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喆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坚持和发展思想路线的百余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丰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时代内涵;坚持用正确思想路线引领党的理论创新进程;坚持正确认识把握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关系;坚持在破立并举中不断深化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经验,有利于从百年党史的高度总结和提炼思想路线建设基本规律,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创新党的思想路线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思想路线;时代内涵;理论创新;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4)03-0090-0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依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引思维过程和实践活动的认识路线,也是党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有机统一体。百年党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坚持、捍卫和发展正确思想路线的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进程,试图总结、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实践规律。
一、坚持丰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时代内涵
回答并指引解决时代的迫切问题是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既把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确立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现实起点,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路径,并为党的思想路线注入鲜活的时代性内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孕育和确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认识中国面临的问题,对中国国情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的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党还与各种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思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在党内逐步占据上风,对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作出了不切实际的估量,严重危害了革命事业。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以来,党内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虽然几次受到批评,但始终未能在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清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同当时党内先后出现的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思想路线作斗争。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了那种认为“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教条化观点,强调“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是党第一次在正面的意义上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并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共产国际的直接干预,党内又产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形势又一次跌入低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险境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党的路线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为了从思想上认真清理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党中央在延安集中开展了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强调应“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发扬“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并明确概括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通俗又生动的表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性胜利。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观主义又开始冒头。毛泽东指出:“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些片面思想(形而上学思想)。”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然而,党内“左”倾错误思潮再一次抬头,使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造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实现思想的大解放,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十二大党章总纲明确概括道:“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逐步构筑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形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变化等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开拓创新,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并列,推动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充实与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六大以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面对我国发展的不协调和片面性以及党内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不良作风,胡锦涛提出了求真务实的重要论断,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涵义,“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实现了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这表明解放思想是有限度的,是建立在对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之上。同样,实事求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习近平还多次强调守正创新对于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他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22年1月,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深刻阐明了“守正创新”作为新时代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二、坚持用正确思想路线引领党的理论创新进程
思想路线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关键体现。坚持以正确思想路线指导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性认识。
从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史来看,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正确的思想路线与新实践相结合引领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一度存在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盛行的问题,党外有共产国际脱离实际的干预等,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捍卫、发展和运用正确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创立、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面临着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结合”的新任务,需要“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经历了曲折艰难的探索后,邓小平带领全党坚定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一方面恢复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号召全党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的道路。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立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时代问题意识,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不断创新理论,把与时俱进纳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将“求真务实”扩充到党的思想路线当中,并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并坚持用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可见,党推动理论创新的过程与坚持和发展思想路线的过程,在根本上是同一个过程。
正确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理解客观实际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党的理论创新明确了客观性前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真实性动力;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辩证把握真理的经验标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性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对党的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决定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前提条件,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实践不但是理论产生的源头,也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
新时代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建设规律的理解深化。一方面,“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在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既指“中国具体实际”,也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以科学思想路线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途径,同时其本身也对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形成的,也必将沿着正确思想路线指引的方向、在“两个结合”的进程中继续打开广阔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从党的思想路线的角度来看,“六个必须坚持”彰显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底蕴及其在理论创新中的运用。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自信自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解答中国的问题的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体现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以更好的创新来守正;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党抓住了问题这一联结理论与实际的关节纽带,成功找到了实现理论根本任务的正确道路;坚持系统观念表明党坚持以全面系统的观点把握客观事物,映射出理论思维的成熟程度;坚持胸怀天下反映出党在高度和广度层面理论视野的拓展和升华,表明要始终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中理解中国实际。所有这些,本质上都是坚持和运用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现,为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三、坚持正确认识把握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关系
思想路线问题关乎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牵引,也是指引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就坚强有力,党的事业也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什么时候背离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就会面临重大挑战,党的事业也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1941年,毛泽东总结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经验时强调:“路线是‘王道。”这个“路线”包括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这四个路线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和领域范围,但是相互之间又是同频共振、互相影响的。
正确认识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的关系。思想路线是制定和实施政治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政治路线是党围绕人民根本利益而确定的政治任务和方针,随着党的奋斗目标的阶段性变化而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先后确立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等在内的正确政治路线,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路线在根源上是由错误的思想路线所导致的。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拨乱反正等任务,邓小平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经验来看,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政治路线上拨乱反正的前提,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就很难有当时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和贯彻。反过来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成功制定和贯彻实施,又能够为思想路线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检验标准,政治路线的实施不仅可以检验思想路线的执行是否偏航,还能为评价思想路线的落实效果提供现实参照。
正确认识思想路线与组织路线的关系。思想路线聚焦思想建设和理论创新,组织路线聚焦组织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方面,思想路线是制定组织路线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组织路线。比如,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逐步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但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推动了新的“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对组织路线造成了直接破坏,这次会议“提拔了那些‘左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同志到中央的领导地位,……以此来贯彻其‘反右倾的斗争”。为了总结经验教训,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纠正王明的右倾错误,通过的《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等文件,实事求是地对党的组织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制定了正确组织路线。另一方面,组织路线为思想路线的贯彻提供重要保障。这个保障,既靠组织体系来实现,也靠可靠的人才队伍进行宣传、组织和实施,从而使思想路线得到有效执行和贯彻。
正确认识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956年党的八大在党史上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的概念写入党章。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精辟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二十大党章将群众路线定义为:“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这种本质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脱离群众,就无法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就不能掌握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新鲜经验,更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建立在实践经验之上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实事求是本身不是目的,深入群众中作调查研究、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将其转化为群众实践的思想武器,转化为物质力量。由此可知,群众路线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方法,它们之间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达到了统一。
四、坚持在破立并举中不断深化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成果
坚持“破立并举”是党的百年思想路线建设一条重要的经验。所谓“破”,主要是指与错误的思想路线作斗争的过程;所谓“立”,主要是指树立和巩固正确思想路线的过程。“破”和“立”构成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破”是为了“立”,“立”才能更好地“破”,两者在党的思想路线的建设实践中达到统一的状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深化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成果要坚持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发扬好斗争精神,批判和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路线。就前者而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推动理论转化为现实力量,离不开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党之所以能在重要历史节点选择正确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结合实际形势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政策并加以贯彻落实。就后者而言,不抵制、不批判错误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思想路线就容易遭受侵扰和破坏。毛泽东曾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这意味着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守正创新从来都是在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实现的。只有坚持“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才能更好地推进党的思想路线的开拓创新进程。
破与立的过程贯穿于党的百年思想路线建设史中。任何错误的思想路线,“都是从思想上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而来,都是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来”。正确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巩固,是党敢于与各种错误思想路线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只是在和国内国外各种敌人进行革命的斗争中,同时又是在和党内各种错误的机会主义思想——陈独秀主义,李立三路线,以及后来的‘左倾路线、投降路线、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进行原则的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主观主义作斗争,在实践中推动“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始终保持一贯的抵制与批判的态度;同时,党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想路线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党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的发展始终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始终有效回应实践中面临的课题。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着眼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大力发扬斗争精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论、西方新闻观等各类错误思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与此同时,又用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来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局面。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