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茹
摘 要:为了深入探究功能性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效果,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将高校篮球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了两种不同模式的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了测试。经过了8周训练后发现,两组训练模式均可以促进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但功能性训练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这进一步证明了功能性训练对于高校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高校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
在篮球运动中,绝大部分的运动技巧都依赖于运动员的体力,包括但不限于投篮、传球、快速移动以及身体对抗等方面。一旦运动员具备了出色的身体力量,无论是在训练过程中还是在比赛中,他们都能更加自如地操控自己的动作,尤其在紧张的对抗情况下,其更能够有效地执行各项技术和战术。因此,篮球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特别重视涉及多关节和多方向的练习,以此提高自身的稳定性。因此,功能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技能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
1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全面的训练,它不仅关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而且关注人体各个方面的运动控制,如神经系统、协调能力、灵敏度等。功能性训练是一种通过创新传统体能训练概念,优化训练模式而形成的高效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方法。它旨在全面和系统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这套练习方法专注于在整个训练周期内综合考虑运动员身体的整体功能、配合能力和平衡性,而不单单注重提高某一特定运动技巧或增强某一肌肉群的力量。在专业的运动训练场景下,运动员需要利用多个肌肉群协同作用以完成动作,这就要求功能性训练致力于提高运动员整体的身体素质和功能。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竞技体育领域对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的重视,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功能性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体育发展的现代理念,还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推广和深化功能性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篮球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以及适应体育发展的现代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价值
2.1有利于身体姿势和力量技巧的准确性
功能性训练的实施对于篮球训练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指导运动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训练中的身体姿势和力量技巧等方面。采用此类训练方法,运动员能够掌握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力量,进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在高校篮球训练课程中,教练应当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其功能性特点,引入科学的训练手段,以增强他们的核心肌群力量。这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维持身体的稳定,而且有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这样做能够有效预防由于姿势不当或用力方法错误而引起的运动损伤,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通过功能性训练,运动员不仅能提升篮球技能,还能够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
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相比,功能性训练更加注重运动员整体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仅局限于增强身体某一部位的力量。功能性训练的核心在于强化全身肌肉群,促进全面性的身体提升。通过将整体性训练融入功能性训练中,运动员在执行基础篮球动作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全身力量,从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并降低受伤风险。此外,这种训练方法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使他们能够执行更多高难度的篮球技巧。使用功能性训练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篮球运动员掌握更高级的篮球技术,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整体篮球水平。这种训练模式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篮球技能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是现代篮球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教练员应更加重视功能性训练的应用,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竞技水平。
2.3 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
篮球是一项高度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它常伴随着激烈的身体对抗,以及跳跃、转身和带球过人等动作,这些活动易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伤,有时甚至会终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阻碍他们未来继续参与竞技体育。鉴于此,大学篮球训练应着重于减轻训练带给运动员的身体伤害。功能性训练在此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在预防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发生伤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强调全面性与个性化。通过实施这类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强化身体的核心区域,从而提高运动表现。此外,功能性训练还着重增强脊椎和其他较弱的部分,整合身体躯干和小型肌肉群的工作,为运动员高效完成篮球技术动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降低因身体不稳造成的损伤风险。
3 功能性训练对篮球队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3.1 增强弱链肌肉力量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人体运动功能必须沿着运动链上的所有环节有序协调地运行传递,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如果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某环节力量不足或使用过度的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弱链环节,并产生代偿现象。一方面,通过功能性训练,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力量包括核心区力量均能得到增强;另一方面,适合的轻负荷功能性训练对运动能力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负荷量,能更快地提高弱链肌肉力量。
3.2 提高相关肌肉群的使用效率
功能性训练突破了常规训练的传统观念,它着重于训练的针对性并综合了多角度的练习方式。该训练方法通过执行特定的动作模式进行目标化的锻炼,旨在降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其运动技巧和动作效率。文章中介绍的功能性训练主要是仿照篮球比赛的场景和技术动作来设计的,因此,针对篮球的训练内容更注重其实际应用和特定性。例如,使用加重的球进行短距离的移动或跳投训练,充分展示了其功能性特点。增加篮球的重量,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腿部推动力、腰背伸展力、肘部提升、腕部控球和指尖推球的效率,这不仅增强了手指和手腕的力量,还使投篮的整体动作更加流畅和稳定。这种功能性训练的设计,旨在解决一些运动员由于篮球重量较轻而忽略腿部力量的使用和过度依赖手腕力量的问题,它不仅能纠正力量运用的错误,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全面地理解力量运用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力量的整体协调和技术动作的加固。
3.3增强核心区域的力量和稳定性
高校篮球运动员核心区域的力量往往不足,这在对抗过程中尤为明显。不稳定的重心、身体碰撞或技巧动作中的不协调,都暴露了运动员核心力量弱的问题。因此,增强核心区域的力量对于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极其重要。通过进行轻负重的功能性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增强。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变向速度、横向移动能力以及在失去平衡时对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都有显著作用。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稳定运动员的重心,还能提升他们在失衡状态下的身体控制力,从而提升篮球技能。
4 建议
功能性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校篮球教练员在开展力量训练时,需要进行功能性训练,采取更低成本的训练方式获得更好的效果。功能性训练能够较好地增强核心力量和稳定性。篮球运动员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做功能性训练才能稳定其肌肉群,以减少运动过程带来的运动损伤,降低受伤的风险。
教练员在进行功能性训练时,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区别地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方法。部分运动员可能躯干稳定性和肩部灵活性不强,可以针对他们自身的特点进行功能训练的强化;部分运动员下肢的稳定性不够,那么就增强下肢力量的针对性训练。针对弱侧肌肉进行多次数的训练,可以在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确保其协调性。开展功能性训练时,教练员要时刻注意训练的质量,才能够在原本训练的基础之上获得强度的提升,并针对专项运动员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其身体更迅速地跟上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从而表现出优异的水准。
5 结语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融入功能性训练,能实现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运动员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可以确保专项运动能力取得进步,以降低身体受伤的风险。按照篮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必备的几种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技术水平,并完善运动员核心力量以及上下肢的训练,这样能够确保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达到较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行功能性训练,对于提升他们的技术战术能力和竞技状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上肢力量的增强,功能性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功能性训练的实施不仅能高效地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力量水准,也能极大地提升其竞技能力。因此,对于众多高校篮球运动员来说,功能性训练无疑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于宁.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影响的研究[J].体育视野,2023(13):149-151.
[2]陈景智.功能性训练对初中男子篮球运动员损伤预防的实验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3.
[3]年建春.功能性训练对高校篮球专项学生提高力量素质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
[4]聂京涛.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实践探析[J].体育风尚,2021(2):68-69.
[5]齐广跃.功能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