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索

2024-07-05 20:40王丹桂
关键词:音乐作品初中生中华

王丹桂

摘?要:新时期,我国教育不断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旋律,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本中不仅包含着大量音乐专业知识、技巧,还承载着大量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目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围绕课本中的音乐知识点与技巧进行教学,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挖掘音乐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热爱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合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音乐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4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音乐教学以及青少年培养的重要性。仔细研读音乐课本,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能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们通过音乐去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并深层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学习兴趣。

一、转变教学理念,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由于我国实施应试教育,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活动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今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初中音乐课程从安排时间、重视程度上都获得了一定提升。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顺应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层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情感等内容。初中音乐课本中包含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发挥音乐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初中生对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打破了以音乐知识传授、演奏技巧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初中生参与课堂互动。让初中生通过音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通过音乐课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音乐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人生态度与思想意识。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音乐教学忽视了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表演时缺乏情感,而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加深初中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音乐表现力与理解力。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纳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设计有效落实,避免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不应该是即兴的,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落实教学。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纳入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活动。由于以往初中音乐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缺乏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条理,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教学时间安排并不合理。现下,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比如说教学《祖国颂歌》单元。本单元中包含了《歌唱祖国》《听乐赏画》《红旗颂》《在灿烂阳光下》等爱国音乐作品,作品中包含了创作者对祖国、人民的真挚情感,也包含了中国人民渴望独立、渴望和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可以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唱祖国》等歌曲;

2.能够背诵歌词、理解歌词,结合单元主题去深入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从而能够有感情地唱诵歌曲;

3.了解歌曲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油然而生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师可以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纳入教学目标,从而结合教学目标去安排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初中生们也可以教学目标去思考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意识到单元学习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而针对性地展开学习。

三、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整合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音乐课本中有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深入研读课本,从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融入教学设计。借助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让音乐作品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初中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并能够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唱诵作品去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音乐育人的重要目标。

比如说,在《听乐赏画》一课的教学环节,课本上展示的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油画以及《红旗颂》,这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创作者对祖国、对国旗的热爱,油画与歌曲都展现了气势磅礴、宏伟庄严的神圣时刻,也同时表达了对我国革命战士奋不顾身的赞颂、对新中国未来繁荣富强的美好期许。教师在教学音乐作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开国大典》《我和我的祖国》等影视作品片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对课本中的画面、音乐情感有深刻理解,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创作者们的情感及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爱民、对美好与和平的向往等思想。鼓励初中生反复唱诵爱国歌曲,品味其中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初中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人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先烈们为国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争取在祖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不同于文字,以唱诵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同时也通过唱诵的方式流传下来,随之传承的是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暗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能够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音乐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与其他学科结合,推动传统文化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通过长期劳动、生活所凝聚的优秀智慧与思想结晶,是历史与社会发展长河的缩影,音乐作品随着历史与社会发展,形成不同风貌。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音乐演唱技巧,还需要通过分析作品创作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让学生们去思考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深刻认识作品及创作者。通过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可以结合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配以旋律。作品诗意清晰,旋律质朴,情感真挚朴实,彰显了朴实、真挚、情谊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王维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中生们对其生平、作品有所了解,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作者的优秀品质。在此基础上,讲述“叠”在古代音乐作品中的含义,引导学生们去了解古琴及更多古代乐器,了解乐器的制作以及发声原理,从而深刻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学生通过古代音乐作品的学习与古人展开“文化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与历史、政治类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政治社会知识的基础上,去思考音乐作品及创作,通过解读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品味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组织实施乡音教育

初中音乐作品中有大量民歌民谣,每个作品背后都凝聚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音乐作品也因为地区不同有着不同特点与魅力。以我国的戏曲来说,就包含了京剧、川剧、豫剧等。对于初中生而言,家乡是其出生、成长的地方,对家乡文化大多比较了解。教师可以在音乐作品教学活动中融入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创作年代以及表达的民族情感。鼓励学生通过家长去了解家乡的文化发展历程,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比如,在教学《神州音韵》时,单元中包含了四川民歌《采花》、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侗族民歌《蝉虫歌》等。教师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民族人民的表达情感方式、擅长的乐曲及舞蹈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流传的民歌小调也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去了解本土音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们去了解当地人民传唱的歌曲及通过歌唱抒发的情感。如班级很多学生了解《茉莉花》,该作品是江苏民歌,起源于扬州,最早为扬州清曲,后来经过历代传唱者的加工,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茉莉花》;该作品流传久远,十八世纪末已经流传到西方。通过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可以促进初中生提升民族自信与自豪感。鼓励学生们通过深入了解乡土音乐去思考民族情感,能提升初中生对家乡及家乡人民的感恩之情。鼓励学生传承先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能够将音乐作品与历史发展、文化交流联系起来,使学生认真学习与传承下去。还应鼓励学生们再创作,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鲜血液。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此类乡音作品、乡音资源组织实施拓展教学。通过前期的音乐教学。学生基本可以认识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形式,理解音乐作品当中涉及的民族情感,在这一基础上引入乡土音乐,可以让此类情感有效细化,并具体到学校所在区域的风土风貌、发展历史、风俗习惯等,这对学生情感意识、乡土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六、组织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音乐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达到放松的目的,也能够通过音乐去发现美、感受美。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喜爱的音乐作品,音乐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练习与知识学习,还包括了音乐表演学习与训练。教师可以抓住实践机遇,组织音乐活动,可以是参加本土音乐节活动、组织校园音乐会、参与社区表演活动等。运用音乐表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让更多人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初中生们感受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组织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音乐节目,如击鼓传花,让学生们在趣味游戏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社区养老院参与敬老活动,带领学生们到社区与老人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喜爱的作品及音乐形式。通过调查发现,老人们对本土戏剧以及一些传统音乐作品比较感兴趣,这也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音乐作品、演出服装等,教师可以用照片、视频记录下来,并发送到校园公众平台。一方面,让更多人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传统音乐形式,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各界人士不忘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老人们提供帮助。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音乐表现力更能够让学生们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责任意识。

初中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校园活动等,鼓励学生们参与音乐表演,通过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传承自信。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纳入音乐成绩考核,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音乐文化传播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全体参与度。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对于音乐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整合,深入挖掘教材当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实现音乐与多学科结合教学,组织趣味的音乐实践活动,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提升音乐教学多元化与趣味化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教师教育论坛》2023年第2期。

[2] 朱悦、吕丽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途径探究》,《知识文库》2022年第19期。

[3] 高秋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课程资源》2022年第9期。

[4] 陈艺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研究》,淮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5] 金娜娜《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1期。

[6] 牛琴、刘晓娟《基于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川江号子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初中生中华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