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国而谋

2024-07-04 00:00:00韩生学
啄木鸟 2024年7期

有人想不明白,我不在公安系统,也不熟悉公安工作,写的也不是公安题材,更不是什么名家,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能在著名的大型公安法治文学期刊——《啄木鸟》杂志上连续发表作品,而且每次都是突出位置的“封面头条”?

的确,自2015年始,我已连续在《啄木鸟》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中国人口安全调查》《中国剩男剩女调查》《大国养老》《大国村治》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还先后入选《新华文摘》《21世纪年度报告文学选》《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中国报告文学精选》等多个选本。

于是,有人问我,有什么奥秘?抑或有什么内幕?

我毫不犹豫地说:无他,完全是《啄木鸟》杂志心怀“国之大者”,为家国而谋,让我遇见了“最美”。

我与《啄木鸟》杂志的第一次“遇见”,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众所周知,这次全会,作出了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决策——全面放开二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失独、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少子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人口安全构成了威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加入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工作过程中,我在亲眼见证了计划生育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既牵涉千家万户,更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计划生育工作者和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问题用文学的样式呈现出来。于是,我萌发了写作“人口安全系列”报告文学的想法。我马上动笔,第一部作品就是关于失独家庭的。我从采访身边的失独父母开始,由全市,到全省,再到全国,先后采访了100多位失独父母,搭建了《家殇——中国“失独家庭”及共和国特别扶助报告》(后定名为《中国“失独”家庭调查》)的基本框架。正在这时,湖南省作家协会征集重点扶持作品选题,我的这部作品顺利入选,并在作家网上公示。

这个公示引起了《啄木鸟》杂志的注意。杂志编辑通过湖南作协要到我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我,说《啄木鸟》杂志有一个栏目叫“非常关注”,专门刊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告文学,我的这个选题符合栏目的定位,正式向我约稿。

《啄木鸟》杂志?约稿?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当然知道《啄木鸟》。如此一家著名文学大刊,竟然向我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约稿,我当时的感受,简直像做梦。

原来,《啄木鸟》杂志主编杨桂峰凭着媒体人的高度敏感和文学大刊主编的责任担当,早已开始关注中国人口安全问题,认为应该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努力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她一直期盼着这样的作品,也在寻找着这样的作家。

得知我正在写作这类作品,她马上安排编辑与我联系,同时,对我的采访、写作、构架、主题、表达,等等,均进行精心策划,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我写作的全过程进行悉心指导。按照杨主编的要求,我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作品里,我向读者呈现了中国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现象可能引发的养老压力并对中国的人口安全构成威胁,以及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呼吁全面放开二孩生育。

要知道,此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二孩政策”还没有出台,《啄木鸟》杂志决定在当年第11期刊发我的作品,不仅体现出策划的前瞻性,把准了时代的脉搏,更是一种大刊的担当。

我在写作时还不免担心,作品能不能如期刊发?刊发时会不会删减一些内容?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全面放开二孩。而此时,《啄木鸟》第11期已经排版付印了。

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两天后,即2015年11月1日,第11期《啄木鸟》正式出版,报告文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作为封面头题隆重推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文学界回应“二孩政策”最快速、最及时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也应该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呼吁“二孩生育”、关注人口安全的报告文学作品。

后来,杨主编告诉我,之所以这篇作品发表得这么及时,是因为我的作品与《啄木鸟》杂志长期以来对中国人口安全问题的关注不谋而合,是因为我和《啄木鸟》这本杂志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认同。正因这样的“不谋而合”,才使她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颁布前几个月就作出了刊发这篇作品的大胆决定;正因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认同”,才使我的作品能够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际,及时、快速、完整地发表。

作品刊发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社、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新华文摘》转发、《新民晚报》连载、《北京日报》选载,我还受邀前往北京大学参加“人口与未来研讨会”。

作品发表两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修正案指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自此,“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我在作品里的强烈呼吁成为了现实。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的刊发,虽然产生了一些影响,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杨主编仍然觉得不够。她认定这是一个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好选题,也是一部为一个时代立传、为一段历史写真的好作品,于是,她又指导我对作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打磨,形成26万字的单行本,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

单行本出版后,举行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十分成功,多家央媒来到现场进行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还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图书销售也一度排到当当网的前列。更让我意外的是,很多地方的基层计生部门将此书作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邀请我前去授课。国家卫健委、民政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还特邀我列席相关会议,共同探讨中国人口、失独、养老等问题。

这,便是我与《啄木鸟》杂志的第一次“遇见”。

第一次“遇见”,就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和沉甸甸的收获,让我遇见了“最美”。

第一次“遇见”后没过多久,我们又有了再一次的“重逢”——我的“人口安全系列”第二部作品《中国人口安全调查》在《啄木鸟》杂志“非常关注”栏目发表。

2015年12月,趁来京参加人口与未来研讨会之机,我走进了啄木鸟杂志社。与杨主编第一次面对面,我们不约而同地又谈到人口安全问题: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要素,也是大国兴衰的关键性因素,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们都能列举出不少身边的事例,这些事例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前威胁中国人口安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

