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快速入门研究

2024-07-07 21:22:12赵培峰
名家名作 2024年12期
关键词:横画参差收笔

赵培峰

[摘 要] 《乙瑛碑》作为汉隶名碑,一直以来广为人们称道。但现存相关文章很少透彻讲明此碑的学习价值点,或语焉不详,或庞杂烦琐。从方便初学者入门的角度,围绕《乙瑛碑》的技法一步一步展开,层层递进,涉及执笔法和站姿、基本笔法、结构规律、偏旁部首特点分析、艺术特色、临摹时的章法和集字创作。

[关 键 词] 笔法;结构;艺术特色;章法;创作

《乙瑛碑》是汉隶中的经典。其结字看似平正,实则变化多端。书风端庄凝重,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从七个方面来展开说明。

一、执笔法和站姿

1.五指执笔法

拇指和食指相对,中指与食指相依,无名指头向外顶,小指帮忙与其靠紧。口诀:鼓、缝、靠。

2.站姿等要点

两脚分开站立,重心在两脚上,左手放在案子上,右肘抬起来书写,勿垂着胳膊。

二、基本笔法

1.挫笔

形式:一组横竖撇捺四个方向线。

口诀:(1)笔杆往行笔方向反方向倾斜;(2)等粗;(3)等距;(4)不断线。目的是增强线条的力度。

2.按提

通过枣核点训练其笔法。

口诀:(1)左右对称;(2)上下对称;(3)边走边按,边走边提;(4)挫笔写。

3.逆锋起笔

口诀:(1)往左水平按;(2)暗中提笔;(3)原地转;(4)让笔尖在线条里面走;(5)挫笔写。

4.横、竖、直撇

逆锋起笔,行笔挫笔写,收笔笔尖走到头回弹。

5.金石气

金,指青铜器之铭文。石,泛指石碑、摩崖、墓志、造像、砖等刻字。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金石文字给人以自然状态下的残缺美和古朴美之感。表现金石气,一种方法就是斜执笔侧锋写横线、竖线等线条,造成线条一面光滑、一面粗糙。

6.捻笔

口诀:(1)逆锋起笔;(2)顺时针捻动笔管;(3)挫笔写,笔尖走到头回弹。捻笔是表现金石气的第二种方法,其结果是造成线条两边都不光滑。

7.蚕头

训练要点:毛笔往左下方逆锋起笔,笔尖不动,笔肚稍按,然后暗中提笔,待调完笔锋,由右上方逐渐向右侧水平方向行笔,边行笔边提笔。

口诀:逆→挫→提。

8.倒笔

训练要点:笔杆由向己方右肩倾斜,逐渐推到向右臂正前方倾斜。如果不掌握倒笔的方法,在训练雁尾时,会出现散锋现象。

9.雁尾

训练要点:笔杆向己方倾斜,边走边按,然后向正前方倒笔,边倒笔边捻笔、提笔,待笔倒到头,再快速向右前方提笔出锋。

口诀:按→倒→捻→跐。

10.蚕头雁尾

口诀:逆→挫→提→按→倒→捻→跐。要求蚕头雁尾呈略微弧形,方向水平,中间不可等粗,也不可过细。

11.弯撇

逆锋起笔,挫笔写,待转弯时,暗中提笔,挫笔行,笔尖走到头回弹。

口诀:逆→挫→提→挫→弹。

12.捺画

捺画分斜捺和平捺。斜捺训练要点:笔杆向己方倾斜,笔尖向右下45°直入,侧锋书写捺画,运笔要求与横向雁尾相同。口诀:按→倒→捻→跐。

平捺口诀:逆→挫→按→倒→捻→跐。

13.爽笔

主要用来表现点的笔法,目的是使点看起来轻松、灵动。要点:逆锋起笔,调锋回来快速拨动毛笔,使收笔出锋。

14.转折

具体内容详见拙作《汉碑转折研究》,此不再赘述。

三、《乙瑛碑》的结构规律

1.东汉隶书多数字是扁的

字写扁有五种方法:(1)横长;(2)竖短;(3)斜向线小于45°;(4)横向线间空压缩;(5)左右结构拉开距离 。要把字写长,把这五种方法反着用即可。

2.蚕头雁尾的规律

(1)蚕不二设,雁不双飞(有例外的)。一个字当中不能有两个蚕头、两个雁尾。例外的字(“瑛、吏、卞”等),有两个雁尾。(2)左蚕头,右雁尾(有例外的)。蚕头出现在字的左边或者中间,雁尾出现在字的右边或者中间。(3)一排横在一起的时候,最长的横是雁尾(有例外的)。“臣、言”,最长的横是雁尾。例外的字有“所”。(4)横画和捺画在一起的时候,捺画是雁尾 (如“徒、戒”等。);(5)有蚕头的字必有雁尾,有雁尾的字未必有蚕头。“戒、稽”等,这些字有雁尾,但没有蚕头。(6)有的字没有雁尾。“司、鲁”等字没有蚕头雁尾,但它们是隶书,而不是楷书。

