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科远 赵哲霏
作者简介:侯科远(1989.7)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建筑室内装饰设计
摘 要:具有“瓷国”之称的中国,一直深受国内外的推崇。而青花瓷作为陶瓷纹样变化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陶瓷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因此被称之为“国瓷”。白里透青、优雅飘逸的青花瓷纹样,展现着我国深厚的人文内涵及审美意蕴,将其融入到室内空间设计当中,不仅能够营造出独具特殊性的地方文化内容,同时也能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得到更好的融合,创设更具审美效果与东方意境的空间环境,也使得现代室内设计表现兼具浓郁的中国风范及强烈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青花瓷;室内空间;设计与表达;时代气息
1 前言
青花瓷所独有的青花元素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浸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及文化内涵,在数千年的沉淀过程中经久不衰,也被运用到许多的室内装饰艺术表现当中,形成具有“中国风”特征的意味悠长、清新淡雅的空间风格。设计者如果要想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现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就必须要不断深入挖掘青花元素精神内涵、时代价值,提出艺术元素及文化符号,进而营造更加浓郁且鲜明的室内空间氛围。
2青花瓷元素的深度分析及提取
2.1青花瓷元素之色彩元素分析与提取
首先,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荀子·劝学》、《辞海》当中,都对青花瓷当中的“青”进行了分析,也同样理解为“蓝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黑色为“玄”,黄色为“权”,红色为“喜”,蓝色为“贵”,青色在其色彩表现上能够带给人沉静、冷清之感,古人也通常运用“青云直上”来表达仕途得意,平步青云的含义;也会运用“青史留名”来表达功勋卓越;又会采用“青灯黄娟”来赞颂攻读辛勤······,从这些表达当中,我们都能够深刻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的一种热爱以及发自内心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理念当中“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其次为白色,白色与蓝色都是一种纯洁的象征,让人联想到自然界当中的白云、蓝天、海洋等等,色彩所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非常美丽、安详、冷静而又励志的。白色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白色的牛奶、羊毛的白色等等,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生活水平也会因为白色物品的多少来衡量其生活水平的高低,这也促使白色逐渐成为蒙古族人们心目当中具有吉祥含义的色彩,并象征着一种吉祥、美满的生活。而到了元朝的时候,作为蒙古族统治者对于蓝色与白色的崇拜之情,也促使青花瓷的进一步发展。
2.2青花瓷元素之图案元素分析与提取
首先,通过不同的构图形式凸显不同的思想情感,依托“取形用势”的目的,通过实物原型的规律特点,创设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表现形式。例如:依据青花瓷瓷器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特点,采用环绕衔接的形式,通过一半的图案或者是完整图案为基础,以四方连续或者是八面接章的形式经过反复的复制变化,环绕甚至自上而下形成图案的延续性,呈现出“满花装饰”的效果;又如,采用某种特定主题,借助单个纹样或者是水墨画的形式,以山水、纹样、人物等进行装饰和表达等等。
其次,融入中国水墨画中的“写意”手法来进行表达,从自然物象一直到人文景观的描绘,借助一些抽象化、具象的或者是意象纹饰、符号来进行修饰,当然,在这过程当中也仅仅只是采用简单的色彩来进行表达,而主要通过这些不同的装饰纹样或者符号来凸显情感内容。另外,通过简单的线条所描绘的纹样,在其轮廓周围运用浓淡不同的色调,表达丰富层次上的变化,让整个图案更加的饱满,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2.3青花瓷元素之文化元素分析及提取
青花瓷在其文化内涵表现上代表着一种“庄重、吉祥、喜庆与热烈进取”的精神,这种文化表现也正是儒家文化当中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自然表现。素净雅致、釉里红的深沉与艳丽和谐统一,寄托着丰富而又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寄托着我国先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在青花瓷所展现出来的纹样题材当中,内容丰富且多变,经历元、明两代的发展成熟,一直到清代,在青花瓷装饰题材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吉祥纹样”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纹饰图案。“看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各不相同且丰富多变的纹样呈现出不同的吉祥寓意,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传统图案当中所独有的吉祥寓意的内涵特点。
一首《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宛转悠扬,如诗如画,这首极具中国风的歌曲,也充分凸显了青花瓷器鲜明的民族特色及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历代的能工巧匠,将源远流长积淀下来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情感,充分融入到青花瓷器的纹样表现及外观造型当中,也寄托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审美情怀以及审美理念。“云影山光、龙凤和鸣”,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与醇厚而又质朴”的人文理想精神,也是制作者情感上的一种升华与精神上的一种飞跃。总而言之,青花造物主要源于生活,但是也同样高于生活,所展现的是神奇魅力和完美机理的融合,也是时代下人们共同信仰的重要产物,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再现。
