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通过传承与融合、创新与融合、实践与融合等原则,文章揭示了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路径。具体而言,传承原则强调对核心价值观的传达,创新原则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相结合,而实践原则注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通过这些对原则的贯彻,中职语文教学得以在传统文化的底蕴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教学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2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如何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挑战。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良好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科内涵的丰富性,更涉及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具体内涵包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言传身教、习俗礼仪、宗教信仰等多种形式,将一代代人的经验、智慧传承下来,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中蕴含着对人生、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准则。同时,传统文化还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情感的表达。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手工艺和建筑艺术,这些技艺不仅展示了民族工艺水平,也传承了先人对自然、生活的敬畏和理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更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原则
1.传承与融合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理念在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语文学科,并强调对核心价值观的有意识的传递。透过对古代经典文献和传统礼仪的深入剖析,学生得以沉浸在中华文化体验之中。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的差异,激发学生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使其真切把握传承的深邃内涵,并为当代语文学科注入新的活力。传承与融合原则的实践使教学过程更富启发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塑造民族认同和培养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古代经典、传统礼仪等元素,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进行对比分析,则激发了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2.创新与融合原则
创新与融合原则核心理念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相融合,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供坚实基础。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传统文化的静态传递,而是积极引入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相互交融。通过引入现代文学、科技等前沿元素,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这种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将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相连接的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现代价值。教师在实施创新与融合原则时,更注重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育工具等手段,教师能够使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生动的魅力。
3.实践与融合原则
实践与融合原则强调了中职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深度结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使其真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论学习,更关注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如何运用语文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方式,学生得以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使其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更为深刻的体验。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使传统文化不再仅仅是抽象的课堂知识,而是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应用。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实际动手的能力,使传统文化在学科学习中焕发出更为真实的生命力。实践与融合原则的贯彻有助于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1.价值观传承与形塑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对进行价值观的传承与形塑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体系,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理念,其中的孝道、仁爱、忠诚等观念贯穿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语文教学对这些价值观的渗透,能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品格基石。这一融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传承。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古代文学、传统经典,能够深刻理解孝道敬老、仁爱他人、忠诚守信等传统价值观的内涵。这种内化过程使得这些价值观能够贯穿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在学科学习中得到应用,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样的品格塑造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文化认同感的塑造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形塑具有显著的意义。通过学习和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知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逐步建立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通过对古代文学、历史故事、传统艺术的学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丰富的语文学科中得以深化。这种感知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真实理解,从而建立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认同感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身份认同,更是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的源泉。当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就更容易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形象,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力。
3.语文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知识体系,为语文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语境。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学作品、古代经典,学生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培养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融合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语文学科体验。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丰富表达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古代经典中包含的优美语言和文学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度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语文的独立见解和审美鉴赏能力。这样的提升不仅仅停留在语文学科内部,更为全面的素养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业和职业的挑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类文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难点
1.教学融合力度不足
教学融合力度不足主要源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首先,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古代的经典文献、文学作品为主,而现代语文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和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整合传统文化时,往往面临如何在短时间内涵盖丰富而庞大的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这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可能仅仅成为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而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深入展开。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是影响融合力度的因素。传统文化注重思辨、体悟,而现代教学更强调实践、互动。教师可能会发现,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降低了融合力度。
2.教学融合模式滞后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滞后可能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在一些中职学校,由于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的匮乏,教师难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而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通常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在线资源等现代技术,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育资源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一些学校可能缺乏专业的教育技术支持,导致教师难以融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适应现代教学手段,发挥传统文化在多媒体、互动式教育工具等方面的融合潜力。
3.缺乏融合评价体系
缺乏融合评价体系确实是在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以及在语文学科中的创新表现,评价相对较为单一和模糊。传统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注重思辨、内涵,更偏向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因此,学生可能会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而未必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其次,对于学生在现代语境中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评估手段相对匮乏。现代社会对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理解和写作水平上,更强调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社会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而现有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举措
1.深度挖掘中职语文教学文本内容
通过深度挖掘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内容,包括课文、教材等,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仔细剖析和传达,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深入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以春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春节的相关知识,如传统的节庆习俗、风俗文化、家庭团聚等,设计与春节相关的文本材料,如春联、对联、春节祝福语等。通过解读这些文本,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水平,还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比如对吉祥、幸福的祝愿,对家庭团聚、亲情的重视。其次,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关于春节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或家庭传统,表达对春节的理解、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这样的写作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2.科学设计诗词教学和创作活动
设计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是促进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有力手段。通过巧妙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度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句子,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构思自己的诗词。其次,进行创作指导,鼓励学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人生哲理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诗词创作中融入对这些主题的思考,使其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在展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让同学们欣赏并互相交流彼此的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还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到更多创作的灵感和技巧。
3.拓展课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拓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在更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全面积累与应用。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文学、历史书籍、电影等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观看。可推荐一些经典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以及历史名著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传统戏曲演出、参观博物馆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拓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多元认知。
4.建立传统文化数据库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数据库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一环。数据库将集结丰富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资料,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多样化、权威的素材和参考资源。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献的整理和分类,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传统文化资料,深入学习其中的知识、思想、价值观等。其次,数据库要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风采,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提高信息的吸收和记忆效果。此外,数据库还可以设计互动功能,包括在线讨论、学生作品上传等,使学生能够在数据库平台上展示和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作,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学习平台。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之道,提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文素养创造更为有力的教育环境。经过融合了传统文化的中职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领域不仅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能够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层面获得启迪,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舒婷《从理解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作家天地》2020年第1期。
[2] 张晴晴《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7期。
[3] 黄锦强《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考》,《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50期。
[4] 高彩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探索》,《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2年第1期。
[5] 毛建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12期。
(杨丽琼,1989年生,女,藏族,云南迪庆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