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元
车窗外下着蒙蒙微雨,我和发小坐在卧铺上聊天。她给了我一袋干脆面,笑道:“这是我妈小时候的零食。”我低头看了看牌子——“小浣熊,排骨味”,想起上周六来。
那天,我和母亲一起去杂货铺买米、面、油,突然在角落发现了“小浣熊”干脆面。母亲如与老友久别重逢般惊喜。一挥手,买两袋。
回了家,母亲迫不及待地撕开了干脆面的袋子,边吃边说:“我们小的时候就有这个牌子了,他们还来我小学做过广告,给每人发一袋干脆面,问我们好不好吃,我们要是觉得好吃就回去让家长买。记得当时啊,觉得这个干脆面老好吃了,回家就找你外婆要。没想到现在还是原来的味道。”我也撕开了一袋,和母亲一大一小对坐着“咔嘣咔嘣”起来,手捧干脆面袋子,就差举起来“干个杯”。吃完了,母亲去洗手,我则是吮了吮手指。母亲看到后,打趣道:“长大大概就是从吃完干脆面吮手指到洗手。”我一愣,仿佛突然看到一个80后女孩坐在教室里,正兴致勃勃地撕开干脆面的袋子。她迫不及待地抓出一把干脆面,往嘴里塞,然后吮了下手指头,朴素的幸福充斥在整个教室,简单的快乐填满了母亲的童年。
那天下午,我和母亲去看望外婆。聊天时,母亲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永葆青春,脸上不要长出皱纹。而外婆则说,若是能一直在六十岁该多好。母亲想要留住她人生中最青春的年华,而外婆则是想享受晚年悠闲的乐趣。其实对我而言,自己这个年纪就很好,既有一份童心与天真,又不失理智。我们都享受当下,想留住当下,珍惜着当下。
恍然想到一部日剧——《晚酌的流派》,讲的是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工作的伊泽美幸,她深受公司的信赖。美幸尽力过好每一天,并对每天晚上吃晚餐的部分充满期待,为晚酌做好充分的准备。她每天都在考虑“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如何才能喝好喝的酒”,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全都花费在喝酒、吃晚餐上,以“根据自己的行动,无论如何都能把酒变得好喝”为座右铭。为了能喝到美味的酒,她每天都在进行桑拿、露营、登山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她享受晚酌,并珍惜晚酌,珍惜每一天,在她看来,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这不也正是“珍惜当下”的一种表现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火车上颠颠簸簸,我望着窗外迷蒙的景色,看着玻璃上正往下淌着的雨滴,窗户上倒映着我和发小的身影,好像又映着我们祖孙三代的脸。
在这个微雨天气,我郑重地捏碎了干脆面,郑重地撕开袋子,郑重地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一小块干脆面。
一块干脆面,承载着两代人的记忆,承载着千千万万个人的童年。它用包装包着珍惜当下的哲理,告诉人们要将生活碾碎细细品味。一块干脆面,细如丝线,厚如深海,轻若鸿毛,重若泰山,每一口都值得细细回味,每一口都饱含着深刻的味道。
发小递给我一张明信片,说是补给我的生日礼物,上面竟心有灵犀地写着:
请珍惜你当下所有的。
(责任编辑/秦思缘)
创作谈
《干脆面里的童年》应该是我写作的一个过渡点,在此之前,我似乎一直是在为“写”而“写”,直到该文顺利写出,趋于从容,才找到了点儿写作上的感觉、灵感——即自己的一点儿风格。
写之前,很凑巧,和妈妈去了小卖部,本来只是逛逛,妈妈看到“小浣熊”干脆面之后就非常高兴,边挑口味边和我讲她小时候和干脆面的事,尽管物是人非。记得当时阳光明媚,刻在她脸庞上,她脸上浮现出一种梦呓般的神情,我很受感触。以后我或许也会像妈妈现在一样感慨万千,就很想写一写。“发小的明信片”这一部分也是印象深刻,在火车上吃着干脆面,想到人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要珍惜并怀有目标,在低谷期与“干脆面”为伴;在人生的至高点不忘了那嵌进骨子里的“干脆面味儿”。
文章是用心写的,好多词、句流水般自然地从笔尖流出,像纸上水痕,我想让这份当下之美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