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曹瑾璇(2000.5.9—),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课题名称: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渭北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HZ1491。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现代陶艺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陶瓷材料,而是更加注重观念表达以及材料的选取上,综合材料与陶艺创作的结合便应运而生。本文采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法对木材、金属、玻璃等综合材料介入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与特征进行了论述,从材料的语言特点出发探究现代陶艺创作中综合材料的重要作用,使现代陶艺创作更有利于人们的审美多元化的需求满足,更能增添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美,使现代陶艺的发展更加广阔。
关键词: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特征;运用
1现代陶艺中的综合材料
1.1 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
现代陶艺是指与传统陶艺相比,受当代美术的影响,脱离了传统陶艺,并得到了蓬勃发展。现代陶艺始于1940年,罗丹,毕加索,高更等大师的介入为陶艺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陶艺的发展。到了9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个性和个人风格问题以及社会环境对陶艺创作的影响,现代陶艺的春天也由此开始。
美国和日本作为现代陶艺大国,在现代陶艺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美国的陶艺作品极具激情并且敢于创新。日本更加注重传统,在陶艺的创新上不断坚守传统的精髓。
中国的现代陶艺是1980年末期发展起来的,起初还留有西方陶艺的影子,但随着对陶艺的认识与认识的加深,逐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陶艺。中国的现代陶艺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拓展和表现,这使得它具有象征和罗曼蒂克的特点。它以泥、火、釉料等为载体,表现现代审美的艺术精神,其本质的内涵是对物质和物质属性的追求,并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审美意趣。
1.2 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念
“综合材料”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世纪的欧洲,最早是被用来指代工业和建筑的材料运用。在西方,这样的综合媒材、现成品的使用既有艺术理念的变化,也有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人类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比如毕加索1912年所创作的《有藤椅的静物》中,艺术家将报纸碎片和藤编图案与油画结合在一起,将原本应由油画颜料绘制的图案用现成品代替,这就是所谓的“拼贴”手法。
“综合材料”在现代艺术中的作用,除物质的综合之外,还包含着技术的整合、艺术形式的整合、思想的整合。这种融合,不但为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也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
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特性,能创造出不同的形态美,并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目前应用于陶瓷艺术中的综合材料主要有自然物质与人造材料两种。
自然物质是指自然存在的物质,但不经过人工处理。比如木头、竹子、石头、皮毛、根、茎、叶等等。自然物质具有自然生成的特征,例如由地壳运动、风沙冲刷所产生的自然物质,不但具有坚固的内在构造,还有木质的朴实、竹子的清新、毛皮的华丽、优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影响和自然演化出来的,而陶器的材质则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自然而简单。与其它合成材料相比,能更好地与其它天然物质结合。
人造物质是以自然物质为原料,通过人为加工、提炼、加工而成。目前应用于陶瓷艺术的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如玻璃、水泥、金、银、铜、铁及其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这些材料是从自然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它们在物理和化学加工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的特性,形成了一种人工加工的自然的一面。正是因为它的双重属性,才让人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在陶瓷材料的主体地位下,在感受自然之声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现代之美的魅力。
2.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对于现代陶艺而言,材料是关键。中国的《考工记》曰 :“材有美,工有巧”[1],日本学者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一书中指出:“材质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凝聚了人类无法预测的神秘元素。”[2]
21世纪以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新的材料、新技术。陶艺家在掌握了陶瓷基本语言之后,探索新材料、挖掘新工艺,从而扩展陶瓷语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陶艺的文字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材料的应用和装置的出现,已经突破了人们所熟悉的陶瓷艺术的传统观念。陶艺的装饰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形体到今天的抽象、半抽象的、多种与现代工业和科技相结合的综合材料,它的语言和手法被人们充分地利用,陶艺的语言前所未有的丰富,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2.1陶艺创作中的木质材料语言