3.排叠

排指一组竖线排列;叠指一组横线叠加。排叠指的是字的线条“分间布白”,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初级排叠在于线与线之间的空白等距;高级排叠则不等距,破除长久练习等距排叠带来的弊端,没有变化(如“臣、言”等)。

4.主次

指主要和次要之分。主次包括线条的长短变化、粗细变化、结构的大小变化等(如“行、圣”等)。

5.参差

参差指高低、左右不齐的样子,如“钱、酒、须、报”。训练参差这一结构时,要学会夸张,强化训练参差,从视觉上强烈感受参差的效果,久而久之,在创作中就能运用参差。

6.欹侧

欹侧指倾斜。书法中用来描述字有倾斜的字势(如“祝、令”等)。在训练时可以考虑加进参差的训练。例如:训练“祝”这个字,该字是外八字结构,考虑不同的参差和欹侧的组合,至少能写出27种不同的“祝”字来。

7.穿插与揖让

穿插指互相错开、交叉;揖让,书法中指的是点画之间互相伸进对方的空间,但不交接,就是一个“让”字(如“备、监”)。

8.收放

收放在单字中指的是部分笔画是伸展的,部分笔画是收敛的。如“钱、给”,中间收缩,两边放开;如“成”,左边的撇短,收缩;右边的捺画伸展,放开。在多个字在一起时,有的字放大,有的字缩小,类似于开合,如“爵、大”。

9.横分平、俯、仰,竖分直、向、背与顺线

10.增减

为了章法需要,有的字要适当地增减笔画。如“地”,其提土旁增加一个点,右边的“也”省略一个竖画;如“曹”,中间省略一竖画。

11.口字型结构

口字型结构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的字带有“口”的部件;一个是外框为四边形的部件。《乙瑛碑》的口字型主要有五种:平行四边形(如“司”)、直角梯形(如“司、君”)、正方形(如“圣”)、长方形(如“器、掌”)、内擫形(如“鲁、相”)、倒梯形(如“是”)。其中,平行四边形与内擫形是常见形态。

12.线条多变

《乙瑛碑》的点画形态变化非常丰富,涉及点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端点有方圆,行笔有按提和波动。点画还涉及长度、方向、位置等关系。

四、偏旁部首特点

因为《乙瑛碑》是汉代碑刻,汉隶有其独特的字形结构,与当今楷书不尽相同。为便于理解、记忆,现举例分析。

1.口部。隶书“司”特点在于字形结构偏扁,前二笔搭接处有的为折笔,有的为转笔,横画为俯横。“司”的“口”为平行四边形。其右下有的为一弯撇,有的带一点点钩,有的没有钩画。“各”的两撇画长短、方向各异,撇捺均小于45°,“口”字形略有不同,左边为右斜线,右边的外角略大于90°,内角为90°。“君”字呈扁形。三根横向弧线加弯撇的收笔,四个端点向左下延伸,“口”为平行四边形。“可”字左边更扁,左细右粗,弯撇收笔略有不同。“史”和“吏”上收下放,撇捺左高右低。“吏”有两个雁尾,个别字的“口”下横不是一笔,而是两笔写就。“叩”的“口”为平行四边形,上边等齐,呈左高右低之势。

2.彳部。隶书“彳”,是两倾斜角度略平的短撇,第三笔为弯撇。

3.臣部。“臣”字均为字形较扁的字,中间两短竖贯穿为一竖画,最后一笔横画收笔为雁尾。相互之间的区别在于线条的粗细变化和交接处略有不同;“監”由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是“借换”中的换位置法。

4.隹部。《乙瑛碑》中带隹旁的字,共同特点是第一笔撇比较短,左竖画不是很长,最后一笔是雁尾。

5.穴部。隶书穴部首点为逆锋起笔,二、四笔为一对向线短竖,中间两笔多为取向横之折笔。“穷”字右下边的“吕”,改为“弓”,“身”的下撇伸展,造成左边出现一小空白。“吕”上移,右下方也出现一小空白。

