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2024-07-11 07:22陈法杰管仲王宁田子龙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融合发展旅游

陈法杰 管仲 王宁 田子龙

[摘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助推新疆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和重要突破口。文章首先阐述了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重点剖析了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旅融合资金要素供给不足,融资渠道较狭窄;文旅融合发展区域不均衡,地州间联动效应不显著;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精品供给较匮乏;文旅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待全面提升;文旅融合理念落后,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等。因此,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疆应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即: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拓宽文旅产业投融资渠道;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充分发掘特色文旅资源,深度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树立统筹发展理念,不断促进融合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066—08

[作者简介]陈法杰,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管仲,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编审,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学术期刊出版;王宁,女,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田子龙,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文化事业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已成为新时代的焦点话题。2018年,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做出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重大决策,为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为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1]、《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36号)[2]等重要文件,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明确方向。近年来,得益于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新时代旅游者的消费热点,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3]。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民族地区,如何促进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旅游兴疆”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亟需解决的重要战略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以新疆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深入剖析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这对促进新疆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打造新疆旅游产业核心竞争优势与推动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一、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文化资源丰富,颇具地域特色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域幅员辽阔,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目前共有48个民族,其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众多民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汇聚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具体而言,在传统节日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哈萨克族的“那吾鲁孜”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在服饰文化方面,少数民族的服装和饰品色彩十分鲜艳,华丽精致且种类较多,如维吾尔族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萨克族的猫头鹰羽花帽、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彩色连衣裙、色彩艳丽或者洁白的头巾等;在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各民族也有独特的民歌,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新疆花儿、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等。可以说,新疆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一面。除此之外,从汉代开始,新疆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不仅为新疆带来了商品的交流,还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得新疆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荟萃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从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群落,如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到充满传奇色彩的楼兰古国,都彰显着新疆的辉煌历史文化。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新疆还有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佛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传播和发展,为新疆的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此外,新疆还具有独特的美食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文化资源,彰显了新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总的来说,新疆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歌舞、民族艺术品、民族文学等民族文化资源,还有把荒漠变绿洲的军垦文化、绿洲文化等文化资源[4]。总而言之,新疆是中国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进而促使新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源大区[5]。

(二)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新疆旅游资源类型种类繁多,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划分,在中国旅游资源六大类68种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其中的56种类型,占80%以上,是中国旅游资源类型最全、开发潜力最大的省区。新疆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水文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景观。截至2022年末,新疆已经建立了7个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5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五位。此外,新疆 “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也造就了新疆许多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特殊景观,不仅拥有沙漠、湖泊、草原、冰川等多种的自然景观,还有多种多样的人文历史景观,包括古城、古镇、烽燧、石窟等,展示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禀赋。依托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新疆旅游景区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拥有17个AAAAA级旅游景区(排名中国第三)、143个AAAA级旅游景区、1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那拉提旅游度假区)等。总而言之,新疆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为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筑牢融合根基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新疆的文化产业也发展迅速,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要素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截至2022年底,新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5000余人,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至110个,博物馆数量增加至78个,艺术表演团体增加至126个,文化馆117个等。其次,文化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据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疆有7896家文化企业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其中包含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数量是256家;除此之外,新疆还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组织评定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7家,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5家。最后,新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据相关资料统计,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6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00亿元,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与高品质的旅游资源禀赋,推动了新疆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产业要素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截至2022年底,新疆星级饭店数达到386家,旅行社总数达到836家,8000多家农家乐,5600多家旅游民宿,旅游业从业人数达到47000余人。其次,新疆旅游企业数量得到较大规模的增加。截至2023年6月,全疆注册旅游企业22621家。最后,新疆接待游客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9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达2.13亿人次,较2018年增加了0.63亿人次,同比增长41.96%;而2023年1月至10月新疆接待游客超2.4亿人次,同比增长101.38%,超过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与此同时,旅游收入也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而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综上所述,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要素、企业数量和产业绩效(如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为新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二、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资金要素供给不足,融资渠道较狭窄

长期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2023年生产总值总量仅为1.9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23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省份,导致

