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如何防范生物多样性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24-07-07 06:32吕明星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风险金融机构

吕明星

可持续金融

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将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视为未来十年最重大的风险之一。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自然对国民经济、人民的生计和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依赖自然及其服务的行业。同时,经济活动也正在造成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不仅危及减缓、复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还可能造成原材料价格和价值链的不稳定、相关运营成本的增加等,导致资产减值、公司盈利能力降低,损失潜在投资机会等,这些损失和风险又进一步传导至金融系统,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影响经济可持续性与金融稳定性。

具体而言,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Biodiversity-Related Financial Risks, BRFRs)可分为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声誉风险三大类。其中,物理风险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损失导致金融、投资标的物损失或者估值下降的经济风险;转型风险主要是指日趋完善、严格的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要求和保护政策导致部分企业或者行业面临转型风险,一部分资产可能因此成为“搁浅资产”,进而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投资损失;声誉风险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从事有生物多样性相关争议的公司提供资金面临的声誉损失。

金融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双向的。在生物多样性损失可能导致上述金融风险的同时,通过引导资金流向和优化资源配置,金融手段也能有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各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须充分重视生物多样性损失造成的金融风险,并及早进行识别、预警、防范和处置。

一、欧洲国家进行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

目前,生物多样性损失对经济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已经成为各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共识,多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将生物多样性风险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其中,欧洲各国在管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积累了一定的早期经验。

(一)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层面的实践

欧洲中央银行(ECB)于2020年发布了《气候和环境风险指南》,提出了其对于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的监管预期。该指南中明确提到生物多样性损失造成的风险,呼吁金融机构在决策和风险评估中纳入生物多样性因素,并承诺继续监测和评估生物多样性影响。欧洲银行监管局(EBA)也认为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披露或分类法对生物多样性的覆盖不足,造成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的低透明度和低可信度。2022年,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的《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指令》(CSRD)要求适用范围公司定期披露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其中一些强制性指标也与自然资本直接相关,比如对生物多样性敏感地区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排放及危险废物率等。届时欧盟的金融机构将有义务把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本相关的风险纳入投资流程,并根据欧洲标准的指标和透明度模型公布影响。

此外,为衡量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还应了解生物多样性风险如何影响宏观和微观经济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此,一些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还率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

例如,2020年,荷兰中央银行就该国金融机构与生物多样性损失有关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声誉风险进行了首次全面国家评估,结果显示,荷兰有36%的金融机构上市股票投资组合高度或极度依赖至少一种生态系统服务,且荷兰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足迹相当于58000平方公里原始自然环境的损失,是荷兰陆地面积的1.7倍以上。

再如,法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面临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进行了定量的评估。在衡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上,法国中央银行则主要通过探索自然资本机会、风险和敞口工具(ENCORE)1方法,为金融机构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物理风险的评估提供相关依据。同时,通过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评分(BIA-GBS)2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足迹进行测算,为评估生物多样性相关转型风险提供相关依据。

(二)欧洲金融机构层面的实践

部分欧洲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认识到自身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性,在披露经营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建立生物多样性金融框架、加强投融资领域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

例如,英国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英杰华保险集团(AVIVA)致力于通过金融工具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而不仅仅是尽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从定性的角度,该集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识别和管理,并与多方合作改进生物多样性的衡量方法,披露相关数据以及采取具体行动等。从定量的角度,英杰华保险集团利用ENCORE工具分析了各产业和行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依赖程度,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海洋生态系统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利用等。在此基础上,该集团构建了一个可以随着数据完善而不断更新的分级系统,根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对行业和产业进行分级,指导投资管理。

荷兰银行(ABN AMRO)连续几年在其影响报告中披露了经营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报告显示,其2020年的经营活动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金额达1.65亿欧元,造成这些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地使用、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在明确生物多样性损失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后,荷兰银行采取了包括拒绝给砍伐森林的企业贷款、帮助企业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并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核算伙伴(PBAF)和生物多样性金融承诺等一系列措施。2022年,其经营活动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金额下降至1.05亿欧元。

二、对更多国家金融体系的启示和建议

虽然生物多样性问题已在全球金融领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对生物多样性损失引发的金融风险的认识与管理方面,整体仍处于初期阶段。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非线性都给评估生物多样性风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还应系统全面地考虑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须从更宏观的政策制定和更长远的时间维度出发,考虑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动。

一是系统性评估金融体系下生物多样性的风险敞口,全面评估生物多样性损失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由中央银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和国际可持续金融政策研究与交流网络(INSPIRE)成立的联合研究组还建议,各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对金融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的暴露程度进行评估。此外,还应指导金融机构开展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二是在货币政策制定方面适当考虑生物多样性要素。研究生物多样性损失对货币政策运行效果的影响机理,以及生物多样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传导机制。

三是开展转型风险评估。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受威胁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开发多种应对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情景,评估不同地区及行业面临的由生物多样性损失引起的转型风险,规划转型路径,提前应对生物多样性损失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四是规范和强化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要求。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框架,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框架的开发以及在其投资组合中进行测试。建立健全评估生物多样性环境效益的指标体系,并鼓励和督促绿色债券发行人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信息。

五是开发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当前,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计量与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论、模型和工具,给监管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实践带来巨大挑战。各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可以联合有关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开发一套生物多样性金融风险的评估工具和模型,并开展小规模的适用性研究。

金融机构在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机构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同时为开展信息披露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参考。在投融资领域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并在授信管理流程和项目评估审查阶段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风险。

二是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ESG评级。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作为信贷客户ESG评级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信息披露工作,增加定性或者定量的信息表述。

三是建立生物多样性足迹数据库。传统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侧重于碳排放方面,金融机构评估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时,无法了解资产组合中所投企业的生物多样性足迹的情况,因此须重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建立。

最后,无论是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重视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循环反馈效应。目前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侧重于考虑气候变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存在系统性低估。生物多样性风险与气候风险虽然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但其变化与稀缺性无法像气候变化一样被相对直观地测量,其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和反馈机制也更为复杂,缺乏统一方法论、模型和工具也使风险测算难度增加。各国金融体系须系统辩证地考虑生物多样性风险与气候变化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关于气候变化转型风险分析的工作应用到生物多样性相关分析中,同时开发构建更多适用于生物多样性的指标评估系统。

作者为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副总监,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

编辑|朱琳 zhulin@sdg-china.net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金融风险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