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雅赫 宁希静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乡土社会,反映广大农民群众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然而,在实际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仍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鉴于此,文章在深刻把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积极探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效路径,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的有机融合,以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形成于乡土社会,反映广大农民群众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内容,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新时代,要立足乡村具体实际,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价值,准确分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难题,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的有机融合,以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相较于其他文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为生动具体地反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呈现出地域性、传承性、发展性等鲜明特征。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助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政治价值: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治理的柔性化手段,有利于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第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凝聚群众智慧与力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乡村治理。第二,乡规民约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立足于乡村具体实际,由广大农民群众协商形成的共同约定,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协调社会关系、规范个人言行、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作用。第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赓续中华民族朴实善良、诚信和睦、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为乡村德治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经济价值: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前提,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创造的农耕文明蕴含丰富的农耕经验与智慧,“精耕细作”“因地制宜”“顺天应时”等耕种理念强调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乡村村落、景观、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之“形”与传统民俗、歌舞、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神”共同构成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有效激活农村经济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社会价值: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乡村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标志。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社会文明建设的导航灯,有利于促进农村农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富裕,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第一,传统手工艺、节庆风俗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能够作为乡村新的经济生长点,富裕农民的物质生活,还能够让农民亲身参与、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富足农民的精神生活。第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德重义”“谦恭礼让”“诚信和睦”等优秀传统价值导向有利于提升农民思想修养、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树立乡村社会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现实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实地考察传统村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然而,在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多因素变迁的影响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主体力量薄弱、文化资源衰落、文化传承创新不足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助于精准施策,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色。
主体力量薄弱
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靠力量。当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存在主体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承人缺位的危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后继缺位、传承断裂的严峻危机。其次,价值认同的危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催生出的重利轻义、享乐奢靡等错误观念,强烈冲击着乡村传统主流价值观,致使农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降低,诱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危机。
文化资源衰落
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资源有助于赓续乡村农耕文明,厚植乡村文化自信。在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多因素变迁的影响下,乡村优秀文化面临着文化资源衰落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乡村物质文化资源严重破坏。乡村村落、古建筑、景观等物质文化资源长期遭到风力、水力等自然因素的缓慢侵蚀,加之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其进行盲目开发,乡村物质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消失。其次,乡村精神文化资源日渐衰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发丰富,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乡村精神文化资源逐渐被工业技术、现代艺术所代替,传承与发展遭遇瓶颈。
文化传承创新不足
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源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单一。乡村文化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呈现出相似性,部分乡村缺乏创新思维,未能形成本土特色文化,因此一部分乡村传统文化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未能收获预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形式单一。由于乡村地域环境、经济水平、宣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部分乡村只能通过深入乡村实际、亲身体验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难以真正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为更好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在正确认识、科学分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具体成因的基础上,把握其总体发展态势,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其中,培养文化传承主体是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保护文化传承客体是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是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培养文化传承主体
人才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文化传承主体是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第一,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包括技术精湛的乡村手工艺者、信仰坚定的有志青年、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等。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夯实文化建设的基础;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吸引青年返回家乡、建设家乡;多措并举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第二,增强传承主体的文化认同与责任意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责任意识是支撑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重要精神力量。要强化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发挥村干部在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弘扬村落文化精神,增强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做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保护文化传承客体
有效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是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把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摆在乡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第一,保护好乡村文化资源。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乡村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及时抢救、修缮、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处理好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立足乡村具体实际,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第二,发展好乡村文化遗产。要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融合,挖掘乡村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扎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警惕不良文化、错误观念的渗透。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手段,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需求,增强文化创新能力。第一,形成特色文化产业。要用好盘活乡村本土资源,坚持“塑形”与“铸魂”协同推进,形成本土文化特色品牌;要增强创新思维,打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提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发挥乡村优秀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模式。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众文化参与感、体验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等现代化平台,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弘扬,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深刻认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准确分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主体力量薄弱、文化资源衰落、文化传承创新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采取培养文化传承主体、保护文化传承客体、增强文化创新能力等有效措施破解难题,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机遇、带来新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多措并举,大力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