对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撑能力较为薄弱,造成新疆文旅产业融合进程中不断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视角来看,2017年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为164.09亿元,2018年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为91.70亿元(降幅45.5%),2019年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为136.96亿元(升幅43.8%),2020年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为148.37亿元(升幅13.3%)。由此可见,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的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稳定,存在较大的起伏波动。通过查阅相关数据,与旅游产业联系密切的新疆住宿与餐饮业固定资产也存在同样的投资规模不稳定的状况。总之,新疆文体娱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宿与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性,对本就资金支持薄弱的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金缺口问题。从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资主体来看,一方面,新疆文旅产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国有资本,达到75%左右的比例,而民营资本的构成比例只有25%左右,这种相对单一的投资主体,导致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小,不利于优质文旅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新疆文旅产业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多的制度因素瓶颈,对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个体资本等非国有资本的吸纳能力不足,导致新疆文旅产业的融资渠道体系较为狭窄,促使很多颇具特色与广阔市场前景的文旅产业项目建设进程缓慢、延期竣工等,甚至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进一步延缓了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进程。此外,受制于政策差异和行政干预,新疆民营中小文旅企业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头部文旅企业、大型文旅企业、国有文旅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中小文旅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总体来看,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要素供给匮乏,投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亟需在资金要素供给质量和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优化。

(二)文旅融合发展区域不均衡,地州间联动效应不显著

根据从文化产业要素(艺术表演团体数量、文化馆和文化站数量等11个指标)和文化产业绩效(文化产业增加值等4个指标)构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20年新疆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14地州的均值)是0.27,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分别是0.80、0.44和0.35,居于新疆的前3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分别是0.14和0.13,居于新疆的后2位。根据从旅游产业要素(A 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旅行社数量等9个指标)和文化产业绩效(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等6个指标)构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20年新疆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14地州的均值)是0.14,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分别是0.44、0.28和0.22,居于新疆的前3位;克拉玛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分别是0.04和0.02,居于新疆的后2位。从新疆各地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各地州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空间差异性尤其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较明显。此外,根据测度的新疆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2020年乌鲁木齐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为0.77,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在全疆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为0.24,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处于各地州的末位;这也表明,新疆各地州的文旅产业耦合协调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融合发展进程中也同样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最后,新疆各地州的文旅产业发展各自为战,文旅产业集群程度较低,融合发展模式雷同现象较为严峻,存在较多的大型文旅项目重复建设;同时,新疆各地州在“文旅资源协同开发、文化旅游圈共建、文旅融合精品路线共创”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沟通协调与资源共享互补机制,难以形成“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文旅产业链,区域间的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弱,联动效应不显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新疆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上进行优化调整。

(三)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精品供给较匮乏

近年来,文旅产品同质化与精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新疆各地州的文化旅游产品或项目相互模仿、主题雷同的现象较多,无法充分体现出各地州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观感。如新疆麦盖提县丝路文化红枣节、新疆若羌楼兰文化红枣节、阿拉尔红枣文化旅游节、新疆洛浦县红枣文化节等,虽都主打红枣文化旅游节庆,但在节庆活动流程、文旅项目设计(美食展示、民族舞蹈、红枣王竞拍)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复制和模仿的色彩较浓厚,没有很好地将当地的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进去。二是深层次的文旅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受制于人才、资源和环境等限制,新疆文旅企业的创新意识较差,创新能力不强,对文旅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的文旅产品以传统的游览观光型产品为主,对文化创意、文化体验、文化参与、康养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开发较为不足,缺乏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文旅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文旅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例如通过对喀纳斯景区游客的实地调研,大部分游客都反映喀纳斯景区自然风光独特、颇具魅力,但景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不鲜明,民族文化体验性与参与性项目较少,至今仍没有大型民族节目演出,很难让游客领略到图瓦族人的民族风情。三是文旅精品供给较匮乏。新疆虽创造性地开发出吐鲁番市高昌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喀什古城(国家AAAAA级景区)、歌舞剧《情暖天山》、音乐会《阳光照耀天山》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文旅新产品、新项目,但从全局来看,大部分景区开发还面临着“有景无文”的严峻问题,精品文旅融合景区、精品文旅融合项目、精品文旅融合主题路线、精品文创产品等都比较匮乏,大部分文旅产品融合内容乏味、形式单调、体验感差、差异化不明显,多属于无效供给与低端供给产品,很难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四)文旅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待全面提升

