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风和日朗,佳文共赏。5月17日,《文艺名家往事》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建投书局举行。本次活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协办,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书发布环节,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致辞,他说,人民日报出版社始终坚守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他称赞作者曹致佐“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更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文艺名家往事》是一部讲述文艺界名人往事的传记文学,书中包括《用亲切的呼唤一锤定音——记周恩来与秦怡》《巴金与陈登科心有灵犀》等36篇文章,热情讴歌了周恩来对文艺事业的关心,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巴金、李凖、刘海粟、韩美林、秦怡等文学、艺术、影视领域杰出人物的逸闻趣事。作者曹致佐以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用满腔热情投身创作,深入挖掘多位文艺名家的精彩事迹,为高尚的灵魂挥笔述怀,为有傲骨无傲气的鸿儒情溢墨韵。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而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都是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业的时代楷模!”曹致佐声情并茂地描述脑海中关于周恩来、巴金、马烽等人的家国记忆。与名家大师们相伴随行的岁月,他在人生感悟和创作心得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他们使我懂得了作家在文字中要体现敬畏之心,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真诚、尊重、谦虚和开放的态度,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文字去表达情感”。
思绪在文采中飞扬,思念在讲述中流淌。在感人的氛围中,曹致佐与周恩来侄女、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周秉德,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共同为新书揭幕。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计蕾向曹致佐颁发收藏证书,她表示:“我们收到的不只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段特别美好的记忆,作者用传神的笔为我们刻画和记录文艺名家的音容笑貌、伟大的精神品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希望有更多人能读到这本书,并从中获得教育。”
以书为媒,凝聚合力。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梁洁、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华、中国建投集团建投书局总经理张权作为代表接受人民日报出版社赠书,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多方合作与友好交流,为文艺名家传递书香,为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研讨会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艺名家往事》一书的内容呈现、写作风格及其艺术与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热议为人与为文之道。
《文艺名家往事》有七篇佳作着墨于周恩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周恩来侄外孙、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沈清以《桑榆晚景霞满天》为题撰写书评,由梁洁代为宣读。沈清认为,曹致佐笔下的周恩来亲切而生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格外地可信、可近、可敬、可爱。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说,写伟人、大师、大家的故事,容易流于对伟人的空洞想象或空洞抒情,也容易盲目崇拜,但曹致佐用聊家常、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结合自己的人生轨迹,写出了周恩来、陈毅等伟人的风范,写出了他们对老百姓真实的情感。
《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认为,《文艺名家往事》是一部心存敬畏之作,“敬畏文艺界前辈与引领、支持、帮扶文艺界的领袖,敬畏时间与生而为人的生命历程,敬畏伟大的精神境界,敬畏文艺创作”!
曹致佐以亲身经历串联起与巴金、陈登科、韩美林等文艺名家交往的往事,讲述大人物的小细节,揭秘大时代的小故事,把文艺大家的性情格调、命运沉浮、波折轨迹写得有声有色。《作家文摘》总编辑孔平充分肯定《文艺名家往事》一书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高度赞扬曹致佐“文品就是人品”。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联室主任、作家薛舒说,曹致佐的著作在上海广受欢迎,“他经历了上海文学、上海文艺盛世巅峰的时代,以及风雨波折的年代,这是我们后生晚辈所不能企及的。而他82岁高龄仍在创作,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云回溯曹致佐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文学足迹,致敬作者在文艺创作中知难向难不畏难的精神、对同道和诗友乐善好施的人文情怀。“作者为什么要渲染文人大师的酒气?其实是渲染在特殊时代、在敏感高压下,这些文人坚守精神底线、构建精神家园的风骨与品格。”
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文学》原主编韩石山分享了与曹致佐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情厚谊。在他看来,真正从基层走出来的作者,更需要把自己的经历和写作的艰辛留下来,在文学史上多留下坚实的脚步。
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从专业角度阐述短篇传记的形式特征,从大写意与小细节的关系入手,妙趣横生地解析曹致佐匠心独运的创作技巧。他认为,“八卦”是传记文学的核心,书中的很多酒局故事,就展现了文艺名家的英雄本性,是小细节与大写意的上佳嫁接。
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主任慕津锋则认为,酒肉场面并非曹致佐下笔的着力点所在,看似以肉为题、诗酒唱和,其实大快朵颐之中尽显大家大师们的情趣性格和文化品位。他们细品豪饮时即兴引用的古典诗词,无不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可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文学大家、思想名家的精神,让文学的基因薪火相传。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王宏图分享了两人相识35年但素未谋面的书信情缘。通过文字,他见证了曹致佐笔下不同阶段的生活场景和时代变迁,感受到作者特殊的才笔、超强的记忆力、敏锐的捕捉力,“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历史,还跟政治风云、时代变化密切相关”。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司聃认为,《文艺名家往事》一书符合古代文论所讲述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要求,也是当代写作者的典范。“传记文学,如果写不好,很容易硬、深、空。但是曹先生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语言文字非常朴素、高雅、真实,真实的同时能够让人感受到有一种克制的真情。”
曹致佐曾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和生活多年,《文艺名家往事》镌刻着他在当地的文化脉络,体现了他对故地故人深深的情怀和依恋。“曹老走过的路程,我如今按照他的脚印在走。”马鞍山市文联副主席、马鞍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韦金山指出,陈登科、张弦等众多名人与马鞍山结缘的流金岁月,不仅成就了书卷奇谈,更点亮了当地的文化名片。
“‘传记是建投书局的特色主题,人民日报出版社是我们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非常敬重的出版机构……”中国建投集团建投书局总经理张权阐述了承办本次活动的渊源和契机,他认为,《文艺名家往事》是一部充满激情、温情、深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