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2024年5月16日,英国伦敦,菲利普莫尔德画廊展出查尔斯三世的肖像画
自去年5月6日登基以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就陷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尴尬局面,先是国王本人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其后儿媳妇凯特王妃也被传贵体抱恙。就在这个多事之秋,国王的肖像画也没有带来多少亮色。
5月14日,白金汉宫揭晓了由乔纳森·杨绘制的查尔斯三世的肖像画。这是他加冕一年来的首幅肖像画,颇具里程碑意义。但当国王牵动丝带拉开帷幕的一瞬间,现场气氛瞬间从热转凉,国王本人惊悚地抖了一下肩膀,向后一仰,在场的嘉宾脸上凝固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其原因是,这幅国王的肖像画未免太过另类,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这幅画作由英国著名肖像画家乔纳森·杨历时三年绘制,当时的查尔斯三世还是查尔斯王子。三年间,乔纳森一共见到了查尔斯四次。每次,70多岁的查尔斯都要穿着威尔士卫队制服,手握利剑,摆好姿势,笔直站立40多分钟,让画师捕捉其神采。
但画作传递出来的神采,却有些抽象,甚至让人费解。首先,国王身着红色制服,但背景板也是血红一片,这让画作主角与背景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对此,乔纳森解释道:威尔士卫队制服就是鲜红色,红色背景也给作品增加现代感和活力。此外,大面积的红色可以避免视觉干扰,让画作主角与观众产生更直接的联系。于是,他大胆采用了红色这个颜色。
其次,画家在国王右肩上方点缀了一只蝴蝶,这在皇家肖像画中并不多见。乔纳森解释道,蝴蝶在艺术史上象征蜕变与重生。早在王储时期,查尔斯就开始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蝴蝶代表查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提倡。他还表示,蝴蝶的点子其实出于国王本人。当他在与国王讨论希望通过画像给后人留下何种记忆时,查理三世就曾提出:“一只蝴蝶落在我肩膀上,这个如何?”
当然,对于这样的谋篇布局,无论是专业人士和普通网民都表示难以理解。
首先,对于通篇红色布局,一些专业评论家认为,画作颜色过于浓烈单一,削弱了主题,让人们除了记住国王那张“忧国忧民”的脸之外,其他都是混沌一片。其次,对于蝴蝶这个特别的点子,艺术界的权威也有不同的看法。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杰拉尔丁·约翰逊认为,帝王蝶(画中蝴蝶的品种)的出现,更像是对君主制“濒临灭绝”的暗示。“虽然它的名字暗示着皇室,但它的濒危状态可能无意中也表达了国王对君主制未来的担忧。”
到底是文化人,这拐弯抹角的评价,犀利而不乏幽默。但网友可就直截了当到不留情面了。画作问世以来,英国民众在互联网对其批评不断,主要意见分为三派。一是认为其颜色太不吉利,将国王陷于地狱深处。有网友直言:“他看起来像是地狱深处一脸满足……”亦有网友笑问:“撒旦,是你吗?”二是认为这幅画作暗藏悲音,象征着君主制日渐式微。例如有网友调侃:“看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画面,用来标志一个恶毒而残暴的帝国君主制的终结。真是富有诗意。”第三种意见则是玩梗:“梅根卖不出去的果酱找到新用途了。”有网友如此玩笑道。
总之,查尔斯国王又一次凭借一己之力,霸占了英国报纸的版面和网页的屏幕。
君主肖像画,从来不是一幅简单的文艺作品,而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在传媒并不发达的年代,大部分臣民一辈子都无缘一睹天颜,肖像画是大众对君主产生直观感受的重要渠道。
合格的肖像画可以“隐恶扬善”,将君主最光鲜的一面展现于世。这当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该肖像画以拿破仑为主角,阴霾苍穹下,波拿巴跃马向前。整个画面昂扬向上,充满动感。拿破仑的骑马身姿,也巧妙掩盖了他的身高缺陷,红色斗篷让人热血偾张。这当然都是美化的结果。实际上,当时大帝骑着的是驴而不是马,当日天气也并不糟糕。可以说,雅克·路易·大卫成功地塑造了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为其横扫欧陆渲染了民意基础。
