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青
日本东京的LV商店
4月29日,日元对美元汇率突然出现明显波动,一度跌破160日元兑1美元关口,创下了199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金融市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路孚特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贬值最高值已超10%,是十国集团中表现最差的货币。
日元更“不值钱”了,意味着主要货币可兑换更多的日元,这无疑是旅游业的最大推力。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日本的游客人数创纪录地首次突破了单月300万人次,同比增长70%,与疫情前的2019年3月相比也增加了12%,东京一些奢侈品柜台前,甚至站满了来自中国的消费者和代购。
几家欢喜几家愁,日元贬值让习惯了物价稳定的日本国民,受到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和出国旅行成本飙升的伤害,一些日本商界人士也表达了对日元持续贬值会影响消费及经济增长的担忧。
随着日元快速贬值的影响迅速向亚洲各国蔓延,除日本外,韩国、印尼等国也开始着手干预外汇市场,抑制本国货币快速下跌。
中国是日本旅游的主要客源国。疫情前的2019年底,人民币日元汇率在1比14到15左右,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基本维持在1比20到21左右,这样的汇率差,使得去日本消费和疫情前相比,相当于打了7~7.5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代购和游客选择赴日。
3月开始,社交媒体上大量出现关于求日本代购和分享日本购物血拼攻略的内容,相机等数码产品、奢侈品、高价化妆品被频频提及。一位博主写道,在价格相当于国内打7折的情况下,只要在自己购物时顺便接点代购单,就能很轻松赚回机票钱。
在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携程的相关报告称,日本在今年中国热门出境目的地中排名首位。有媒体报道称,国人挤爆日本多个热门商圈的奢侈品店,“日本LV店里都是中国人”的词条,一度登上了热搜。
LVMH集团公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日本市场销售额增长32%,而除日本外的亚太市场销售额则下跌了6%,这也是国外游客趁汇率优势买买买的结果。
日本观光厅数据称,今年一季度,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金额约为30万日元,在外国游客中高居榜首。
面对长长的人龙,谁又能想到,就在半年多前的国庆黄金周里,日本旅游业的从业者还在为中国游客减少和赴日意愿下降,而感到焦虑不安。
不过,虽然中国游客购买力十足,但从人数上来说,真正带动日本这波旅游的热潮或许另有其人。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中国游客数量仍减少了34.6%,但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和印度等17个市场的游客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增长了87%,而来自美国的游客人数激增了64%以上。
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东京东南部的海滨城市镰仓,近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当地经营者正努力适应海外旅行者的需求,一些热门餐馆的菜单甚至涵盖了11种不同语言。该地商店协会表示,许多商店的招牌都挂上了中英韩等多国语言。
知名旅业媒体Skift认为,日元对主要货币尤其是美元的贬值,在推动赴日旅游人数突破记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短期内,持续贬值的日元对于在逐渐恢复中的日本旅游业而言,无疑是强大的推动力。
2024年4月29日,外国游客参观东京浅草寺
“奢侈品白菜价”这种说法,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是一个令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今年1月至3月,海外游客在日本消费了1.75万亿日元,其中免税商品的销售额接近500亿日元,这是自2014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月度销售额。
日本旅游业盛景的背后,是日元近来如瀑布般一泻千里的贬值。截至4月底,日元在今年已下跌11%。
日美之间较大的利差,是本轮日元贬值的直接因素。从经济学原理来看,高利率国家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那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往往能吸引更多资金以该国货币形式流入市场,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升值;而低利率国家可能导致资本外流,造成该国货币贬值。
尽管日本央行3月决定17年来首次升息,但美联储并未如外界预期般降息,使得日美之间仍存在较大利差。
持续贬值的日元也引发各方广泛讨论。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他担心日元贬值的负面影响,坦陈正在密切关注汇率走势,“根据我们的政策,政府将继续密切监测外汇市场的发展,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日元过度波动”。
不同于以往只表达关注却甚少实际行动,日本有关部门在发声后,似乎很快就下场了。《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认为,在4月29日、5月2日两天,日本政府和央行通过购入日元、抛售美元,进行了约8万亿日元规模的干预,给日元的急剧贬值踩下了刹车,让汇率徘徊在1美元兑约154日元左右。
