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娜
“分数墙”融合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大小比较和运算等知识,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直观模型。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如何借助“分数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可以开展以下教学。
一、先分后数,理解分数意义的本质
1.操作与讨论
(1)动手实践:提供等长的纸条,让学生通过等分创造出不同的分数。
(2)交流分享: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折法得到分数,并探讨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内在关系。
(3)归纳整理:让学生将得到的分数按照顺序进行整理,形成分数墙(如图1)。
2.思考与发现
(1)深入思考:像这样的分数单位找得完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1可以无限等分。将1平均分成n份,每一份即为[1n];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分数单位也越小。
(2)仔细观察:1里面有几个[12]、1里面有几个[13]……进而发现1里面有n个[1n]。
二、对比联系,直观感悟分数的基本性质
1.选择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预设1:比较同分母分数,如[28]与[58],发现分数单位确定后,分数单位的个数越多,分数越大。
预设2:比较异分母分数,如[58]与[49],发现分数单位大小不同,不能简单地比较分数单位的个数,而要在分数墙上找到对应分数后再进行比较。
2.寻找大小相等的分数
(1)通过涂色等直观方式,呈现相等的分数。如可以找到很多和[12]相等的分数(如图2)。
(2)进一步寻找其他等值分数(如图3)。
(3)在寻找等值分数的过程中,发现分子与分母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如图4)。
三、思辨拓展,多元表征分数间关系
1.关联与发现
将分数墙压缩,以长方形纸条的形式呈现,再将纸条进一步压缩为数轴(如图5)。
在此过程中发现:当平均分的份数增加时,单位分数所处的位置逐渐向0靠近,分数单位变小;反之,分数单位变大。
2.思考与交流
等值分数可以只保留一个吗?比如,已经有分数[13]了,为什么还有[26]、[39]……?
交流得到:
(1)等值分数之间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每份数都不同,意义不同。
(2)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小的分数单位可以用来度量(表示)较小量。
(3)可以在计算和比较分数大小时进行转换。
3.探究与实践
对正方形纸进行三次对折和涂色(如图6)后展开,此时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想一想: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2)写一写:三部分表示的分数。
(3)算一算:根据图形试着完成下面的计算。
[12]+( )=1 [12]+( )+( )=1 [12]+( )+( )+( )=1
[12]+( )+( )+( )+( )=1
上述教学活动,借助分数墙,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分数单位,让学生经历从分到数的过程。通过探究等值分数,学生深入理解了不同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进一步感受了分数度量的价值。
(浙江省杭州市大学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