2023年6月17日,英国伦敦,查尔斯三世身着威尔士卫队制服出席生日阅兵游行庆典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在传媒并不发达的年代,肖像画是大众对君主产生直观感受的重要渠道。
这样优质的肖像画,也并非法国人的专利,查尔斯三世的前辈中,也有不少传世的肖像画。西蒙·玛莎在《英国面孔:从肖像画中看历史》中写道:“理查二世的肖像之美,体现在其哥特式的清瘦感,颇有飞仙的超凡风韵;而霍尔拜因的亨利八世则截然相反,一看就具有压倒性的身体力量,这在历代君王中绝无仅有。”
但要论将肖像画艺术玩得炉火纯青的,还是童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据传为罗伯特·塞尔西绘制的《彩虹肖像》中,伊丽莎白是太阳与月亮的化身,她的头发(其实是假发)闪耀着金红色的暖光,挽成束,柔和地低垂在两肩上。发色和长袍衬里的颜色相呼应,裙子上有星星点点的同色装饰。她手握“彩虹”象征着神圣的希望与和平,喻示着下一个盛世的到来。画家的寓意很明显,如果没有太阳一般的女王,也就没有了和平,也自然不会有光。“没有太阳,何谈彩虹?”在1600年的另一幅画作中,女王正面向人,端坐于王座之上,身着庆典服饰,手持权杖和宝珠。西蒙·玛莎解读道:“这两位(理查二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时都很青涩,都还是小伙子和小姑娘,但是其中一位懂得如何极度自律地把控自己的政治身躯,另一位则缺少慧根。”
缺少慧根的还远不止理查一世。在英国历史上,名叫查尔斯(以前通译为查理)的王子,大都时运不济。查理一世不仅是一位重度肖像画爱好家,也是英国史上第一个掉脑袋的君主。作为国王的御用画师,安东尼·范戴克曾绘制了多幅查理一世的画像。在绘画中,这位巴洛克大师常常采用半身像或者坐姿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国王身高矮小的缺陷。他还常常采用仰视的角度来刻画查理一世,将并不伟岸的国王描绘得分外高大。难怪查理一世对其圣眷日隆,他更换掉了之前的宫廷画师丹尼尔·米登斯,频频召见范戴克入宫作画。当然,随后的英国革命打断了画师的清梦。革命爆发的第二年,范戴克逝世,享年42岁。8年后,他笔下那个带着“一缕诗意”“表情凝滞”的头颅也被砍下,一段国王与画师的奇缘就此终结。
从查尔斯一世到查尔斯三世,英国君主的角色在转变,肖像画的定位也在转变。如今,随着摄影、电视等视觉技术的普及,人们早已不需要通过肖像画来认知君主的模样,君主也不需要通过肖像画来留存自己的形象。对于今天的王室而言,肖像画的作用,更多在于塑造君主的形象。那么,对于查尔斯三世而言,他需要塑造怎样的形象呢?
在那个年代,画师需要不断迎合君主,如今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国王形象。
2024年5月14日,英国伦敦,查尔斯三世与画家乔纳森·杨在画前交谈
首先,是需要一个更为年轻、有活力的形象。与其他英国君主不同,75岁登基的查尔斯,堪称最晚上岗的国王。当其他君主早已含饴弄孙之际,这位超长待机的国王才刚刚继位。而就老成持重而言,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与其母亲伊丽莎白二世相比。因此,打造一个活泼的形象,更能拉近他和年轻人的距离,为年迈的王室注入青春活力。
其次,作为一个历经个人情感波折、家庭丑闻不断的国王,查尔斯三世也很难再通过肖像画这样的手段,去塑造一个不苟言笑、威严挺拔的形象。发达的大众传媒,早已打破了君主的神性,过于严肃紧张的造型,非但不能让民众感到敬畏,只能让他们产生矫揉造作之感。
最后,国王与画家之间,也远非以前赞助人与画师之间的关系。在那个年代,画师需要不断迎合君主,如今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国王形象,而君主除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只能接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实。
正如查尔斯三世与乔纳森对话揭示的那样,当今天的人们更多将主人公理解为地狱中的撒旦时,未来的人们可能更关注的是落在国王右肩上的那只“帝王蝶”。国王总有离去之日,君主制终有终结之时,但大自然与艺术必将长存于世,化茧成蝶、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