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探究:从“基础模型”走向“复合构建”

2024-07-06 18:51周潇也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字型三角形环节

[摘  要] 初中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知识,形成几何模型,并从知识综合角度适度拓展,形成综合性问题的探究策略. 研究者围绕“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设计教学微专题,以供研讨.

[关键词] 相似三角形;“8字型”模型;圆;函数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相似模型,掌握应用方法,并结合实例指导学生解题. 三角形相似模型有多种,教学探究中建议围绕一种模型深入分析,设置教学环节,逐步深入. 下面围绕“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设计教学微专题.

三角形相似模型微专题思考

围绕“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设计教学微专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精设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需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二是注意对模型的归纳解读及应用,探究中建议构建“模型解读”,逐步深入“应用探究”;三是模型应用注意结合考查实际,关注知识融合、图形复合.

基于上述三角形相似模型微专题的思考,建议按照如下流程分环节设计教学微专题:

环节一:模型解读,即呈现“8字型”三角形相似的全部模型;

环节二:初步应用,即初步应用模型的性质结论解题;

环节三:深入探究,即开展知识综合应用,结合圆构建复合图形;

环节四:思维拓展,即融合函数,形成探索三角形相似与函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三角形相似模型微专题设计

关于“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微专题环节设计,结合上述分析可设计四个环节,各个环节中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模型,掌握模型应用方法. 环节设计中注意教学预设解读、问题引导设计.

教学环节一:模型归纳,知识解读

“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有两种情形,教学中呈现如图1和图2所示的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特点,再探索其中的特性结论. 故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特征分析;第二步,特性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关注模型的特征,分析模型结论.

问题1:上述是“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的两种情形,从外表看是否像“8字”?

问题2:分析模型的两种情形,观察其中ED和BC的位置关系,有何不同?

问题3:两个模型中均有∠1=∠2,是否可以证明△ABC∽△ADE?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教学引导: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特征,根据对应条件来构建模型,推导结论. 对于图1,若BC∥DE,则△ABC∽△ADE,可推导出==,为“8字型”模型. 对于图2,若∠1=∠2,则△ABC∽△ADE,可推导出==,则为“反8字型”模型.

教学建议: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分析,掌握模型的具体特征,并结合图形对比观察,深刻理解两大模型的相异点和相同点. 结论探究时注意逻辑性,从“条件”出发探索证明“模型”,再结合“模型”推导“结论”.

教学环节二:初步应用,思路分析

利用“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可以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有利于解题思路的构建,该环节探究中首先设计一般性问题,注意解题过程的分析引导.

问题:如图3所示,在菱形ABCD中,EF⊥AC于点H,分别交AD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且AE ∶ FB=1 ∶ 3. 则GB ∶ CD的值为______.

教学预设:上述为结构简单的一般性问题,以菱形为背景,求解线段比值. 解析引导时分为三步,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构建过程;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提取证明模型;第三步,结合模型结论进行推导,求解线段比值.

第一步,理解作图过程,提取条件信息. 结合菱形特性有AB=CD,AE∥BF;菱形ABCD中,EF⊥AC,F,B,C三点共线.

第二步,整合条件,提取模型. 分析图形,可推知∠EAB=∠ABF,∠AEF=∠F,从而可证明△EAG∽△FBG,即“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

第三步,结合结论,推导求解.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可得=,所以=.

教学建议:模型应用初探阶段,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整合图形条件,从中提取模型,再结合模型结论进行推理求解. 整个过程要注意严谨性和逻辑性,让学生理解解析过程中的关联,构建完成思维推理链.

教学环节三:深入探究,整合几何圆

将“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与圆相结合可以构建复合模型,在实际考查中也较为常见,以“反8字型”模型与圆结合为例,如图4所示,则有如下结论.

图4中,弦AC,BD交于点E,则△ABE∽△DCE,可推知=,整理可得AE·CE=BE·DE.

问题:如图5所示,正方形ABCD内接于☉O,点E为AB的中点,连接CE交BD于点F,延长CE交☉O于点G,连接BG.

(1)求证:FB2=FE·FG;

(2)若AB=6,求FB和EG的长.

教学预设:上述问题将“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与圆相结合,构建了复合模型,探究解析时注意结合圆的知识来探索提取模型,整个过程要注意整合条件,分析推理.

第(1)问中,把握三角形与圆的位置关系,推导条件:正方形ABCD内接于☉O,所以可推得AD=BC,则有∠ABD=∠CGB.

再结合∠EFB=∠BFG,则可以证明△BFE∽△GFB,完成模型提取.

后续利用模型求解:即三角形相似则有=,即FB2=FE·FG.

第(2)问中,首先整合处理其中的条件:点E为AB中点,则AE=BE=3. 由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则有CD=AB=AD=6,BD===6,CE==3.

再结合条件信息提取其中的特殊模型:因为CD∥BE,于是可证明△CDF∽△EBF,从而有====2.

后续整合条件信息求解:DF=2BF,CF=2EF,则有3BF=BD= 6,3EF=CE= 3,所以BF=2,EF= ,由(1)得FG===.

教学建议:在上述综合探究分析中,建议先构建三角形相似与圆相结合的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分析,再结合实例解读探索. 复合图形分析中,同样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相似三角形模型,结合结论推理分析.

教学环节四:思维拓展,融合函数

该环节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形成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的融合,构建具有“几何”与“函数”双重属性的复合型模型.

模型整合:如图6所示,抛物线中存在“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即图中的阴影图形.

问题:如图6,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点,连接OP交直线BC于点E,求的最大值.

教学预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复合图形,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求解线段比值的思维方法. 整体思维过程如下.

第一步,过点P作PQ∥y轴交BC于点Q,则可以提取其中的“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可得=.

第二步,由于OC为定值,所以的最大值就转化为求PQ的最大值问题.

第三步,结合条件利用坐标法求解最值即可,解析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

教学建议:“8字型”三角形相似模型与函数相结合在中考中十分常见,属于重难点问题,教学中建议按照上述过程解析模型,探索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形成方法策略,再进行实例强化训练.

写在最后

相似三角形模型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上述微专题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合教材的基础知识,构建特定模型,形成系统解题流程. 拓展探究中,教师可将其与圆、函数相结合形成复合模型,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强化解析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作者简介:周潇也(1996—),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字型三角形环节
看“字型”找相似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厂”字型架式栽培关键技术
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的研究探讨
画一画
“一字型”折叠翼展开试验与仿真验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