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的循证研究

2024-07-06 19:08孙菁华王玉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孙菁华 王玉秋

摘      要 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劳动教育研究伴随政策导向在研究热点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态势。学科课程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研读小学教材文本发现,小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但当前在小学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要素还面临诸多困境:教师劳动观念缺乏更新,家校社未形成教育合力;知识技能教学缺乏劳动情境支持;教学辅助手段和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学科教学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为此,教师要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设主题情境,增强劳动体验;提升专业水平,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劳动成果电子档案,以实现劳动教育与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小学课程;学科教学;育人功能;循证研究

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将劳动教育按照主题分层级纳入课程内容之中。

檀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2] 王连照则分别从观念、实践、制度、评价四个层面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路径探究和理论建构[3] 。

侯红梅、顾建军指出:“在小学阶段建构新时代劳动课程,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要从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多维度构建课程内容。”[4] 孙福胜、杨晓丽指出:“小学生劳动教育所遇到的育人功能乏力、价值观危机等困境,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困境。在人学语境中,劳动教育是人的生存之本和人的发展之道,劳动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5]

一、劳动教育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主题词“劳动教育+劳育”,共获得1891篇论文。按被引从高到低排序后,选取前300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年发文量、关键词聚类、频次和突现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以“劳动教育”作为主题的文献年总发文量在2000-2017年期间增长缓慢,且年际变化小;2018-

2020年,年总发文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价值观上升到了新的时代高度。2020年,随着《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劳动教育选题文献年发文量达到110篇,迎来高峰,劳动教育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和众多学者聚焦的研究对象。疫情过后,人们重新开始思考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独有的育人价值以及实施路径。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的样本文献进行突现词分析,并选择了前25个突现词的分析结果(如图1),总结突现词、突现起止时间和突现强度等数据后得出,近20年间“劳动精神”(突现强度为3.1)是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词;突现时间跨度最长的突现词为“基础教育”,跨度为13年,说明“基础教育”是近20年中劳动教育研究关注时间最长的领域;“时代价值”“核心素养”“新时代”等突现词在2021-2022年突现度走势趋强,在未来可能成为新的劳动教育研究前沿。

运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近三年的研究热点为“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和“小学课程”,反映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关于劳动教育实践以及产教融合、教劳结合的探索新方向。

二、小学课程与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举例

小学各科教材中都渗透着大量劳动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新课标》将课程内容主题划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并且将主题内容分为三个等级,每一个范畴、每一个等级都有明确的主题群和子主题群的内容要求,很多主题群和子主题群或隐或显地渗透了劳动教育的主题内容。

下面主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学《英语》为例,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范畴对小学课程与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予以举例说明(见表1、表2)。

三、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的困境

赖慧玲指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定义的窄化、实施中的异化、事实上的不重视和实施上的缺乏支持等现象”[6] 。汪菊指出:“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着学生劳动素养亟待提升、地位边缘化、保障机制不健全、资源匮乏的现实困境。”[7] 孙庆娜指出,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劳动教育观念偏颇、缺乏政策支持,以及缺少系统规划等问题[8] 。这些问题和困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当前的文献对如何利用小学各学科教学进行劳动教育的论述并不充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小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困境,项目小组对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四个实施困境。

1.教师劳动观念更新滞后,家校社未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小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广大一线小学教师要加强教研探索。然而,当前教师的工作量繁重,许多科任教师在兼任班主任的同时还要处理一系列非教学任务,导致他们的教研和备课时间被严重挤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专业提升的时间和机会,教材研究和教学情境创新的深度无法保证对教材中劳动要素的挖掘。另外,部分教师的观念滞后,他们用旧的劳动教育观念去培养时代新人,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劳动教育育人目标无法单纯依靠学校开设更多的实践课或在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来实现。社会和家长的劳动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如,有的家长不是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创造者以及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知识技能教学缺乏劳动情境支持

尽管目前常规的小学课堂教学依然强调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的渗透,但由于师资水平和评价制度的制约,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离新课标的要求依然很远。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劳动教育的元素,但教师既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也未能创设与小学生经验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情境,将知识技能与小学生的日常劳动经验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失去了利用课程教学来实现知识—技能—成果的结合、丰富小学生的劳动实践经验、提升其劳动技能、体验劳动价值的机会。