整体来看,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在文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服务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旅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文旅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主要涉及六大产业要素(餐饮、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娱乐),新疆在文旅融合进程中,这六大产业要素虽已实现基本覆盖,但在出行、住宿、游玩等环节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短板,这严重影响了新疆文旅产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如在出行环节,“全域统筹、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旅游公路网还没有形成体系,导致景区间连接不畅、道路游客车辆拥挤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2022年7月独库公路被游客调侃为“堵哭公路”,就是出行问题的一个重要缩影;同时,与其他省份相比,新疆大部分公路等级较低,交通标识亦不健全、不醒目,也是阻碍新疆全域旅游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在住宿方面,2010年新疆星级宾馆数量为472个,2020年新疆星级宾馆数量是368个,星级宾馆数量不增反降,这突出反映了新疆上档次的高星级宾馆、精品民宿等比较匮乏,亟需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二是新疆景区的服务管理水平较低。通过对比海南的大小洞天景区、天涯海角景区等知名景区,新疆大多数文化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和服务质量都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景区指示牌数量不足、导览鸟瞰图设计不完善、景区秩序管理较混乱、从业人员服务素质差、导游讲解质量低、景区厕所与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等,已经成为新疆文旅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这些问题在昌吉州的江布拉克景区和塔城地区的鹿角湾风景区都普遍存在。三是新疆景区智慧化水平不足。新疆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较为滞后,仅有天山天池风景区、喀什古城风景区、那拉提景区等少数景区推出了部分旅游智慧化服务,大部分景区还在沿用传统的“粗放式”旅游管理和服务模式,缺乏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的强力支撑,不能有效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综合服务质量。

(五)文旅融合理念落后,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不足

融合发展理念是引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融合发展模式决定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二者对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综合来看,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在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和融合发展模式上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统筹发展的文旅融合理念。尽管按照国家层面的要求,新疆及各地州的文旅主管部门和部分管理职能进行了合并,但部分文旅部门的决策者、管理者、规划者并没有树立文旅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准,缺乏“大市场、大服务”的发展眼光;文旅领域的产业、市场、社会等各层面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仍深陷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单向发展的传统观念,文旅分离的思想严重存在,离融合发展的目标“深融合、广融合、真融合”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新疆文旅企业经营理念较为传统。与国内先进的文旅头部企业相比,大部分新疆文旅企业的经营理念较为滞后,缺乏“系统化、链条化、产业化”的开发与创新思维,导致提供的文旅产品主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对新疆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融入不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和深度参与。根据实地调查,仅有11.76%的文旅企业认为应树立现代营销的经营理念,大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深度细分的游客市场。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目前,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以“石河子军垦名城”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模式、“喀什古城”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模式、“阿勒泰冰雪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旅游”模式、“千回西域”为代表的“演艺文化+旅游”模式为主。整体来看,新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还较为单一,仅仅停留在“文化+旅游”的初级层面,还没有迈入文旅深度融合阶段,在“文旅+”“+文旅”、农文旅、体文旅等新型融合模式上还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亟需在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主题博物馆旅游、工业旅游、探险旅游、边境旅游、自驾旅游等文旅产品新业态和新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三、提升新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拓宽文旅产业投融资渠道

