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固定资产管理在国企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关系到国企资产的利用效率、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在国企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成为了国企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管理意识薄弱、执行力较弱、管理制度流程不规范、内控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国企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还会浪费国家资源,制约国企的发展。因此,实施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者的认知、完善内控机制等一些列措施,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本文将分析国企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以进一步提高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于国企来说更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成为国企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企资产的利用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国企改革视角下,构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在国企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国企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企资产的利用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阻碍着国企的发展步伐。如何构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成为当前国企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优化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在提高利润收益的同时,还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二、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管理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一些国企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此外,部分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缺乏关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账、领用、报废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和不系统。另外,一些管理者还存在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效益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执行力不足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一部分国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账、领用等环节,缺乏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程序,导致一些不合格的资产流入企业,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部分企业在资产应用过程中,管理责任不能完全落实,资产维修与保养不及时,进一步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管理制度流程不规范
许多国企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供应商评估和审核程序,导致一些不合格的资产进入企业,影响了资产的质量。此外,在固定资产的领用和使用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存在审批程序不严格、核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上述不良问题,不但对企业运营与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碍,而且也不利于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四)内控机制不完善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之一是内控机制不完善。内控机制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套自我约束机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评价等五个要素。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企业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需要完善的内控机制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首先,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借助各种信息系统和软件工具来进行监控、记录和管理,而一些国企的资产管理系统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这就容易造成资产丢失、被盗窃、浪费等情况;其次,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以确保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然而,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可能比较简单、模糊,缺乏细节和操作指南,容易引发管理混乱和漏洞;最后,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包括审计、检查、反馈、追责等环节。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内部监督机制可能还不够健全,审计和检查工作不够细致,反馈和追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和缺陷。
三、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升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是要提升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使其能够对管理方法、管理目标有足够的认知,在企业内部落实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使管理者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和方法,使其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提供支持;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培训,向管理者提供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及水平;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固定资产管理经验交流会、讨论会等形式,让管理者分享和交流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完整,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首先,公司在内部刊物、内部官网及培训中,向管理人员传达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目标和方法,让管理者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公司安排专业人员对管理者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最后,公司定期举办固定资产管理经验交流会,让管理者分享和交流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还借鉴并吸收了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
(二)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策略。该工作内容涉及到企业资源的投资、配置和使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需要制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计划,明确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和工作要求。在制定管理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运营需求,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投资和使用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再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监管和控制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跟踪、监管和评估,确保其使用符合管理要求和工作计划。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报表填写和审计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最后,企业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和跟踪,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细化为年度循环盘点及资产专项清查,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避免丢失。在盘点工作中,根据公司固定资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采用了循环盘点方式,各单位每年根据财务部固定资产盘点通知,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实施方案,确定循环盘点的批次、时间和范围。其中固定资产的清查内容主要包括:清点实物资产以及盘查资产使用情况。对公司拥有和占用的各类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登记;对清查出的各类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减值等情况,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后,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权限审批上报;对帐实不符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情况修改其帐务记录;撰写固定资产的清查报告和总结。确保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所有固定资产完成盘点,实现对资产实物的持续有效管理。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因此,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规范,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采用ERP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实现资产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手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流程。例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审计和评估,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加强合规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优化。公司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账、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验收等手段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和考核。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该公司要求在采购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和预算,严格控制采购品种和数量,避免浪费和资金闲置。在验收和入账环节,该公司要求进行严格的物品核对和验收,确保固定资产入账准确无误。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该公司要求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和审批流程,严格控制资产的处置和转让,避免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四)完善内控管理机制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内控管理机制是企业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关键措施,其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实施程序、内部控制主体和责任,以及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可以发现并解决内部风险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再次,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是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实现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岗位,如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防范内部风险,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了完善的审批制度。具体来说,公司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调拨、报废等环节中制定了严格的审批流程和责任制度,对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设置了采购预算和采购审批两个环节,采购预算环节由各部门预算人员按照公司年度投资计划编制预算,采购审批环节由各级管理人员审核采购申请书,并根据预算授权批准采购计划。这样可以保证采购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固定资产采购的真实性。除了审批制度外,该公司还建立了资产台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等内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和清查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规格、使用部门、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准确、完整。
结语: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国企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如提升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