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 宋欣颖 刘春艳 李冰
[摘要] 目的
探讨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3(BAG3)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查询并整理TCGA数据库,对不同肿瘤中的BAG3表达进行泛癌分析。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SCLC细胞系(H1299、A549、H460、Anip973、PC9、H358和95-D细胞)以及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BAG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H1299细胞分别转染Flag(A组)、Flag-BAG3质粒(B组),A549细胞分别转染siControl(C组)和siBAG3(D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质粒和小干扰RNA转染效率;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BAG3对NSCL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BAG3对NSCL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BAG3 mRNA在6种肿瘤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t=8.45~24.13,P<0.05)。各NSCLC细胞系中BAG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eas-2B细胞(t=5.76~15.34,P<0.05)。相比于A组,B组细胞中BAG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6.01,P<0.05);相比于C组,D组细胞中BAG3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t=4.59,P<0.05);相比于A组,B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t=5.12~17.10,P<0.05);相比于C组,D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6.26~14.13,P<0.05)。
结论 BAG3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并可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关键词] 癌,非小细胞肺;凋亡调节蛋白质类;细胞增殖;细胞运动
[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志码] A
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占肺癌患者的80%~85%[1]。大多数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手术与放疗效果不佳,化疗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2-3],由于NSCLC患者的死亡率高,预后差,非常需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NSCLC发生的基础是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凋亡抑制[4]。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3(BAG3)蛋白是一种分子伴侣蛋白,在细胞应激、凋亡调控及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功能的多样性使BAG3在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6]。BAG3作为一种分泌蛋白,能够通过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生长[7-8]。BAG3在乳腺癌、卵巢癌或胰腺癌等多种人类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9–11]。然而,BAG3在NSCL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BAG3蛋白在NSCLC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选取H1299和A549细胞对BAG3进行过表达和敲降处理,探究BAG3在NSCLC细胞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NSCLC患者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NSCLC细胞系H460细胞及95-D细胞由山东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实验室提供,NSCLC细胞系H1299、Anip973、PC9购买于上海吉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SCLC细胞系A549和H358细胞由青岛大学病理学系实验室提供。过表达质粒Flag-BAG3及其空载体购自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干扰BAG3的siRNA及其对照购自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Lipofectamine 2000购买于美国Invitrogen公司,细胞总蛋白提取试剂(RIPA)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AG3抗体、GAPDH抗体购自英国Abcam公司,二抗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VDF膜购自德国默克密理博公司,ECL显色试剂盒购自美国GlpBio公司,Transwell小室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
1.2 研究方法
1.2.1 BAG3基因的泛癌分析 在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中下载33种肿瘤的RNAseq数据,再转换成TPM格式,使用R包中的ggplot2[3.3.6]、stats[4.2.1]、car[3.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绘制箱线图分析BAG3基因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1.2.2 细胞培养 将Beas-2B细胞以及H1299、A549、H460、Anip973、PC9、H358和95-D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随后在温度37 ℃、含体积分数0.05 CO2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当细胞生长密度达到80%~90%时,用于后续实验。
1.2.3 细胞转染 将H1299细胞分为A、B组,A549细胞分为C、D组,分别接种于6孔板中,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培养。当H1299细胞密度达80%~90%时,A549细胞密度达50%~60%时,将原培养基替换为无血清且不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接着加入预先配置好的转染混合体系(由质粒或者小干扰RNA、Lipofectamine 2000、Opti-MEM配制而成),H1299细胞分别转染Flag(A组)、Flag-BAG3质粒(B组),A549细胞分别转染siControl(C组)以及siBAG3(D组),继续培养6 h,然后更换原培养基为富含血清并添加双抗的培养基。
