特征、原则遵循与路径创新

2024-07-11 11:29:14顾春雨朱国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爱国主义

顾春雨 朱国栋

摘 要:新时代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既是重大的历史课题也是紧迫的时代命题,实践是爱国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和本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视角,通过考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向度、原则遵循,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到实践的路径创新,倡导以实践的手段、体验的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创新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理念、方法、路径,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增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操作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实践特征;原则遵循;路径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特征

1.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具有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爱国主义教育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用鲜血和汗水堆积起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祖国的情感、对党的认同,坚定对国家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形成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并转化为爱国的实践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能否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行动,将广大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投入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2.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具有实践性。认识与实践是知与行的关系,认识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而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是将爱国主义观念、思想、精神得到受教育者认同、接受、升华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规范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规定性,并在实践中实施这种规范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将爱国的一般性认识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爱国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爱国主义实践是客体也是升华,是载体也是目标,没有爱国主义的实践爱国主义就会陷入空谈。可见,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特征就表现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受教育者从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实现融会贯通,在实践过程中涵养爱国情怀,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3.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具有实践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指的是把爱国主义精神由“知”到“行”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具体的、现实的,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必须用好课程、场域等具体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以生动鲜活、亲切质朴的方式,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实践特征还体现在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人工智能是引导和教育青年的新方式,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拓展实践领域的重要平台,高校将其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渠道,实现网上网下互联互通,打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空间,让爱国主义充盈高校网络空间。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遵循

1. 把握时代性,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守正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时代性。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奠定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失时机、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容易让青年理解和接受。第三,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激烈碰撞,部分固有观念在冲突中被重新定义,网络时代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造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深度”的失位,重视理论灌输教育,忽视实践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缺乏相应的协同,难以合力。突出实践教育理念,弥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不足和深度的欠缺,是破解爱国主义教育难题的当务之急。在教学方式、教育形式、实现途径上,实现教育学的转变,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将教书与育人统一到实现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目标上来。

2.探索规律性,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爱国主义教育服从、服务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要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手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尽快让中国人民全面“站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关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凝聚力量,同时也考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侵扰,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人民“强起来”,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到党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和智慧,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

3.突出实践性,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模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立论之本、力量之源,马克思在论述人类实践时指出人类的社会特性本质上是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的属性和特质,以实践内容和手段为基础,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应有之义。爱国主义实践教育重点突出实践在培育爱国情怀中的作用。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青年才会有更加辉煌广阔的舞台。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引导广大青年到人民群众中、到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去建功立业,通过探索实践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新途径,使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切实增强实效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路径创新

1.坚持新思想,淬炼实践本领。实践是以思想为引领的,没有思想参与的物质活动是不足以称之为实践的,思想是实践最基本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思想资源,是我们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无论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要牢牢地把握这条主线。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2.用好主渠道,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的知识传授获得的。在课堂上提高理论认识,在实践淬炼中不断深化,形成关于人生、关于国家的独到见解,指引、启发后续的爱国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应常态化推进,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避免“一次性”“一招鲜”“走过场”,要构建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用体验的形式、实践的方式涵养家国情怀,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让爱国主义入脑入心。

3.拓展“云实践”,用好数字教育资源。“信息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也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已经成为描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词。网络空间是创新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而为,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手机客户端等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云实践”平台,让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简单易行又触手可及,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渠道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政治环境,在相互比较中树立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自信,筑牢其理想信念。

4.筑牢主阵地,突出实践教育特色。爱国主义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演化、提炼、升华,特别是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之后才得以形成、发展起来的。要善于运用属地爱国主义历史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用属地城市众多的爱国主义人物的榜样事迹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认同、对民族的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北京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也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联、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打造首都北京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特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条件保障。

5.提升仪式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同。重大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催化剂”和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总结大会上指出:“庆祝活动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示,要抓住契机,加强对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领。”庆祝活动依托各种政治仪式,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这种精神财富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堂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高校学生众志成城,主动担当作为,传递正能量,表现出了中国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奏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交出了属于时代新人的合格答卷。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校自主课题“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荣誉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SZ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7-11.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2019-11-19(6).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

[6]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2.

[7]刘嘉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27-31.

[8]沈千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N].经济日报,2019-12-25(16).

[10]赵明锴.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33-35.

[11]张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2019-10-22(14).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商情(2016年50期)2017-02-28 15:44:13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西部学刊(2017年1期)2017-02-16 10:53:39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52:26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6:27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管理创新探讨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