杨主编热情鼓励我,继续写下去,打造“人口安全三部曲”。

带着杨主编的嘱托,从北京一回来,我便着手“人口安全系列”第二部作品的采访与写作。

正值“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一年,我深入广大育龄人群之中,听民声,观民情。令我大为震惊的是,中国人口在经过短暂的“放开二孩”的“兴奋”之后,便渐渐沉寂了,人口出生率远没有达到预期,出生性别比、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安全问题依然凸显。于是,我写下了《中国人口安全调查——“全面二孩”周年回眸》。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这篇作品在《啄木鸟》杂志2016年第10期作为封面头题推出。

作品发表后,同样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并收入当年的《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多篇“报告文学年度综述”均将其作为重点作品列入。

这次“重逢”后,杨主编再一次鼓励我,继续大胆往前走,写下去。于是,又有了《中国剩男剩女调查》《大国养老》等作品的问世。

2017年的国庆长假,我陪同家人在外旅游,杨主编打来电话,说想在2017年第11期发表《中国剩男剩女调查》,因为这个月份有一个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的“光棍节”——11月11日。

的确,“剩男剩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给本已严峻的人口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杨主编准备在这一期刊发该作品,其目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接到杨主编的电话,我顿感压力山大,因为我的作品尚未定稿。如今已经进入10月,第11期杂志一般在10月下旬就得付印。这可怎么办?其实,杨主编早就给我交代写作任务了,我也在断断续续写着,只是那段时间杂事太多,还来不及仔细梳理,一拖就拖到了国庆。如今,主编催稿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要辜负杨主编的一片苦心了。然而,杨主编却说:“再给你几天时间,国庆节后无论如何发给我。相信你行!”

我被杨主编的宽容与信任深深感动着。带着这份感动,我抓紧时间,旅游大巴和宾馆都成了我的写作场所。其间,杨主编多次询问写作进展,还帮我到处查资料,中国的、世界的,带普遍规律的、有个案特征的,等等,一路与我探讨,一路做着指导。看来,杨主编的这个假期,也根本没有休息。我知道,她之所以催得那么急、盯得那么紧,皆因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也是一部事关中国人口安全的作品,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迫使她必须用心、用力、用情,把这部作品策划好、指导好、打磨好。

七天的国庆长假结束,当我乘坐的航班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时,我写下了《中国剩男剩女调查》的最后一个句号。凌晨3点,我迫不及待地把稿件发给了杨主编。

作品如期在《啄木鸟》杂志2017年第11期刊出,又是封面头条,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2000年开始,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国情最为复杂的国家,且与空巢、高龄、失能相伴。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养老》的写作与发表,更是牵动着杨主编的心。她嘱我再一次深入采访,再一次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将中国老龄化问题呈现出来。

像过去一样,在我创作的过程中,杨主编给予了我太多的帮助。从采访,到写作,到完稿,她和《啄木鸟》的编辑们一直“在场”,自始至终精心策划、耐心指导、真心帮助、细心打磨、苦心编排,《大国养老》得以顺利完成,上了《啄木鸟》2019年第2期的封面头条,之后,在第3期、第4期上连载。

说到刊发这部作品的初衷,杨主编告诉我,老,是每个生命的必然,养老,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民生。作为一本关注社会的刊物,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作者,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作品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努力让老更健康,努力让老更尊严,努力让老更优质。”

三个“努力”,让我不胜感动。

自2015年被《啄木鸟》杂志第一次“关注”至今,已经过去整整9年。

我个人的这9年,是不断被“关注”的9年,是不断遇见“最美”的9年,更是不断被温暖、被感动的9年。我感动于《啄木鸟》杂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更感动于以杨主编为代表的心怀家国的大刊编辑们,他们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精心策划、悉心指导。因为有它,有她,有他们,才使我的一部部反映人口安全问题的作品得以面世,也使我在发表、出版作品的同时,完成了个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重塑。这种重塑,让我真正认识到文学的力量。

这一切,完全得益于《啄木鸟》杂志、杨主编和杂志编辑们的玉成。真的,是它,是她,是他们,让我遇见了“最美”。

我们国家的这9年,是突飞猛进、一路辉煌的9年。这9年里,涉及人口问题的生育政策,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调整。自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后,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一年后的2022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这是社会的期待,群众的期待,也是我和《啄木鸟》杂志、和杨主编、和杂志编辑们共同期待的结果。它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呈现、我们的呼吁,得到了回应。

当然,我国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专家估计,如果总生育率不变,任其发展,到2060年,中国人口可能下降到6亿。而且,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劳动力人口急剧下降、少子化趋势更加明显、男女比例失调问题仍然存在、人户分离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及方方面面共同发力,这就更离不开文学的呈现与参与。而我,作为一个关注人口安全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家,更有责任拿起手中的笔,继续为之鼓与呼。

但愿,到那时,我还能遇见最美,我们都能遇见“最美”。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