1.2.4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BAG3蛋白表达水平 取生长密度约达90%的H1299、A549、H460、Anip973、PC9、H358、95-D、Beas-2B细胞,以及转染后的A~D组细胞,分别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和蛋白质裂解液RIPA的混合液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的浓度,加入5×蛋白上样缓冲液后高温变性处理6 min,蛋白样品在10% SDS-PAGE凝胶上分离以后,转移到0.45 μm的PVDF膜上。在含有5%脱脂奶粉的TBST中封闭1 h后,将膜置于对应的一抗中,4 ℃下冰箱孵育过夜。加入与一抗匹配的二抗,室温震荡1 h,使用ECL化学发光试剂盒鉴定免疫反应条带。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条带的灰度值,目标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蛋白显色的灰度值/内参蛋白的灰度值。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均值。
1.2.5 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率 取转染后的A~D组细胞,经胰酶消化后,使用细胞计数法对细胞进行计数后,按照每孔2 000个细胞接种至96孔板中,每组设置5个复孔,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在A、B组细胞分别于培养第48、72小时时,C、D组细胞分别于培养第72、96小时时,每孔加入CCK-8试剂10 μL,轻轻混匀,继续培养1~2 h。后使用酶标仪检测450 nm波长处各孔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活力率。细胞活力率=[(As-Ab)/(Ac-Ab)]×100%,其中As=实验孔(含有细胞、培养基、CCK-8和待测物)的吸光度值,Ab=空白孔(含有培养基和CCK-8)吸光度值,Ac=对照孔(含有细胞、培养基和CCK-8)的吸光度值。
1.2.6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取转染后的A~D组细胞,通过胰酶消化并将细胞完全悬浮于完全培养基中,然后用细胞计数法将每孔约1 000个细胞接种到6孔板中。将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约10 d,期间每3 d更换一次培养基并观察细胞状态,当多数单克隆细胞中的细胞数量超过50个时,用甲醇固定孔内细胞15~20 min,然后去除固定液,加入0.1%结晶紫染色2 h,最后用PBS洗涤平板并进行拍照,使用Image J软件对细胞克隆形成进行计数。
1.2.7 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SCLC细胞系的迁移能力 取转染后的A~D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并重悬于完全培养基中,吹打均匀,然后按照适当的细胞密度接种到6孔板中,第2天,当细胞密度达到约90%时进行划痕。用200 μL的无菌枪头沿着直尺垂直在6孔板底部划出每孔大致相同宽度的划痕,然后用PBS轻轻洗涤孔里细胞,加入2 mL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在划痕后的第0、24、48小时观察细胞并用显微镜拍照。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细胞划痕面积,并计算细胞迁移率。细胞迁移率=(初始划痕面积-最终划痕面积)/初始划痕面积×100%。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均值。
取转染后的A~D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饥饿12 h。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后,重新悬浮细胞,密度调整为1×104/mL。在小室中加入100 μL无血清培养基置于细胞培养箱培养1 h后,在下室和上室分别加入700 μL含2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和200 μL的细胞悬液。置于细胞培养箱培养48 h,用PBS清洗小室后在孔中加入甲醇溶液进行固定,然后加入0.1%的结晶紫染色0.5 h,用PBS洗涤小室3次后,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迁移细胞,评估细胞迁移行为的变化,使用Image J软件计数细胞。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均值。
2 结 果
2.1 BAG3基因的泛癌分析
在TCGA数据库对BAG3 mRNA在33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BAG3在12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肝癌、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甲状腺癌的肿瘤组织中BAG3显著高表达(t=8.45~24.13,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膀胱尿路上皮癌、肾嫌色细胞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前列腺癌组织中BAG3显著低表达(t=6.98~18.86,P<0.05)。
2.2 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及NSCLC细胞系中BAG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及NSCLC细胞系H1299、A549、H460、Anip973、PC9、H358和95-D细胞中BAG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0.01、0.84±0.05、1.23±0.04、0.32±0.03、0.72±0.01、0.51±0.02、0.64±0.01、1.09±0.03,其中NSCLC细胞系各细胞当中BAG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eas-2B细胞(t=5.76~15.34,P<0.05)。 见图1。
2.3 A~D组细胞中BAG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A、B组细胞中BAG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05以及1.37±0.02,B组显著高于A组(t=6.01,P<0.05);C组、D组细胞中BAG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3、0.35±0.02,D组显著低于C组(t=4.59,P<0.05)。见图2。
2.4 A~D组细胞中NSCLC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
CCK-8实验表明,A、B组细胞培养第48小时时细胞活力率分别为(100.0±0.8)%、(180.7±1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13.65,P<0.05);培养第72小时时两组细胞活力率分别为(100.0±1.7)%、(122.9±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17.10,P<0.05)。C、D组细胞培养至第72小时时细胞活力率分别为(110.3±14.1)%、(40.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8.47,P<0.05);C、D组培养第96小时时后细胞活力率分别为(100.0±4.9)%、(48.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14.13,P<0.05)。
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A、B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则分别为(180.3±14.5)、(288.0±19.3)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7.72,P<0.05);C、D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则分别为(360.7±48.4)、(152.3±10.8)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6.26,P<0.05)。见图3。
