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加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小学生喜欢数学,感受数学的“有意思”和“有意义”呢?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尝试构建“智趣相融,情理共生”的小学数学智趣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力、关注生命情怀、尊重儿童个性,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本质,通过“玩中学”“做中学”“创中学”,变革学生的学习样态,促进学生智慧与人格共生。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中“比大小”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创建理趣并重的课堂,为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趣启智:品数学之“情”[ ]
镜头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笑笑在吃月饼,她吃了多少呢?(如图1)
生:笑笑吃了这个月饼的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她是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就是¼。
师:淘气也有1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如图2)
生:可以吃[2/4]。
生:还可以是¾、 [4/4]、½等。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多。(教师相机把学生说到的分数板书在黑板上)你们的建议是不是都合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思考】上述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吃月饼引入分数比大小的学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讨论淘气吃月饼的几分之几的过程中,获得后续探究的相关数据,教学资源从学生中来,真实、自然,满足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以智涵趣:品数学之“智”
镜头2:操作比较,探究规律。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的规律。
1.比较¼和¾的大小。
师:这么多分数,我们先用哪个和¼来比呢?
生:[2/4]、¾、[4/4]。
师:大家都要来比一比。我们先比较¼和¾的大小吧。如果用1个圆片来代表1个月饼,(拿起学生桌面上同样大的2个圆片)请你在这2个圆中用1个表示出¼,1个表示出¾,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¼和¾谁大?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边说边在图上比画)¼中的1份小于¾中的3份,所以¼小于¾。
生:涂1份就是1个¼,涂3份就是3个¼,所以¾大。
师:大家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片的¼,想一想,3份是几个¼?(生:3个)1个¼肯定小于3个¼。
师:我们再看图来比一比,(图略)确实¾大于¼。
2.写分数,比大小。
师:请大家结合图3,自由地想一组分数,写一写,涂一涂,再比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全班交流。(过程略)
师:我写一组分母是8的分数,(板书:⅞和⅜)不借助图形,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分母都是8,分子7大于3,所以⅞>⅜。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进一步思考。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自己写的这一组分数,再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以及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相关分数略)在比较每一组分数大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组分数的分母都相同。
生:分子不一样。
生: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就比它们的分子。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师:真了不起!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
4.试一试:比大小(抢答)。
师:我们来做几组有意思的抢答题,填“>”或“<”,如果答对了就为自己的胜利欢呼一声。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比较的理由。
【思考】以智涵趣,通过培养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本环节,教师提供开放式的练习材料,鼓励学生自由想分数、比大小。这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每个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与智慧的生长过程,同时知识的习得、智力的提升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支撑。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规律。
1.自选材料探究½和¼的大小。
师:¼和½到底谁大?大胆猜一猜。
生:我认为½大。
生:是¼大吧。
生:我觉得是相等。
师:有三种答案,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生:我们同意¼大,因为4比2大,所以¼比½大。
生:我认为½大。因为平均分成2份的取其中的1份要比平均分成4份的取其中的1份大。
生:我认为相等。因为分子都是1,1和1相等,所以这两个分数相等。
师:理由都很充分,观点也很明确。你们能否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生:我可以像刚才那样用图表示出½和¼。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小组活动,请看活动要求。(出示图4)
四人小组每个人使用不同的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线段。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认为½大。我把第1个圆平均分成2份,涂了其中的1份,第2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1份,从图上看,½大于¼。
生:我和他的方法一样,只不过我用的材料是2个正方形,我也认为½大。
生:从图上看,我认为½里面有2个¼,我这样折一折(1张纸对折后再对折),2个¼大于1个¼,肯定½大。
师:(提问用线段比的学生)他们都是比阴影部分的大小,你比的是什么啊?
生:我比的是线段的长短。½表示的线段长,所以½比¼大。
师:刚才同意¼大的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了。
师:借助直观图,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确都能一眼就看出½比¼大。谢谢大家的讲解。
2.练一练: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出示图5。过程略)
【思考】本环节,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操作、交流,引领学生品数学之智,悟数学之美。
三、智趣相融:品数学之“理”
镜头3:拓展延伸,深化规律。
(一)欣赏感悟。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老师也来露一手,请看,我手上有1个月饼!(课件出示,如图6)
师:请认真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开始的1个圆变成了7个大小一样的圆。
生:每个圆都平均分成不同的等份。
师:对刚才这个变化的过程,你想说什么?
生:每份越来越小。
生: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多1。
生:½最大,⅛最小。
生:这些分数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师:这两位同学对数的感觉很好,看到一列数,能够说出谁最大、谁最小,并找出排列规律,了不起!大家觉得比⅕小的分数都有谁?
生:⅙、⅐、⅛。
师:比⅕大的分数都有谁?
生:½、⅓、¼。
(二)观察对比,深化规律。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这些分数,再看看黑板上这三组分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分子都是1,可以比分母的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师: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板书:分子都是1,比分母)
【思考】智趣课堂强调融情于理,以情悟理,借助学习材料的“情”感悟数学知识的“理”。本环节,在体验同1个月饼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感知分数的大小,将枯燥的数学探究变成好玩的数学游戏,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动态的探索对象。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完善、概括的智力活动过程,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智趣相融促参与,情理共生提素养!智趣课堂灵动和谐、生意盎然,洋溢着情趣与理趣,充满着智慧与理性,以“智”为“词”、以“趣”为“曲”,在师生精神交融的40分钟时光里,谱写了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