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奉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各个产业都在寻求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能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之路,其中林业产业中将无公害防控技术运用于森林害虫的防控,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做法。通过加强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林木对有害生物的抗性,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本文论述了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分析了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原因,并就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施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策略
无公害防治技术是将保障生物平衡作为目标,将生态与经济安全作为前提,利用科学营林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提升林区的自我修复与防御能力,从而有效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开展,为林业及生态系统整体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采用无公害防控技术,降低苗木遭受病虫害的风险,保证苗木的健康、茁壮生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意义
1.1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在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进程中,将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到实际林业保护工作中,坚持绿色生态环保的思想,运用生物和物理等防治手段,用有机肥来取代传统的农药和肥料,可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几率,保证苗木正常成长,节约苗木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费用,从而提升现代林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1.2提高林业生产科学性
通过实施无公害防控技术,实现对林业害虫科学化管理,能减少害虫危害,能保证森林生态良性发展。在推广无公害管理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与森林管理机构加强对无公害管理工作的宣传,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1.3提高林业建设经济效益
强化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树木造成的危害,推动树木的健康成长,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林业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如果发生了病虫害,就会对森林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森林的品质下降。因此,要加大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力度,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与材料,对病虫害进行高效地防控,从而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林区和林业的经济效益。
2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原因
2.1过于注重林业生产效益
当前林业种植过程中,一些林业管理人员很大程度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对林区进行规划和经营时,对一些幼苗采用促进成长的化学物质,造成幼苗快速成长。为有效提升幼苗自身免疫力,当幼苗后期发生病害时,很易造成幼苗枯萎甚至死亡。由于气候湿润,使害虫出现几率大大提高,在生长后期快速扩散,给森林总体发展和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冲击。
2.2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各产业发展对森林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森林资源退化题。人工林栽培和经营以观赏性和采伐为主,与天然森林相比,抗病能力差得多,再加上其自身生物多样性较少,缺少害虫的天敌,对森林总体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缺乏科学的造林规划
进行林区筛选和规划时,往往忽略林区的合理利用,而采用单一的经济性幼苗,如:马尾松纯林、毛竹纯林和桉树纯林等。在一些森林地区,尽管已经形成了混交林,但由于物种配置不合理,林内环境恶劣,造成森林生态结构简单,病虫害控制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管理者没有注意到合理的栽培计划,一个区域里种植很多幼苗,造成幼苗生长密度太大,中央部位幼苗没得到充足阳光和空气,成长速度慢,不能有效提升对疾病的抗性。在病虫害防治中,一旦发生病虫害,易发生暴发性增长,从而影响森林的总体生态安全,制约林业经济发展。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利用微生物农药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微生物农药技术主要是利用细菌、病毒等对害虫进行快速消灭原理进行林业防治。比如,苏云金杆菌,就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生物致病菌一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能通过自身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将其附于昆虫表皮,让昆虫腹部组织发生变化,导致昆虫吸水能力增强而死去。
针对生物病原微生物农药使用,必须对杀灭期进行严格的把控,尽可能选取合适的杀灭条件,保证杀灭菌群处于良好的生理学状态。一般情况下,在白天要避开太阳直接照射时间,避开紫外线较强的气候,使用微生物农药释放病原体。在释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会对昆虫的卵等有生命的物体产生影响,给它们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空间。
应用微生物农药时要确保空间温度和空气湿度与微生物农药活性相匹配,并对园林区域中各个环境数值进行调整,为微生物创建具有高活性环境。病虫害病原体是多种多样的,并在其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存在一定竞争性,利用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能利用资源竞争限制病虫害繁衍,对细菌繁衍起到抑制作用。
3.2做好引种工作,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在林业管理时应加大对树种引进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多样化程度。在引进树种的时候,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气候、降雨、温湿度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重视适应性、抗病虫害性能和抗逆性比较高的树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检疫工作,从根源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树木的生活率。
在具体树木栽植过程中,要对树木的栽植密度进行科学的控制,要避免因间隔过大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又要避免因间隔过小而对林间光照和通风带来不利影响。根据树木生长特点,对树木进行适当栽植,使树木得到良好生存条件,使树木健康生长。建立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推动森林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中的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
3.3加强森林植被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
林业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不仅要靠林场有关人员的力量,更要加强森林植被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苗木培育和检疫,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森林植被进行巡查和调查,了解林区植被健康状况。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样品,及时发现和记录病虫害的存在情况。培育更多适应力和抵抗力较强的苗木品种,尽量降低或消灭病害滋生和传播,使苗木抗病力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可以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植被进行定量、定期遥感监测,获取植被信息和病虫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快速发现异常情况。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构建森林植被病虫害数据管理系统,整理和存储监测数据,建立病虫害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传递。开展生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加强病虫害研究与防治,探索生物控制等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依赖。管理者要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在监控和预警机制科学指引下,对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合理规范,对地方森林病虫害主要类型和发生规律更好了解。履行职责,对苗木成长定时监测,并将气候、苗木长势和土壤等有关资料记录下来。
在实践过程中,要灵活应变,小心谨慎,要强化与其它部门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对林木病虫害防控工作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突出病虫害防控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可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治理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林场管理人员开展森林植被林业病虫害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
3.4采用林业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
一是采用机械式的方法消灭森林虫害。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采用机械式诱捕技术,是根据森林害虫的自然习性,进行诱捕和杀灭的一种方法。在树林中,可以间隔一定的间距设置一盏黑光灯,其散发的光芒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造成更大的杀伤力,大大提高了杀虫效果。同时,由于它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而且它具有操作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它被广泛地用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阻隔。可以与林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阻隔措施有效抑制害虫繁殖,破坏害虫的生活环境,在一定区域内将害虫完全控制住,然后集中灭杀,来达到预防林业病虫害蔓延的目的。针对部分昆虫喜在树木上繁殖的现象,可以在树干上喷洒菊酯类杀虫剂,或者用塑料薄膜捆绑,切断害虫的上升通道,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是诱杀防治法。从物理层面来说,为达到预期效果,需对害虫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在害虫繁殖期,向害虫身上投放人工信息素干扰害虫的视线,降低害虫的繁衍几率。此外,还可通过使用农药灯引诱更多的害虫,然后进行集中捕捉,尽量将该地区的害虫密度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危害。
四是对病虫害进行高温消灭。大部分害虫都是喜欢生活在阴冷的地方,通过提高种子的温度,可让害虫远离或者将虫卵杀死,这是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播种前,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法来杀死种子上的病菌或里面的虫卵,这种方法不仅可改善种子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发芽。
结语:无公害病虫防治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环境保护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内容,不仅能保障苗木健康生长,还能提高林业生产科学性。林业管理人员要结合现实情况,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让无公害防控技术的优点在林业病虫害防控中得以充分发挥,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高无公害防控技术的使用效率,不仅能降低害虫对我国林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林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