2.5 A~D组细胞中NSCLC细胞迁移率的比较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B组细胞培养第24小时时迁移率分别为(27.17±4.15)%、(45.20±4.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5.12,P<0.05);培养第48小时时迁移率分别为(39.39±1.40)%、(70.37±3.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4.27,P<0.05)。C、D组细胞培养至第24小时时的迁移率分别为(24.34±2.29)%、(9.22±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7.79,P<0.05);培养第48小时时迁移率分别为(41.88±3.56)%、(22.64±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83,P<0.05)。见图4。
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A组、B组细胞从小室上层穿过至下层的数目分别为(543.70±33.08)、(818.70±30.44)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0.60,P<0.05);C、D组细胞从小室上层穿至下层的数目分别为(905.70±77.68)、(425.50±46.51)个,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78,P<0.05)。见图5。
3 讨 论
N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其发生和进展可能是由多个基因的过度表达/过度激活或突变/功能丧失所致[12-13]。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增殖、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细胞正常功能,随着细胞损伤积累的越多,NSCLC的微环境会发生缺氧和低pH、低代谢产物水平情况,致肿瘤发生的风险增高[14]。由于NSCLC早期临床表现较为隐匿,高达75%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阶段。同时NSCLC患者在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过程中具有耐药性,为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15]。靶向治疗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通过精准作用于肿瘤特定的基因和蛋白质,实现对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有效抑制或阻断,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6]。NSCLC的靶向治疗发展迅速,明确的分子靶标加快了药物上市的脚步。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NSCLC发生发展的机制会促进NSCLC靶向治疗的进展。
BAG3是细胞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17]。BAG3又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同时BAG3作为BAG共伴侣家族拥有众多结构域,具有多种蛋白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18]。BAG3通过参与蛋白酶体和自噬蛋白降解途径,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生命过程[19]。研究发现,BAG3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0],对肿瘤的生长、迁移、侵袭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21-23]。如研究显示,BAG3可以通过调控蛋白的稳定性,促进卵巢癌干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21];紫杉素与BAG3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使肝细胞癌细胞死亡,由此表明两者的联合使用在HCC中是一种潜在抗肿瘤策略[22]。此外,在肺癌中,BAG3被抑制表达时可以减轻肺癌患者对顺铂的耐药性[23]。但是,BAG3在NSCL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本研究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进行BAG3的泛癌分析,结果显示,BAG3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肝癌、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甲状腺癌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膀胱尿路上皮癌、肾嫌色细胞癌、子宫内膜癌肿瘤和前列腺癌组织中BAG3显著低表达。之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分析比较了BAG3在H1299、A549、H460、Anip973、PC9、H358、95-D这些NSCLC细胞系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这7种NSCLC细胞系的BAG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在深入探究BAG3基因在NSCLC细胞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时,本研究广泛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并基于本实验室的特定条件和资源,选取了A549细胞进行BAG3基因的敲降实验,选择了H1299细胞进行BAG3基因的过表达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以检测这两种细胞中BAG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过表达BAG3基因使B组细胞中BAG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敲降BAG3基因使D组细胞中BAG3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过表达BAG3后H1299细胞增长加速,敲降BAG3后A549细胞增长减缓,提示BAG3可促进NSCLC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过表达BAG3后H1299细胞迁移的数目增多,敲降BAG3以后A549细胞迁移的数目减少,提示BAG3可以促进NSCLC细胞迁移。由此可以推测,BAG3基因是NSCLC细胞的促癌基因之一,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BAG3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BAG3后H1299细胞增长加速,细胞的迁移能力也明显增强;敲降BAG3后A549细胞增长减缓,其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上述实验结果提示BAG3可以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然而,关于BAG3促进NSCLC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GANTI A K, KLEIN A B, COTARLA I, et al. Update of incidence, prevalence, survival, and initi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US[J]. JAMA Oncol, 2021,7(12):1824-1832.