产业资金是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处于首要资源要素的位置。针对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大力筹措政府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民间资金、外商资本等,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大力充实文旅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构建“政府资本引导、多元资本参与、社会资本主导”的新型投融资格局,不断拓宽新疆文旅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为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资金要素支撑。具体而言,新疆在以后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新疆应采用PPP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抵质押担保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充分吸纳政府国有资金、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体资金等[7],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疆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为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或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二是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应推动全疆各类金融机构设立文旅特色支行、文旅信贷中心、文旅金融服务中心等,开发并推出“文旅振兴贷”“文化创意贷”“乡村旅游贷”“小微民宿贷”“文创宝”等文旅金融特色产品,建立重点文旅企业“白名单”和文旅项目融资需求库,为新疆文旅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赋能有效解决新疆文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新疆应不断强化文旅产业基金的建设。一方面,从新疆整体层面出发,要不断加大对新疆文旅产业基金、新疆文化润疆产业投资基金等文旅产业基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疆文旅相关的头部产业基金规模不断壮大,为打造百亿级文旅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州积极筹措各方资源(政府资金、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成立各地州专有的文旅产业基金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各地州的文旅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纾困”蓄水池。四是新疆应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库、文旅企业库、文旅产品名录、金融产品展示区等的建设,将平台打造成文旅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供需对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促进新疆文旅产业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新疆文旅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不断拓宽新疆文旅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新疆文旅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二)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文旅产业区域结构体现了文旅产业结构的宏观层面特征,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地州间联动效应较薄弱”等问题,新疆应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注重统筹规划放在首位,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文旅产业区域结构布局,逐步提升地州间的联动效应和协同发展能力,最终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具体来讲,新疆在以后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新疆应积极贯彻“大文旅”“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严格遵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主要原则,在坚持“一轴、一核、两圈、三廊道、四门户、多节点”的文旅产业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南北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不均衡的特征,采用“系统工程与生态圈”的思维模式,对新疆各地州的文旅产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制定适合于新疆区情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加大南疆地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推动新疆各地州文旅产业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二是新疆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兴疆”战略、“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契机,鼓励各地州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等优势条件,推出一系列精品文旅融合项目或产品,并在地理位置临近、文旅产业互补性和关联性较强的地区打造一批“中心带动、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相融共生”的文旅产业集群,促进优质文旅资源、高端文旅人才和先进文旅技术在新疆各地州之间或兵地之间不断整合优化和空间性集聚,增强各地州间的联动效应,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文旅产业经济带,从而不断优化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结构布局。三是新疆应将乌鲁木齐(枢纽旅游城市)、伊犁、喀什、哈密(门户型旅游城市)打造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资源要素集聚高地,大力促进这些城市与周边地州进行协同发展,构建诸如“乌昌吐石克”五地旅游联盟、新疆独库公路旅游营销联盟、北疆东线区域合作旅游联盟等的旅游联盟组织,通过“文旅资源共享、文化旅游圈共建、文旅融合精品路线共创、文旅游客市场共拓”等方式,推动新疆各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新疆文旅产业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四是新疆应加强各地州之间的协同创新,鼓励将北疆先进的文旅发展理念、技术、人才与南疆等地州的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拼凑,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意创新创业联盟,促进新疆文旅产业领域的各种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能够在全疆自由高效流动,提升新疆文旅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共建共享“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文旅产业名片,努力将新疆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三)充分发掘特色文旅资源,深度开发特色文旅产品

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质量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核心路径,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支柱的作用[8]。针对面临的“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精品供给较匮乏”的问题,新疆应依托特色文旅资源禀赋,精心塑造新疆文旅强势品牌,推动新疆文旅产品的提质增效与迭代升级,促进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具体而言,新疆在以后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新疆应系统梳理民族文化、军垦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边疆文化、屯垦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传奇人物故事、历史事件、民族民俗活动、地域特色风情等,大力挖掘能够呈现新疆人文底蕴和讲述新疆故事的系列文旅资源,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新疆文旅资源库,为深度开发新疆文旅融合产品筑牢根基。二是利用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文化体验产品,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生态旅游产品(如牧民生活体验、草原音乐节等),设计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文化体验项目(如民族舞蹈表演、传统手工制作等),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新疆文旅企业围绕“重要文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创新创意开发能力,将人工智能、VR、裸眼3D、元宇宙畅游等先进数字技术运用到新疆文旅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中,促进新疆文旅产品在“内容、形式与业态”实现迭代创新或突破性创新,不断提高新疆文旅产品的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金量,继而不断丰富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9]。四是大力实施塑造文旅融合强势品牌战略,新疆应结合自身的特色文旅资源,加大个性化、特色化的文旅产品供给,打造一批在疆内外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文旅品牌;办好“新疆是个好地方”系列主题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古尔邦节、喀什嘎斯尔节、草原文化节的影响力,打造新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并充分利用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民歌文化等创作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互动节目,满足游客沉浸式文旅体验的需要。

