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思考
数学思维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思维生长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全过程、全场域关注,有效组织学习内容的探究与把握、思维过程的展开与参与、个体思维的监控与调整等来促进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视角观照教学,探索数学思维生长的课堂样态。
教学设计
片段一:圆规画圆,从尝试改进到挑战进阶
1.任务一:画任意圆。
(1)研学:同学们,你们用圆规画过圆吗?请尝试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2)展学:有些同学用圆规没能画出圆,猜猜他们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汇报:圆规的针尖固定好,不能移动;针尖和笔尖间的距离固定好,不能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抓住圆规的把柄,适当倾斜,旋转一周。(定点、定长和旋转)
2.任务二:画指定圆。
(1)研学: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
(2)展学:请把圆规的针尖和笔尖间的距离定为3cm,将圆画出来,同桌之间互相比较。
圆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有角;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没有角)
介绍:老子曾经说过“大方无隅”,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评学:通过画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片段二:特征发现,从知识探究到方法领悟
1.研学:(出示小组学习单)小组合作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_________小组圆的特征学习单
2.展学:汇报结论,并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结论。(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3.评学:对于其他同学的发现,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问题②和③,要强调“同圆”或“等圆”)
介绍:“圆,一中同长也”,说说“一中”和“同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从学到的知识和领悟的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片段三:拓展应用,从现象分析到本质探寻
1.研学: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组合作,从下列现象(如图1~图5)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2.展学:分别说明这些生活现象中出现圆的理由。
3.评学:你比较欣赏谁的观点?对于其他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课后思考
数学思维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处于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数学眼光培养、数学语言表达都建立在数学思维的基础上。数学思维的生长是学生经历问题挑战、自主建构、个性表达、有效迁移等多元学习过程时发生的。例如,“圆的认识”一课“研、展、评”的教学结构,融知识构建、思维对话、能力达成与精神锻造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表现性以及思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研学中经历新知生成,发展探究性思维
研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问题驱动、任务导学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高品质的研学设计要聚焦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教师要从知识本质和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需要学生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关键任务。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在画圆时,分别要求学生尝试画任意圆和同样大小的圆。任务的进阶,驱动学习走向深入。在研究圆的特征时,教师设计了“学习地图”——圆的特征学习单,为思维的生长构建了问题场域,让学生的探究走向开放和高效,促进新认知图式的构建。
研学设计还要处理好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设计往往蕴含明线和暗线。明线指向知识探究和问题解决,暗线则是方法的揭示和思想的渗透。明线与暗线相得益彰,既着眼于新知生成,又为思维生长提供持久养分。例如,在探究圆的特征时,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研究问题、准备研究工具、明确研究方法和记录研究过程与成果。这种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方法,蕴含在新知发现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探究性思维品质。
此外,研学设计还应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身操作、研究分析、总结反思。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让学生对“夺旗游戏”“车轮做成圆的”“运动员的围圈”等生活现象进行研究,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在展学中增加认知维度,让思维走向可视化
展学是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通过展学,回应同伴疑问,悦纳和批判同伴意见,修正和完善学习成果。
首先,展学并不是随机自发的,而是与“作为目标的学习”清晰链接。例如,在圆的特征的教学环节,学生所展示的成果是在精心预设基础上生成的。学生借助学习单,有针对性地展示成果。因为有目标的链接,学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也并非点状、碎片化的,而是有高度的结构化关联。其次,在展学中要处理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倾听是为了深刻理解别人的学习历程,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则是对学习成果的再确认、再梳理。例如,在引导学生画圆时,展示并讨论出现的问题,为正确规范画圆打下坚实基础。在展示圆的特征的研究成果时,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汇报结论,更要说明发现的理由。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补充完善结论,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在评学中提升元认知水平,让思维走向深化
评学是学生对自身或同伴的学习过程、结果和方法进行评价思辨。通过评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调整,更好地激活内部的元认知,而元认知的提升又会助推思维生长。例如,在展示画圆不成功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讨论画圆的注意点,从而提炼出画圆的三要素:定点、定长和旋转。在展示圆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进行补充,实现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效统一,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在研究生活中圆的现象时,让学生评价比较欣赏谁的观点,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拓宽了思维的维度。
需要指出的是,评学要做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在评学中要坚持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显性学习力评价,又要关注情感、动机、协同等隐性学力的评价。在评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另外,评学的手段要多元化,可以将评学融入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之中;也可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采用当堂作业、面批评价的反馈方式;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并记录学生思维生长的点滴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