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洁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俗话又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两句话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强国富民离不开发达的工业。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诞生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就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学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苏联专家参与了“一五计划”的制定;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此后,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2010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国货的前世今生》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工业的尴尬窘境:能生产飞机不能生产洗衣机,能制造原子弹不能制造化妆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一套成
套化妆品才问世。在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华期间,这套化妆品成为中国的“国礼”。由此可见中国轻工业发展的落后,而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正是洗衣机、化妆品这样的轻工业。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严重问题。有人形象地说,中国的工业化“只长骨头不长肉”。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指出,经济的发展,要最终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为此,在“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期间,依靠政策与投入,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解决了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长期短缺的问题。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转向了加快轻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的工业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新世纪的选择。
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的百年期盼,也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2020年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平衡性,人口城市化率相对于工业化国家还较低,一些中西部省份工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中国还面临着继续深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大任务。2035年前后,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