3.教学辅助手段和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小学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语境性、情境性和教学资源的支持。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目前城市中条件好的小学实践响应比较迅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声有色。但仍然有部分城市小学、城乡接合部小学、乡村小学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活动形式大于育人收获。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只关注常规教学的进度,仅保证多数孩子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制教具或者开发乡土劳动教育资源。尽管许多乡村地区的小学生以及长期在乡村地区任教的教师熟悉各种各样的劳动场景,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自制的教具,或者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将真实的劳动场景再现到教学过程中,难以让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4.学科教学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

虽然培育核心素养的实践也渗透到了课程教学和评价中,但由于新课程标准推出不久,教育政策执行主体需更多时间和实践来理解并运用这些核心素养作导向。此外,由于城乡教育存在差异,除了一些一线城市,大多数地区的教学评价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些终结性评价也很少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对诸如劳动观、劳动能力、劳动情感、环保意识以及解决劳动场景问题的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察仍较薄弱。

小学课程教学评价缺乏一个既能反映课程核心知识目标,又符合劳动教育实践需求的有效评价标准,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发展状态。教师在评价中缺乏因材施教的思维,导致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四、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的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和英语课程的教学来分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理念。

1.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观不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善于劳动、创造性劳动,形成扎实的劳动素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千人糕》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梳理千人糕的制作流程以及劳动环节,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搜索制作“千人糕”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劳动创造和劳动生产的辛苦与不易,引导他们认识劳动的现实价值,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

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中的A Let's learn的词汇教学时,通过展现情境图片,深挖词汇“helpful”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打扫教室、清洗碗筷、收纳衣物、倒垃圾等行为均可称作helpful,且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同时,我们在渗透劳动价值观的时候要强调,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是有效劳动,只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规范进行劳动才能真正称为helpful。比如在进行家务劳动时,学生作为家里的小主人应该先扫地,然后再拖地,还是先整理家具,再扫地和拖地?帮助父母做饭时如何操作电器和煤气?如何擦窗户更高效?这些都是日常劳动中需要注意的,否则不仅无效,反而会帮“倒忙”,甚至产生危险。

再如,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的Read and write是一篇电子邮件形式的课文,讲述了Wu Binbin的艺术老师Jones搬到一个老旧、脏乱的房子,屋内扔满了图画和照片,甚至他还看到了一只老鼠,因此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寻求机器人Robin的帮助。教材插图中的旧卧室显得杂乱无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图片中的物品截取出来,然后做成互动式课件,让学生扮演Robin的角色,到讲台上来对物品进行归类,并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There be…”结构来帮助Jones先生整理自己的房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Jones先生找机器人Robin,而不是找一个人来帮忙呢?这里引入了新劳动观的内容,即部分简单机械性劳动中使用智能机器人劳动的效率是优于人工的,但人与智能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富有创造性,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多从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追求充满意义和创造性的人生。

另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职业,新时代多元职业并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同时有些地域仍保留着传统特色产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通过勤劳和智慧创造价值,只要能为人民服务,任何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询问家庭成员职业的内容,表现出对taxi driver、teacher、doctor、cook等不同职业的赞赏。只要人人都爱岗敬业,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创造价值,就能够得到尊重。教师需要基于问题链进行循证教学,适时为小学生提供思维“支架”。教师要尽量设置低、中、高三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层层递进,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What does he do?”中的A Lets talk,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语篇中的句子“Hes a businessman.He often goes to other countries.”作为切入点来巧妙设置问题链。例如,教师分别提出三个问题:(1)“What does Olivers father do?”(2)“What do you think of Olivers father?”(3)“What does your parents do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问题链进行思维建构,主动了解自己父母的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进而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父母的职业,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劳动观,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增强劳动本领的意识。教师补充蓝领、白领、金领、黑领、灰领、红领、粉领、银领、绿领各代表什么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卡通形象和英语标签小提示,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2.创设主题情境,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劳动体验