[2]SPAGNOLO C C, CIAPPINA G, GIOVANNETTI E, et al. Targeting ME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A new old story?[J]. Int J Mol Sci, 2023,24(12):10119.
[3]WEINSTEIN I B. Cancer. Addiction to oncogenes: The achilles heal of cancer[J]. Science, 2002,297(5578):63-64.
[4]SHEN Y L, CAI H J, MA S J, et al. Telocinobufagin has antitumor effect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y inhibiting STAT3 signaling[J]. J Nat Prod, 2022,85(4):765-775.
[5]HUANG X Y, GUO J Y, NING A Q, et al. BAG3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by regulating STAT3 phosphorylation in diabetic vascular remodeling[J]. Cardiovasc Diabetol, 2024,23(1):140.
[6]BEHL C. BAG3 and friends: Co-chaperones in selective autophagy during aging and disease[J]. Autophagy, 2011,7(7):795-798.
[7]BEHL C. Breaking BAG: The co-chaperone BAG3 in health and disease[J]. Trends Pharmacol Sci, 2016,37(8):672-688.
[8]BONELLI P, PETRELLA A, ROSATI A, et al. BAG3 protein regulates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leukocytes[J]. Leukemia, 2004,18(2):358-360.
[9]ZHAO F Y, ZHANG Q, WANG J M, et al. BAG3 epigenetically regulates GALNT10 expression via WDR5 and facilitates the stem cell-like properties of platin-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cells[J]. 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Res, 2021,1868(9):119077.
[10]DE MARCO M, GAUTTIER V, PENGAM S, et al. Concerted BAG3 and SIRPα blockade impairs pancreatic tumor growth[J]. Cell Death Discov, 2022,8(1):94.
[11]LIU B Q, ZHANG S, LI S, et al. BAG3 promotes stem cell-like phenotype in breast cancer by upregulation of CXCR4 via interaction with its transcript[J]. Cell Death Dis, 2017,8(7):e2933.
[12]SKOULIDIS F, HEYMACH J V. Co-occurring genomic alteration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J]. Nat Rev Cancer, 2019,19(9):495-509.
[13]FOIS S S, PALIOGIANNIS P, ZINELLU A,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he main druggable genetic alter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Int J Mol Sci, 2021,22(2):612.
[14]WU F Y, FAN J, HE Y Y, et al. Single-cell profiling of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Nat Commun, 2021,12(1):2540.
[15]GARON E B, HELLMANN M D, RIZVI N A, et al. Five-year overall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 KEYNOTE-001 study[J]. J Clin Oncol, 2019,37(28):2518-2527.
[16]STINCHCOMBE T E. Current management of RET 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her Adv Med Oncol, 2020,12:1758835920928634.
[17]DE MARCO M, TURCO M C, MARZULLO L. BAG3 in tumor resistance to therapy[J]. Trends Cancer, 2020,6(12):985-988.
[18]MARCO M D, FALCO A, IACCARINO R, et al. An emerging role for BAG3 in gynaecological malignancies[J]. Br J Cancer, 2021,125(6):789-797.
[19]STRNER E, BEHL C. The role of the multifunctional BAG3 protein in cellular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and in disease[J]. Front Mol Neurosci, 2017,10:177.
[20]LINDER B, KLEIN C, HOFFMANN M E, et al. BAG3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ciliogenesis in glioblastoma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J]. J Cell Biochem, 2022,123(1):77-90.
[21]MARCO M D, BASILE A, IORIO V, et al. Role of BAG3 in cancer progression: A therapeutic opportunity[J]. Semin Cell Dev Biol, 2018,78:85-92.
[22]LU J, LIU S Y, ZHANG J, et al. Inhibition of BAG3 enhances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shikon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Am J Cancer Res, 2021,11(7):3575-3593.
[23]MARIOTTO E, VIOLA G, ZANON C, et al. A BAGs life: Every connection matters in cancer[J]. Pharmacol Ther, 2020,209:10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