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不仅可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参与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缺乏地方文化融入、文化适应性不足以及活动设计缺乏灵活性。生活化体验融入、创意性互动设计、地方文化融合和外部机构合作等策略,可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学习体验,促使传统文化在其成长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环境创设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59
在幼儿园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使其成为启迪心智、培养品格的有力工具,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通过深入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结合创新性的环境创设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引导幼儿在欢乐成长的同时,亲近、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这一传统文化体系融合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彩的艺术、独具特色的传统礼仪和深厚的道德底蕴。其核心理念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被视为典范之一。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倡导“仁爱”“忠恕”等伦理准则,形成了深刻的道德体系。这一思想理念对中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勤劳、守纪守法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提倡顺应自然、宽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哲学思维,也在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种追求和谐、超越尘世的理念,为中华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不仅传达了哲学思想,也以简练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在文学领域,唐诗宋词、古典戏曲等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达着人们对爱情、家国、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同样,传统节庆和礼仪更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表现,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传统节庆和礼仪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合家团聚的机会,更传承了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
1.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中的融入,具有传承传统美德的价值。这种传承不仅是对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美好品德的传递和弘扬。
通过经典故事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孝亲、尊师、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幼儿园环境的渗透,能够培养幼儿对这些美德的认同感。这不仅让他们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更在其心灵深处埋下品格养成的种子。此外,传统游戏和节庆仪式为幼儿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机会,使传统美德在实践中得以强化。例如,传统游戏中的团队协作和礼仪规范,以及节庆仪式中的家庭团聚和感恩之情,都为幼儿提供了塑造品格的机会。幼儿亲身参与这些活动,使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强调,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仁爱”“诚信”等道德准则,通过节庆仪式,被实际而生动地展现。例如,在春节的庆祝中,让幼儿领略到传统的拜年礼仪,感受到亲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对亲情、友情、师情等美好关系的理解和珍视。
2.整合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融入,有利于对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拓宽了幼儿对文化知识的视野,更实现了文化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通,为幼儿打开了全面学习的大门。
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传统文学、历史、游戏等元素被融入日常学习中,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入浅出的文化渗透,拓展了幼儿的认知,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促进了家庭对文化的传承。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幼儿。例如,家长可能会选择与孩子一同阅读传统故事、传授传统游戏规则,使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以体现。这种家庭参与不仅强化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文化知识,也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为亲子互动的纽带。并且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还加强了社会对文化的重视。幼儿园通过各类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传统手工艺老艺术家等,为幼儿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文化学习体验。这让文化教育更具权威性,也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华传统文化。
3.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参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参与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通过互动式的活动设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参与感,使其在快乐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以传统戏剧为主题的绘画等互动式活动,幼儿得以展示个性和发表见解。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文化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参与其中。例如,可以让幼儿观看传统戏剧片段,然后以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剧情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参与式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培养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其次,在参与中幼儿深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创新能力。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幼儿在实践中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例如,通过参与传统游戏、模拟传统仪式等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地方文化的融入
幼儿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创设,虽然旨在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却面临一个明显的问题——缺乏地方文化的融入。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创设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一般性对待,即未能深度挖掘和体现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
幼儿园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往往停留在一般性的传统节日、故事和手工制作上,而忽略了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这让幼儿在文化学习中难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丰富性,限制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同时忽略地方文化融入可能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丧失。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更直接地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加文化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但缺乏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使得文化教育显得过于抽象和远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降低。并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俗,而将这些元素融入文化创设中,可以使幼儿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忽视地方文化的存在,会使得文化教育变得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幼儿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
2.文化适应性不足
在幼儿园环境中,中华传统文化应用时普遍存在文化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元素的选择和传达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导致一些传统元素难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融合,从而降低了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在文化创设中,教师往往选择一些抽象、古老的传统元素,这些元素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古代的礼仪、经典故事等内容,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得文化学习显得过于陈旧和脱离实际。在此基础上,传达的方式也未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使得文化内容难以被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往往包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思想,但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如果在传达方式上未经过适当的简化,就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理解,失去了文化教育的本来目的。最后,教师未能考虑幼儿群体的多样性也是造成适应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幼儿园中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兴趣有很大的差异。若未能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文化创设中可能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使得部分幼儿无法找到文化学习的共鸣点,影响了文化教育的效果。
3.活动设计欠缺灵活性
在幼儿园中,部分传统文化活动的设计存在活动性欠缺灵活性的问题,过于固定的设计限制了幼儿在参与中的发挥,阻碍了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发展,从而制约了文化教育的效果。
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设计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往往沿用传统的形式和方式,使得活动在重复中失去新鲜感。这种固定性不仅使得幼儿在参与时缺乏新奇感和探索欲望,也限制了他们在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的空间。相比之下,更加灵活多变的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次,缺乏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可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单一,无法全面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创造力和主动性等多方面素养,而固定的活动设计难以覆盖这些方面,使得文化教育变得狭隘。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1. 融入生活化体验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不仅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深刻关照。这一策略以“生活化体验融入”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让传统文化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融洽的教育氛围。
可以利用富有仪式感的传统佳节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模拟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引导幼儿参与制作传统美食,如汤圆、粽子,让幼儿在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对美食的好奇心,更让他们在亲手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生活化体验的融入也可以通过经典故事的讲述和表演实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著名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典故。并通过角色扮演、小剧场等形式让幼儿亲身参与,让故事情节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创意性互动设计
创意性互动设计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项重要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享受学习的乐趣。
游戏化设计是创意性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文化游戏可以通过制定丰富多彩的规则,融入中华传统元素。这些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更让他们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通过设计传统游戏比赛,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游戏的独特兴趣,使他们在欢笑声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创意中。幼儿可以亲手制作传统面具、剪纸、扎染等工艺品,从而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3. 融合地方文化
在幼儿园环境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应当着重考虑地方文化,引入当地特色,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幼儿在学习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地方文化的融合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往往抽象而古老,有时对幼儿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通过引入当地特色地方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具体、更有趣味。例如,如果是在南方的幼儿园,可以结合南方地区的传统元素,如渔船、园林景观等,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地方传统节庆的融入,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节庆,这些节庆既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比如,在某个地方的传统庙会中,可以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舞狮、传统戏曲表演等,让幼儿在参与当地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4.与外部机构合作
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传统文化传播室,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外部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个传播室中,幼儿园可以收藏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实物和图片资料,为幼儿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例如,展示古代书画、传统工艺品、传统服饰等,通过观摩这些实物,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还可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等参观学习活动。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场所,如博物馆、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等。这样的实地参观不仅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样还可以举办研学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幼儿进行讲解。例如,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艺术家等举办讲座、展览,使幼儿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总之,在传统文化的怀抱中,我们期待幼儿园环境创设能为孩子们绘制一幅丰富多彩的成长画卷。生活体验、创意设计、地方融合和外部合作等策略将为幼儿们打开认知的窗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郭中然、刘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2] 刘培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索》,《成才之路》2023年第17期。
[3] 江兴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年第6期。
(郑倩倩,1993年生,女,汉族,山东阳信人,大学本科,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