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由此引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步骤。在实际探索中,笔者选择《盛唐气象》作为探究主题,让学生们利用各种资源参与探究。研究成果显示,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可见,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问题导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30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侧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教学与现实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然而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不再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需求。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都很低。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往往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探究和主动学习的需求。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本研究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的《盛唐气象》为例,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这些探讨能够为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重焕生机。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无论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还是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凡是提到唐朝,一定会使用繁荣强盛等形容词,让学生在无形中被迫接受“盛唐”这个设定。尤其是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编者用了第3课和第4课两课的篇幅来着重描述大唐盛世的繁华,比如:繁荣的经济、广泛的民族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和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等。如此这般,唐朝的强盛就成为学生的既定认知。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很多教师都会用表格归纳或者默写填空等方式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但事实是填鸭式的灌输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如果本堂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话,教学效果会有何改变呢?
于是,笔者截取了课本插图进行放大处理,而且特别补充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两次求亲最终迎娶大唐文成公主的故事。当这些图片和文字出现在PPT上时,学生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了过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笔者抛出了问题:“盛唐也需要和亲吗?”这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出奇的好,每个学生都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以前沉闷的课堂氛围发生了改变,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每个人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通过问题设定、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被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强调学生主动性
教师需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引导其自发地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并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突出问题导向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倡导合作学习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合作,通过互动和共同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4.强调多元评价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成果展示、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评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
1.引入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之一是引入阶段。教师应通过引用相关真实案例、图片或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提问和探索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之二是提问和探索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主查找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解决问题和总结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之三是解决问题和总结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然后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4.反思和评价阶段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步骤之四是反思和评价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探究的主题选择与设定
1.探究主题选择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题选择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正确选择和设定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盛唐气象》这一章节,主题选择可以围绕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面展开探究,以全面介绍盛唐时代的社会气象。
2.以《盛唐气象》为例的探究主题设定
本章节的探究主题为“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这一主题,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现象,并对历史发展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与探究方向选择
1.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与操作方法
小组合作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在选择探究方向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以便更好地促进合作与探究。
2.探究方向的选择与案例分析
针对本章节的探究主题,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四个方面展开探究。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政治方面可以关注盛唐时期的政府组织形式和政策措施,经济方面可以研究盛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和国际贸易。
以盛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为例,展示探究式教学的核心阶段。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盛唐还需要和亲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历史上的和亲案例和和亲类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分析“盛唐时期的公主和亲属于哪种类型”。然后,播放《大唐长安》视频,继续问学生:(1)除了和亲,当时唐朝还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2)这些民族政策对当时唐朝的发展和后世的大一统有何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盛唐的民族政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民族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统一、维护统治”,最终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资源的利用与研究讨论
1.资源的利用以及案例分析
在进行探究实践时,资源的利用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文献、历史记录等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盛唐时期的理解。
2.研究讨论与成果分享
在探究实践过程中,研究讨论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整体研讨等形式,促使学生加深对盛唐时期历史事件的理解。在完成探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其他同学也能够从中获益。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在《盛唐气象》的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在知识学习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唐代的气象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史书、查阅资料以及实地探索等方式,让学生们不仅仅了解唐代的气象特点,还深入思考了历史背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盛唐时期的气候变化原因时,学生们不仅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思考,还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再次,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实地调查发现,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倾向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呢?下课之后,笔者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深刻的认识。
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预设问题。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超出预设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原有的教学进程。针对这种突发情况,我们绝不能一味批评否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而是应该耐心地询问他们的想法。这样既能保护、鼓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自然合理地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标》强调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地位:我们不是“复读机”,而是“促进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鼓励学生提问,将学生的不敢讲变为敢讲,将敢讲变为讲好。我给教师们提个小妙招,当你忍不住自问自答时,可以默数个“1、2、3、4、5”,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
再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笔者按部就班地上课,课堂氛围就是枯燥乏味的,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但是“意料之外的放纵”却让学生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堂课就“起死回生”了。
这节课的经历提示笔者,作为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都进行充分研究,研究新《课标》、研究学情;在每节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反思有无刺激学生动起来的“热点”,这样才能不断实现教学相长。
最后,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比如,文中这节课就使用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教学素养的提升更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发展。比如,文中这节课就使用了崔明德先生关于古代和亲分类的理论。笔者在课堂中表现出的语言肯定和眼神肯定,都是应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将信任传达给学生,这种正向的肯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并不断尝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课堂中。这能加深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感,真正实现双赢。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研究只关注了一个教材的一个章节,在其他章节和教材中的应用效果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其次,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学校差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考察。比如,对于某些学校的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再次,课堂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考试压力大的情况下,教师可能无法完全展开探究式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佳丽《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第9期。
[2] 匡开权《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进展:科学视界》2020年第11期。
[3] 王翠芳《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年第4期。
(刘海霞,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教育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