3青花瓷元素在现代主题空间中的设计与运用
3.1青花瓷色彩在现代主题空间中的设计与表达
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认知上的变化,审美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不断地提升,这时候对一些流行色显得更加的敏感。针对传统青花瓷当中所运用的白色与蓝色,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并具有广泛的接受度。
首先,针对青花瓷所常用的白色与蓝色,更适宜运用到空间当中大面积的着色处理,最常见的则为背景墙、屏风、隔断、门窗等,以及用于软装的地毯色彩表现,这些内容采用清新雅致的“青花色”,能够营造素雅、明丽、幽静、雅致的空间氛围及中国韵味,而对于这样一种在大面积上采用非常纯粹的蓝白色调,并相互之间间隔使用,如同我国传统国画当中所运用的留白手法一般,能够让整个空间层次更加的丰富,也能够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点缀色上的表达。丰富而且多变的瓷器色彩,自身就是一幅非常丰富的画面。在室内空间装饰表达当中,将原有的青花瓷器作为装饰色进行陈设点缀,能够通过其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淡雅、典雅之色丰富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除此之外,将这些色彩转接到室内的其他软装之上,例如:沙发抱枕、纱窗被套等等,也能够进一步平衡相对沉闷而又素雅的空间,让整个空间色彩变得更加的丰富而又多变。
最后,借“质”凸“色”。所谓“质”也就是现代材质与材料,将青花瓷原有的色调转借到现代的一些具有光亮、晶莹剔透的现代材料当中(例如:玻璃),能够让整个空间当中更加色彩莹润、精彩怡神,不仅仅能够凸显中国青花瓷中深厚的色彩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瞬间点亮空间,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展现出简约而又时尚的现代美,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特殊体验。
3.2青花瓷纹样在现代主题空间中的设计与表达
青花瓷纹样丰富而又多变,具有非常强的装饰艺术效果,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抽象纹样、几何纹样、文物纹样及民族特色纹样五大类,并且每一种不同的图案形态也都会依据时代的不同有些许转变,经过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等多因素的影响之下,青花瓷纹样逐渐形成了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当中的特殊符号语言,并被广泛运用在空间的界面表现、结构表现、家具器具等方面,并以不同的载体内容,优化着室内空间。
对于空间来说,在形成过程当中会依托不同界面组织实现,在这当中包含了墙体、顶面、隔断、地面等,设计者会针对青花纹样所表现的不同进行重新组合、分解或者以加减的手段来进行表现,并且运用设计手段巧妙的运用到室内的各个界面当中。例如:在空间界面当中的帘幕、地毯、壁画、地面等都可以成为青花纹样的表现载体。对于青花纹样表现来说,不仅仅可以采用二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采用三维的形式结合空间结构进行表现。这些不同的形式也都会出现在室内空间的不同节点部位,例如:室内空间的横梁之上,室内空间的柱子之上等等,进而促使空间当中的结构增加一定的厚度,形成圆雕、浮雕等不同的立体效果。
室内空间当中运用青花纹样,可以采用不同的题材和形式,例如:植物纹样、动物纹样、诗文纹样等等,在这些纹样也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美好寓意内容,例如:植物纹样当中的莲花纹样、松纹样、牡丹纹样、梅花纹样等等,表达的是圣洁而又高贵的特点,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这些内容可以在不同主题空间当中,依托主题空间所想要表达的主题特点、要求与意境、环境特点,对几何纹样进行重新增减或者做些许变化调整,形成不同的且外形优美具有极强装饰性的纹样,进而在空间中进行表现。另外,也可以对这些纹样直接运用到室内空间的不同界面表现当中,提升空间的品位,增强空间的时代感与历史文化感(如图1,2)。
3.3青花瓷文化在现代主题空间中的设计与表达
青花瓷纹样及特点不仅仅在其外观形式上会带给受众一定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会依托自身表达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青花瓷纹样、色彩及造型会依托民族心理对其所表达的特殊情感,带动并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审美记忆,通过现当代的设计表现手法,如:取舍、叠加、夸张、归纳、象征等,将所表达的元素融入到主题空间表达中,获取全新的形象与意境,实现对“意”的思想传达。例如:在北京奥运阶段所建设的奥运支线北土城站就是运用了青花元素独有的形式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向全世界传达着我国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带给全世界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4结论
综上所述,青花瓷元素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瑰宝,也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理念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现代设计表现手法将其融入到主题空间当中,能够凸显强烈的中国文化韵味,表现出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及面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及丰富的内涵底蕴。
参考文献
[1]现代室内设计中青花元素的运用分析[J]. 杨柳青.佛山陶瓷,2022(11).111-113
[2]陶瓷青花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刘渊.中国建材科技,2016(06).155-156
[3]浅析陶瓷青花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纪传勇.陶瓷,2021(12).87-88
[4]创新思维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郭宇佩.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