乔阿诺说:“木头经常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矛盾、嘈杂的东西,它的细腻、柔软、新鲜的木头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仿佛他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亲和力。”木器和陶器的结合,可以说是二者的文化融合,每一种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环保的材质,它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美和纹理,把它放到艺术品里,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气息。
中国陶艺家陆斌则是一位较为成功的陶艺艺术家,他的《砖木结构》系列以木质为载体,传达了其作品的意蕴。1988年,陆斌开始《砖木结构》的创作,他的作品以涂脂土、火枪处理表面、多次烧成,着重于火烧的痕迹,在刻意的控制与意外中不断地尝试。但“砖木”仅仅是表面现象,陆斌老师所要寻求和表达的重点在于其语言与结构。《砖木结构》系列取材于中国传统居民建筑形式,以木块和砖头为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并且借用榫卯结构作为语言表达,将陶瓷与木块以艺术的形式重新拼接在一起,组成圆锥形、铲形等形式。这一系列的作品充满了沧桑、古朴的气息,而木头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与陶瓷的完美融合,让人联想到了传统的文化。
2.2陶艺创作中金属材质语言
金属坚硬沉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金属本身的光泽为其增添了一丝冷漠,与温柔的陶瓷结合更能增加作品的审美对比。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综合材料与陶瓷的结合方式就是将金属与陶瓷相结合,特别是不锈钢与陶瓷的结合。不锈钢的光泽和粗糙的陶瓷纹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冯澍的《后昆虫时代》系列作品,给人以一种细腻、生动、宁静的感觉,作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抽象概念化的现实主义手法,将动物的躯干部位进行抽象化,然后在传统的琉璃彩绘中加以点缀,其设计精细,最终采用不锈钢焊接工艺制造腿部等辅助零件。作者为了强调不锈钢和陶瓷的结合,在展示的过程中,采用了透镜作为衬底,进一步凸显了作品的艺术性。冯澍老师的作品细腻精美,看似只是单纯的仿生创作,实则散发着强烈的人文情怀。
2.3陶艺创作中玻璃材质语言
玻璃的无瑕和神秘,它也是艺术家的创作手段之一。玻璃和陶瓷都属于硅酸盐材料,在许多方面也有着相同的属性,并且两者形态相似,成型工艺也几乎无异。玻璃的纯净无瑕、冰清玉洁也为陶瓷的质朴增添了一份灵性。
美国克里丝蒂娜·波丝维 (Christina Bothwell)的作品《当你入睡》,就是将铸造玻璃与乐烧泥结合在一起,她被出生、死亡和新生的过程以及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东西所吸引,通过试图捕捉那些“不可见”的特质来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惊奇感。她的作品是用各种材质将角色和角色融合在一起,每个玻璃角色都会有一个透过玻璃的镜面观看的更小的角色。她把那些残片看成是自己的灵魂,它们在滋养着自己的潜力,在成长着新的、更好的自己。玻璃材质和陶瓷的组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觉,使欣赏者对作品的主题产生了无限的联想。
3.现代陶艺创作中综合材料的作用
现代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综合材料的介入给现代陶艺创作带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综合材料能够丰富陶瓷语言美感;其次,综合材料能够提升现代陶艺观念与内涵的语言表达张力;最后,综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材质语言特性为艺术创作服务。
3.1丰富陶瓷语言美感
现代陶艺通过与不同的综合材料结合,将其优势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改变了传统陶瓷材质上的单一性,扩展了陶瓷语言艺术,并在满足人们审美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更充分展现综合材料运用的优势。澳洲艺术家托尼·沃伯顿利用黄铜钉子将古时候的陶瓷碎片缝合在一起,而综合材料的使用贯穿艺术家的作品之中,打破一种既定的范式,便能诞生一种新的模样。
3.2 提升陶瓷的语言表达张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艺术家们开始重视对艺术作品观念与内涵的表达。综合材料的结合使得材料自身的艺术特征得到强化,使得作品产生新的审美特征,展现作品的更多内涵。美国艺术家瓦尔特·麦康科纳尔的《修建》,将没有烧制的陶泥放置于圆柱形的塑料薄膜内,并在薄膜上方安装烤灯对陶泥长时间照射,随着温度的升高,陶泥中潮湿的部分水分蒸发依附于薄膜上,使塑料壁上产生雾气,而凝聚的水珠形成水流又重新回到泥土之中。作品是艺术家关于人和过程之间的一种思考和忧虑,引发人们的深思与反省。
3.3发挥多种材料语言特性
现当代陶瓷艺术家们大胆地运用了多种材料,使得现代陶瓷艺术语言呈现出开放、多元、自由、个性、互动、前卫的特点。有人喜欢用木材与陶泥结合,表现出一种朴素而又平静的气息;有人喜欢用金属与陶泥结合,用冷酷的金属和陶土的温暖形成了一种神奇的效果;有人经常用树脂与陶泥结合,运用雕塑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虚幻的、穿越时空的艺术特征;这些材料的介入都遵循着与陶瓷材料互补的原则,才能使得陶瓷艺术作品更加熠熠生辉。
4结 语
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创作方式大大丰富作品的外观质感,并且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性。材料与材料的“结合”,也能为陶艺作品增添创作的独特性,同时跨越陶瓷材料本身的一些限制,提升现代陶艺观念与内涵的语言表达,充分发挥多种材质的语言特性为艺术创作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吕智强:《中国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现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2] 杨龙:《陶瓷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陆斌 :步履蹒跚的进步--论中国当代陶艺的创作[J].中国陶艺家,2006(03):60-64
[4] 白明: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J],2003(01):124-130
[5] 吕品昌:发展中国陶艺文化的建设性姿态—写在《中国当代陶艺巡回展》之前[J].中国陶瓷工业,1997(04):39-40
[6] 吕品昌,西逸:陶艺特质论[J].文艺研究,1993(03):141-148
[7] 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版
[8] [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