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2024-07-04 08:47晏雯丽
经济师 2024年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优化

晏雯丽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则是其发挥职能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好国有资产,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管理与运营资产的手段也相对粗放,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使国有资产的效能得到高效发挥。因此,文章分析了事业单位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优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63-02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是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并且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在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国有资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时期,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各相关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有资产的优化路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事业单位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资产使用效率可以体现资产的利用程度,因此通过对国有资产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管理,确保其充分利用,可以使事业单位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资产管理的优化应当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盘活低效或闲置资产等方式,致力于实现资产充分利用的目的。通过事业单位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运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手段,对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提升单位绩效和竞争力

国有资产优化管理可以直接促进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一方面,从经济效益角度可以增加单位的收入和利润,提升单位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直接提升单位绩效,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创新经营模式,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渠道,都离不开对资产的规范管理与高效利用,从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创造出更好的收入和利润,自然可以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社会效益而言,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非营利且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组织,合理利用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实现社会基础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也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不仅要评价资产经营与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还要评价资产使用的社会效益,以全面优化资产管理工作。

(三)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减少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加强对资产的监管和保护,防止资产被滥用、挪用或损坏,降低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业单位通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风险防范的责任和措施,加强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同时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资产的滥用和挪用。

(四)推动改革和创新

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推动改革和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现行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切实用好用活各类资产,推动事业单位的转型升级。例如通过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新潜力,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优化。事业单位在资产使用与盘活过程中,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改革,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切实执行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建设

1.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执行到位。为了把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落到实处,我国先后出台了若干国有资产管理与使用的法律法规,例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职责权限,也为资产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法规依据。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则规定,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使资产管理得到落实,从而形成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主动性。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相关细则。事业单位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立健全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方法与细则,建立一套适用于本单位资产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内容上来看,这些制度与细则主要包括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等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资产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后,事业单位要重视其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修订。

(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1.建立专业团队。首先,事业单位要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强化管理责任。其次,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使用上,要考察资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一是要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在新形势下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和挑战。二是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奖励和惩罚措施。

3.建立信息化资产管理平台。事业单位要结合当前信息化的要求,除完整填写财政相关资产信息的平台外,还要结合单位的资产规模与管理要求建立相关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监控,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这一平台可以为资产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全流程信息,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和全程跟踪。对于规模较大或资产较多的事业单位,可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推进市场化运作和资产配置

1.引入市场化机制。决定资产运行效率最根本的要素还是经济规律,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改革要求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具体而言,事业单位要引入市场化机制或参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对资产使用方式进行综合测算,例如对于外购、自建(制)、租用等方式形成固定资产进行综合考虑,兼顾其经济效益与使用频率进行综合决策,从而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创新资产管理方式,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局面,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的方式,使国有资产管理更具灵活性、时效性和创新性。

2.优化资产配置。一方面是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和发展需要,遵从成本效益原则,确保现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进行资产配置。在现阶段,对于新设单位或因机构改革重组的事业单位,要根据业务需要科学配置资产,避免前期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是结合市场需求,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结合有关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情况,在相关单位中对资产进行灵活调拨或划转,从而优化本区域或本系统内的国有资产配置。毋庸置疑,虽然理论上国有资产可由同级财政部门或国资管理部门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调剂,但是实际上还是做得很不够。在此方面,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工作,真正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动起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3.注重国有资产盘活。对于部分闲置或因历史原因由事业单位管理的资产,要综合考虑其盘活,提升资产运营效益。例如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建设完成后,往往由事业单位或政府平台公司运营,但由于单位专业度不够,无法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应综合考虑资产的盘活,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助力。

(四)加强监督和风险防控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机制。第一,在资产采购和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同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对资产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将固定资产购置、处置等环节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拒绝进行购置或处置,确保资产的使用效益。第二,加强对资产使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在财政预算中强化资产使用的相关要求。例如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准则规定,预算中要恰当反映,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时要与实际资产状况进行比对。

2.加强风险评估和防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加强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要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潜在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操作,避免出现资产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3.强化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在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中,要将其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价考核结合进来,促进资产管理落到实处。一方面,针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资产的数量、质量、使用效率、维护成本等多个方面,同时明确评价的周期、责任主体和程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中应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内容,并对前述指标赋予适当的权重,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使用,对绩效优秀的单位给予激励和奖励,对绩效不佳的单位进行督促和改进。

(五)优化路径的实施策略

1.制定实施计划。一方面,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下属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目标和步骤,确保实施策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从落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的角度出发,根据财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计划与要求切实就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梳理、盘点,进一步设计相关战略与计划方案,使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的路径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沟通和协调。事业单位要加强与财政部门、主管单位以及兄弟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推进此项工作。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优化过程中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避免出现推诿或相互指责的情况,确保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财政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与财务、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防止资产管理中出现新的问题。

3.鼓励创新和试点。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单位要鼓励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试点,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例如对于事业单位长期闲置的资产,可以积极盘活,如经上级批准公开招租。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特别是拥有较多经营资产的事业单位,应由财政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如移交给相关的企业经营,或者授权其经营,但要加强监控,可要求其建立资产经营管理系统,实现资产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降低资产的损耗,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4.定期评估和调整。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定期开展国有资产优化实施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完善优化方案、持续推进优化工作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切实保障优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取得实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事业单位日常运行,更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使国有资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事业单位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监督和风险防控,制定并实施明确的资产管理优化方案,提升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畅.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提高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J].中国机关后勤,2022(12):22-24.

[2] 刘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刘波.营销界,2022(21):51-53.

[3] 田丽.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3(06):172-174.

[4] 王玉,侯振江,王一涛.应用型高校科研能力评价与优化路径[J].职教发展研究,2023(02):076-084.

[5] 刘强安.FGRC框架构建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9(25):44.

[6] 王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3(06):175-177.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