小学课程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话题都不一样,教师可以依托单元主题,以单元话题作为问题情境,构建课堂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支架。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可以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相关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想,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角色体验,培养自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收集类似的中外寓言故事,并且启发他们: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要教给后代一些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都要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时光穿越到现代社会,人类又创造了哪些奇迹?如今的生活景象如何?我们小学生又应该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做哪些准备?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时光从古代穿越到今天,展现不同时代人类相亲相爱、辛勤劳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劳动的人学价值的体验。

教师还可以基于小学生的经验设计生活化、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想参与、会参与。例如,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would you like?”中的C Story time讲述了Zoom和Zip到农场采摘新鲜蔬菜,然后一起动手制作蔬果沙拉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人的饮食喜好,再自己动手给家人做一顿晚饭。学生参与制作晚餐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烹饪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更增进了学生和其家人之间的情感。

再比如,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y home”“My classroom”等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所学单词和句子设计一个乡村、城市,甚至太空、其他星球上的“家”“教室”。教师可以推荐几个重要的新单词来增强设计的真实性和语境性,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为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

除创设主题情境外,教师还要利用教材插图加深劳动教育体验。色彩鲜艳的教材插图作为小学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不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认知理解功能,而且拥有着重要的隐性育人价值。

3.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

教师要不断更新劳动观念,提升专业能力。一是树立新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社会分工需要各行各业的配合,要从小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就业观,树立职业尊严感;二是要秉持循证教学理念,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创设实际有效的劳动情境。教师可以使用教具,结合真实情境以及多媒体技术营造劳动氛围,创设劳动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劳动情境中扮演角色,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有所贡献,并且通过合作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进而展现个人和集体的劳动价值。

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首先,学校要用实际行动以及真情沟通真正让家庭和社会理解与支持自己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及各项实践活动,特别是当学科教师布置了有关劳动教育主题的作业时,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庭要为孩子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劳致富的榜样,鼓励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敢于承担责任。学校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建立起家校社三方劳动教育协同培养和多元评价机制。

4.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劳动成果电子档案

在基于证据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将学习的过程外显,提供可观测的、具体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收获,因此可以作为评价的素材来使用[9] 。美国STEM教师培养模式强调要构建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使用UTOP评估工具对UTeach项目参训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量表式量化评分和文字形式描述课堂特征的质性评价)[10] 。在小学阶段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劳动成果电子文件夹的模式进行劳动教育的评价,其遵循了师生在证据的支撑下使教学走向可视、可控、生成、高效的循证教学理念[11] 。让学生通过视频或拍照的方式将自己的每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劳动记录下来,形成电子档案,可以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以及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劳动成果电子文件夹的创制有利于形成量化式、客观式评价,为量化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材料,包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熟练度、劳动规则和程序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劳动成果、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等;同时也为质性评价提供了证据支撑,评价者可以基于劳动成果材料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调查能力、劳动规划设计能力、沟通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行主观评价和语言激励。

总之,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观念、技能和成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增强其劳动本领,而且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小学教材中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用心体会,并创造性地实践,从而让新劳动价值观深入人心,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并且让小学生懂得只有掌握真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造福人类。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评价改革为契机,让新劳动教育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01).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9):45-48.

[3] 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89-94.

[4] 侯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4-11.

[5] 孙福胜,杨晓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11):6-8.

[6] 赖慧玲.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11-13.

[7] 汪菊.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问题成因与实践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6):49-54.

[8] 孙庆娜.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5):84-86.

[9] 杨明全,吴娟.论基于证据的学习的内涵与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7(11):43-47.

[10] 高巍,刘瑞.美国UTeach项目STEM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J].教育参考,2018(05):54-61.

[11] 王玉秋,郑娟.循证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3(09):96-99.

[作者:孙菁华(2003-),男,山东枣庄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王玉秋(1965-),女,山东威海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引用格式 孙菁华,王玉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程教学的循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21):93-97.

【责任编辑 白文军】

*该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减负提质目标下基础教育生态评估体系研究”(23CJYJ11)、临沂大学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期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中深度融入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X2023104520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