6.戈部。戈部的字有“戒”和“成”。隶书“戒”前两笔为长横,左下方为一“六”字形部件。“戒”有两个雁尾,一大一小。“成”字左收右放。

8.言部。“言”字大同小异,注意横画不等齐排列。“诏”写成“訁+名”,是讹变,应是“召”。“訁”旁基本是倾斜的字势,左右结构或阔或狭,有的还是参差结构。

9.鱼部。“鲁”字共同的特点是首撇平且长,上下结构错位,造成左侧有一大空白。“鲍”的“魚”旁左侧也有空白,左右结构中收外放。

10.刂部。刂部比较短,横画多逆锋尖起笔,个别字弯撇收笔处带钩。整体结构比较开张。

11.木部。“木”字旁横画较平或俯横,竖画与横画中间或略偏右交接,没有明显的左长右短之势。左撇尖锋入纸,由细到粗,收笔回弹,接点没有与横画与竖画的交点重合,保留了一点点古字形体式。右边“目”是相背之式,仅其高低不同。“極”左右结构有穿插,且有部分笔画还有横向错位的意趣,显得动态十足。

12.玉部。玉部有“瑛”,三个“瑛”的左偏旁有点,左右结构开张,且左右两部分都有少许的中轴摆动。每个字都是两个雁尾。

13.聿部。七个“書”,写法大同小异。在书写时注意线条的起、行、收的变化和“日”字形结构的不同。

14.耳部。“聖”为上下结构,写法基本相同,“口”字形和“耳”字形略有差异,有的宽,有的窄;有的中正,有的欹侧。

15.辶部。辶部左边为四个发散的短点组成。

16.子部。子的写法基本相同,头部很小,横画比较平,弯撇与之相对,重心向右倾斜,且带有暗折。

17.亻部。亻旁的第一笔写法特殊,呈现倒雁尾形状。其竖画有粗有细,左倾右斜,部分字形左高右低。

18.春字头。春字头的三根横线均比较长,中间一竖画与左边的撇画是分开写的。撇捺小于45°,且撇高捺低,字形偏扁。

19.老字头。老子头的写法与楷书不同,其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捺画。撇捺小于45°。“孝”的弯撇有暗折。

20.糸部。糸代表的是缠在一起的丝线,下面三个短笔画为线头。其写法还略有篆书的痕迹。

21.礻部。礻部第一笔是短横,第二笔略微倾斜,与竖画搭接,左长右短。

22.攵部。攵本义是右手拿着一个带绳的鞭子。其写法相同,撇画的起笔有个小折笔。

23.广部。广部的点逆风起笔,横画比较平,撇画弯度较大,且收笔回弹。

24.页部。页部第一笔横长,有的是蚕头雁尾。中间内擫,最有一笔是小捺画雁尾。

25.扌部。扌部横画是俯横,第二笔是弯撇,第三笔是俯横。

26.网部。网部横画为俯横,左右两短竖向相,且与第二横不搭接。

27.宀部。宀部写法略有差异。第一笔短点多数斜着写,有的与横画虚接,有的实接。左右两竖点方向略有不同。

28.门部。门部左边为一弯撇,右边的竖不带钩,且结构左高右低。

29.心字底。心字底的第二笔是偏平的捺画,三个点的大小、方向略有不同。

五、艺术特色

《乙瑛碑》的艺术特色是“庄重”,端庄、凝重。要做到庄重,主要表现在如何理解庄重。《乙瑛碑》就好比一个人出席重要的、正式的场合,这个场合是庄严的、肃穆的。此人一定是身着正装,在现场一定要走四方步,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当时庄重、肃穆的环境。《乙瑛碑》要想写出庄重感来,主要表现如下:以方笔为主;部分点画要写得粗壮有力。

六、临摹时的章法

临摹分为单字临摹和整张临摹,这里主要讲的是整张临摹,以四尺中堂为例,目的是为创作服务。唐代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在临摹单字,掌握字形结构比较准确的基础上,尝试整张临摹,除了要考虑字形结构的准确,还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具体如何操作,就看书者的创意了。字形结构可以考虑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形态,以期达到和谐的效果,还要考虑墨色的变化,出现墨段,目的是让整张临作有虚实变化。

七、集字创作

初学者在创作时,着眼点如下:

1.最初的集字创作还是以字形结构准确为好,目的是检验初学者是否真实掌握《乙瑛碑》的字形结构。

2.在字形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考虑墨色变化,做到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3.除了墨色变化外,还要考虑字形结构可否适当处理,以达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历代碑帖法书组”编辑部.汉乙瑛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3]汉翔书法教育学术部.“乙瑛碑”临摹创作精讲[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6.

[4]周宗毅.“乙瑛碑”技法精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5]徐宇.乙瑛碑(历代书法导临教程·隶书)[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

[6]班志铭.乙瑛碑隶书间架结构四十六法[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横画参差收笔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中国篆刻(2022年2期)2022-03-29 09:58:26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江苏教育(2020年45期)2020-08-06 02:42:16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软硬兼施(二)
中国篆刻(2020年2期)2020-03-23 06:31:24
汉字对对碰(二)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八)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四)叠横不宜平行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