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3·15”到来之际,汽车行业的消费维权问题格外令人关注。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汽车产销跨进3000万辆级、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首破双百万辆的大变局之下,对今天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在乎的汽车质量问题是什么?又有哪些新的诉求需要解决?
新车频繁降价引消费者不满
从2023年到2024年第一季度,车企的降价潮在刺激销量的同时,也难免让刚提车即降价的消费者感到不满。
车质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榜的投诉问题中,价格变动问题最集中,投诉量占比达79.56%,政策变动也容易引发消费者不满。此外,从2023年新能源车其他投诉问题点占比情况来看,价格变动的投诉数量迎来大爆发,同比涨幅超过306倍,一举成为占比最高的投诉问题点,超过总量的八成,投诉主要来自部分热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通过梳理车质网统计信息发现,过去一年内,包括比亚迪、五菱、小鹏等在内的约20个品牌都出现了用户对于降价的投诉。
在今年“3·15”当天的第十三届杭州问题车展上,有消费者接受媒体时表示,刚买车三个月就降价,魏牌蓝山保价协议或成空。在现场有9位魏牌蓝山车主表示,保价协议是当时自己决定买蓝山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买车三个月后,店端综合优惠幅度达二到三万元,这让他们感觉被欺骗。
虽然车辆降价是车企做出的市场行为,但频繁降价行为也会让那些本计划购车的消费者,看到激烈的价格战后,决定继续持币观望。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书面的保价承诺,仅凭销售顾问口头的“短期不会降价”或“短期不会出改款”的聊天记录作为证据,有律师表示可能会很难认定为消费欺诈。
另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量在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1.8万件增至2023年的13.5万件,增长了6.5倍。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车出现质量问题且商家拒绝履行“三包”义务、商家不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商品、商家拒绝履行保价协议等。
如何保证车主“隐私”数据
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车主的隐私数据越来越受关注,驾驶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以及车服务系统是目前车企研发和增配在普通汽车上的功能。
有统计数据对比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会产生约10TB的数据,是传统燃油汽车的5~10倍。
公开报道显示,马自达、丰田、特斯拉等享誉全球的车企,均出现过重大隐私泄露问题,其中丰田因云环境设置错误,2013年4月到2023年十年时间泄露了约215万用户的隐私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国内针对整车制造、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等关联企业的恶意数据攻击达到280余万次。
回顾2023年,多家车企在发生事故或纠纷后,公布了后台的行车数据,从年初的特斯拉公布潮州事故数据,到年末的理想公布清远事故数据,甚至当和网红就油耗发生争执的时候,某厂家也公开发布了其驾驶数据。在2023年底“懂车帝冬测纠纷”发生时,多个厂家发布了后台记录——开了多长时间空调,开关了几次车门,油门踩到了什么力度——这些都通过智能汽车的各种传感器被记录在案,让汽车厂家有据可查的同时,也让车主感到一丝丝的后背发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国内共发生了超过20起与车企相关的数据泄露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事故纠纷当中,消费者想获取车辆数据的控制权,可是缺少技术保障,因为车辆行驶数据并非存储在车辆内部而是在车企服务器中,车企不配合,就无法获取,技术的架构决定了双方地位不对等;在法律上,目前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数据归属很大程度上依赖合同约定,如果合同由车厂起草,那么数据归属的天平一定会向车企倾斜。
汽车质量一直是媒体关注重点
众所周知,汽车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而言,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今年央视
“3·15”晚会曝光了宝马530Li车型传动轴异响问题,这也是时隔三年,“3·15”晚会再次关注车企的质量安全问题。
其实不难发现,近十几年来,汽车质量问题已经成为“3·15”晚会曝光的重头戏,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曾登上过“3·15”晚会的曝光台。对于大多数投诉的车主来说,无非是想更快地解决实际诉求。
不可避免的是,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时,有时候维权变得艰辛和无奈。像杭州问题车展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这显然也是一种维权成功。而对汽车厂商来说,要想避免被曝光,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