日元贬值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将缓慢但稳步地损害日本经济。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日元更接近主动贬值,可以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余波。2012年底,面对在接连金融危机下遭到重创的日本经济,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着手改革,他的方案被统称为“安倍经济学”。
日本媒体将其总结为“三支箭”,即大规模量化宽松、扩大国家财政支出、促进民间投资,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夸张的货币宽松政策,促使日元贬值,从而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盘活日本经济。
在安倍履新2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8%,当“安倍经济学”推行十周年之际,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逼近150大关。
日本央行原行长黑田东彦就是坚定的0利率和负利率支持者。他在任内曾放出豪言称,“不是数月内不上调利率,而是两三年都如此”。在他看来,如果日元能保持弱势稳定,对经济是有利的,但日元如果快速和单方面贬值则不然。
事实确实如此,当日本能大体掌控贬值速度时,日本企业的确会因为价格优势营造出经济的表面繁荣。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近来宣布,因为日元持续走弱,集团2023财年的净利润为8017亿日元,比上一财年增长0.2%,是其历史第二高水平。
该集团发言人表示,强劲的收入来自汽车出口的活跃,而猛增的入境旅游也让旗下全家等便利店业务更为兴盛。
但被日本政府有意或无意忽略的是,影响日元贬值速度的开关,或许并不掌握在他们手里。如今,当日元贬值隐隐有不受控的趋势,对经济和民众带来的伤害难以估量。
藏在日元贬值造就经济繁荣之下的,是日本民众的苦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基于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计算,去年日本出国旅游的人数仅为962万,这还不到2019年2010万旅行者的一半。
在NHK的采访中,一些日本人即便出国游也开始花式省钱,如不吃早餐或以方便食品为食,这与日本经济景气年代里,想要买下全世界的日本游客形象大相径庭。
2024年5月3日,日本山梨县,游客们在便利店前与富士山拍照
对资源稀缺的日本来说,日元走弱会推高进口成本,加速通胀。“奢侈品白菜价”这种说法,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是一个令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一方面,在汇率差之下,奢侈品价格确实便宜;但另一方面,持续贬值的日元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白菜也变得越来越贵,堪比“奢侈品”。
据日经新闻报道,进口成本的上升,推动去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1%,创41年新高。
草莓蛋糕是日本人最爱的甜品之一,但制作时所要用到的草莓,大部分要从美国进口。一位经营者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里,进口水果的批发价普遍提升了20%,面粉、黄油、牛奶和鸡蛋等其他原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经营者要么也跟着涨价,要么只能自己承担苦果。
日本百货店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NHK采访时表示,日元贬值对海外顾客来说是很大的优势,但日元的下跌已达到可容忍的极限,如果保持这一趋势,必然将减少国内民众的消费。
日本化工巨头旭化成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虽然公司在短期内从日元贬值中获利,但相信日元贬值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将缓慢但稳步地损害日本经济。
日本分析机构大和总研在报告中指出,日元贬值对大型制造商更为有利,但会让非制造商的利润下降,总体而言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效果相比过去有所减少。
从宏观层面来看,日元贬值是美元强势下引发震荡的缩影。美国《巴伦周刊》认为,美元正从新兴经济体夺走资本。
美元强势之下,日韩可谓是难兄难弟。今年以来,韩元一度跌破1美元兑1400韩元的大关。韩国央行和相关部门也称,正以特别警惕的态度密切关注汇率走势和外汇市场的供需动态等,对外汇市场联手进行“口头干预”。
4月,美日韩三国财长首次举行了三边会议,明确表示了对近期日元和韩元大幅贬值的严重关切。当月底,韩国的外汇储备与3月相比减少了59.9亿美元,这被外界认为是在积极拯救韩元贬值—直到这时,韩元才略微止住了暴跌的势头。
同样表现出积极关注态势的,还有两个东盟国家。越南央行表示,今年将专注于稳定外汇和黄金市场。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尼也在4月24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6.25%,其央行行长称,此次提高利率是为了加强印尼盾的稳定性,以应对全球风险恶化的可能性。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各国保持足够警惕的情况下,昔日的亚洲金融风暴尚不至于重演,但这场日元贬值风波将如何收场,目前没有人知道答案。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