(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文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景区服务质量水平是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文旅产业融合进程中扮演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面临的“文旅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水平较低、智慧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不断完善文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综合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增强景区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水平,促进新疆文旅产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具体来讲,新疆在以后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新疆应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大力促进“航空+文旅”“公路+文旅”“铁路+文旅”的发展[10],不断提升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对重要旅游目的地、知名文旅景区的覆盖面,并加强乡村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打通景区的最后一公里;有序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直通车、道路标识、高速公路服务区、智慧交通等五大旅游交通配套服务建设,打造便捷化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二是要逐步完善吃、住、行、娱、游、购等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星级宾馆等的建设力度,打造集特色美食、民族餐饮、新疆文创等吃购娱一体化的美食街、文化街、夜市等,不断提高新疆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配套水平,全方位、系统化的满足疆内外游客的系列需求。三是要不断强化景区内路标指引、公共厕所、休息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当地特色文化与景区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全方位增强景区的观赏性、舒适性与文化价值;对标国内外知名景区的管理,通过引进高层次文旅运营管理人才、完善文旅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人才职业素养培训等,不断提升新疆景区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四是新疆要加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等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景区的管理及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景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景区的智慧化建设;逐步推出集线上导览、旅游信息查询、导游预约、网上订票、旅游订制、线上宣传等于一体的景区数字化服务平台[11],进一步开拓线上文化旅游市场。

(五)树立统筹发展理念,不断促进融合发展模式创新

融合发展理念和融合发展模式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因素,在文旅产业融合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针对面临的“文旅融合理念落后,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新疆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树立“大文旅大市场”的统筹发展理念,在不断借鉴与吸收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不断迭代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以不断优化新疆文旅产业产品业态结构,实现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具体来讲,新疆在后续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新疆树立“大文旅大市场大服务”的统筹发展理念,构建“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12],积极探索新疆及疆内各地州的文旅融合发展机构间的联席会议制度,逐步打破行政壁垒与区域壁垒,促进优质文旅资源要素在全疆范围内高效流转,推动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新疆应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基本思路,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主要方针,在充分汲取国内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区情、文旅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积极探索颇具新疆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疆文旅产品或文旅融合项目的不断创新,推动文旅产业形态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是新疆各地州应勇于借鉴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全面实施“文旅+”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旅+音乐”“文旅+餐饮”“文旅+剧场”等重组性融合发展模式,这方面可以向新疆草莓音乐节、天山明月城、国际大巴扎等进行学习与借鉴,打造颇具地州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或主题。四是新疆应在原有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节庆+文旅”等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各地州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旅产业与教育、体育、健康、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融合,推出“文化+乡村旅游”“文化+康养旅游”“文化+研学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等新型文旅融合产品业态,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疆内外旅游者。五是积极学习北京故宫通过“文旅+新国潮”模式开发“历史衍生文创产品”的先进经验,充分挖掘新疆的民俗传说神话故事、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军垦戍边故事、边疆风土民情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出新式文旅衍生产品,例如打造“印象西域”衍生产品、歌剧演出、舞蹈表演等,通过重构新消费场景,提供多种旅游体验方式,不断丰富游客的文旅深层次体验。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23/content_5423828.htm.

[2]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9/content_6907052.htm.

[3]郭新茹.数字技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147-154+164.

[4]陈法杰,田子龙,王宁.新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新疆社科论坛,2023(5):43-48.

[5]蹇莉,曹艺馨,刘晓娟,张旖旎.四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新西部,2022(7):9-13.

[6]晁正蓉,杨骏池.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22年新疆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研究[J].新西部,2022(7):60-63.

[7]陈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的探究——以朝阳市龙城区为例[J].国际公关,2022(9):149-151.

[8]张俊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3-100.

[9]六盘水师范学院课题组,杨胜雨.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态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5):139-150+47.

[10]段七零,许金如,董广智,李芸.江苏文旅深度融合的机制完善与发展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1(2):39-43.

[11]曾博伟,安爽.“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2020(6):3-6.

[12]张新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疆对俄文化产业合作创新模式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8(5):63-66.

责任编辑:刘昌龙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JY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融合发展旅游
旅游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