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剑
2024年6月4日,印度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台上左二)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大党在本次大选中获得99个席位,其所领导的反对党联盟获得231个席位。
6月4日,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结果揭晓。在选举产生的543个人民院席位中,莫迪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取293席,虽达到执政所需半数,但远低于2019年大选的353席。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仅获240席,丧失自2014年大选以来保持的单一多数党地位,这意味着莫迪历史性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将不得不依赖多个中小盟党的支持来组阁。2014年至今,延续十年的“莫迪效应”逐渐衰减,印人党“一党独大”对印度政治运作模式和传统意识形态的冲击,或许已在莫迪的第二任期内见顶。
上届大选前夕,莫迪政府对巴基斯坦发动跨境“外科手术打击”,成功将国家安全与印人党奉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捆绑,使印人党在经济成绩不佳的情况下仍以巨大优势赢得大选。开启第二任期后,莫迪不再致力于推动关键的土地与劳工法改革提振经济,而是加速推进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政策,落实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重建阿约提亚罗摩神庙和统一民法这三大目标,借此实现印度教民族主义取代多元世俗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目标。
2019年8月,莫迪以“促进地区发展与国家整合”为由,推动议会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取消印控克区在宪法中的“特殊地位”。定居克区山谷的穆斯林始终强烈反对该举措,他们担心,印人党及其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将借机发动印度教徒大规模迁入,改变当地穆斯林占多数的人口结构,让克什米尔变成下一个“巴勒斯坦”。然而,印控克区在莫迪政府的高压管制下未见反映发生大规模骚乱与流血冲突的报道,其他地区也没有因此出现大规模族群骚乱。这一结果大幅增强莫迪和印人党推进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的信心,将下一个目标放在更加敏感的阿约提亚罗摩神庙问题上。
同年11月,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北方邦阿约提亚原巴布里清真寺遗址将移交给修建印度教罗摩神庙的信托机构,这为搁置了数十年的庙址所有权之争划下句号。巴布里清真寺建于1528年,传说其位于印度教罗摩神庙遗址之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人党发起声势浩大的“推倒清真寺、重建罗摩神庙”运动,借煽动教派冲突获取政治红利。1992年,大量激进印度教徒拆毁巴布里清真寺,引发印度全境持续数年的教派骚乱,至少造成数千人丧命。罗摩神庙问题由此成为历届印度政府均不愿触碰的禁忌。然而,莫迪政府在第二任期伊始即对此作出迅速了断,不仅实现“重建罗摩神庙”这一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百年夙愿”,更展现了莫迪政府强大的政治控制力。
或许是出于预留政策空间的考虑,莫迪并未急于在第一任期推动统一民法的目标,而是延续上届大选用国家安全议题绑定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策略,抓住印度东部地区对孟加拉国非法移民的担忧,于同年12月推动议会通过了公开歧视穆斯林移民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然而令莫迪政府意外的是,此举在印度各地引发大规模示威乃至教派冲突,造成多人死亡。
尽管该法案受到印度穆斯林、左翼政党和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强烈反对,但上述反对力量并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在政治层面对莫迪和印人党形成有力挑战。得益于娴熟的政治技巧与充足的人力、财力资源,莫迪政府几乎掌控了多数主流舆论,使反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力量难以形成影响,营造出印度教民族主义已被广泛接受的政治氛围。
同时,莫迪抓住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印度国际地位的相对提升,将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国家形象和大国崛起叙事绑定。2022年莫迪大兴“中央景观区”改造项目,在去除首都新德里中央行政区“英国殖民元素”的同时,“清算”以开国总理尼赫鲁为象征的、以世俗多元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大党政治遗产,打造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新印度”形象。在莫迪第二任期,印度教民族主义由过去的“确立印度教传统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升级为印度大国崛起、印度教文明复兴与莫迪权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形态。
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被无限放大之际,印人党对议会的控制也日益加剧。莫迪2014年担任总理后,国际社会曾期待其利用印人党在议会单一多数党的地位推动重大改革,大幅提振印度经济。但是,印度议会并未如设想的那样为相关改革提供便利,反而沦为执政党巩固权力、压制异见和宣扬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平台,协商民主的传统基本丧失。
2023年8月,印人党主导的印度议会通过《德里国家首都辖区政府法(修正案)》,扩大了中央政府对德里公务员的控制权,削弱作为该区域执政党平民党在首都的影响力。同年12月冬季议会期间,146名反对党议员因各种原因遭到停职,议员缺席人数创下印度历史记录。此前多次公开抨击莫迪政府、在社交媒体上颇具影响力的草根国大党籍人民院议员莫伊特拉因涉嫌受贿而被取消议员资格。反对党联合组建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指责印人党动用公权力阻止反对党议员出席议会辩论的行为是“对印度民主的严重威胁”,印人党辩称大量议员停职为“藐视议会”所致。此系本届大选前最后一次冬季议会,各党都希望利用议会辩论为大选造势。然而,由于大量反对党议员被迫缺席,印人党得以在选举前通过18项有利于本党连任的议案,进一步削弱反对党话语权。
此外,传统上政治中立的印度文官(行政)与司法系统,也在印人党“一党独大”的优势下,逐渐成为印人党打击竞争对手的政治工具。今年3月,德里首席部长兼平民党主席凯杰里瓦尔因“涉嫌腐败”被印度财政部下属执法局逮捕,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被捕的现任首席部长。平民党成立于2012年,以反腐社会运动起家,自2013年起成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执政党,2022年该党又拿下旁遮普邦选举,在短短数年内发展成全国性政党,成为莫迪与印人党“重点关照”的对手。由于印人党始终难以在德里选举中取胜,莫迪政府已多次动用中央政府的力量变相打击平民党。此次逮捕恰好发生在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大选时间后,直接剥夺了凯杰里瓦尔参加大规模选举集会、为平民党和反对党联盟助选的机会。
同时,国大党还公开称本党银行账户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被莫迪政府税务部门冻结,因而已无财力开展竞选活动,并痛斥莫迪“冻结印度民主”。印人党断然否认相关指控,辩称国大党未能申报2017~2018财年的现金捐赠所得税,因而陷入税务纠纷。
在本届大选结果揭晓前,观察者纷纷预测印人党将在选后继续保持在人民院“一党独大”的优势。在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大国崛起叙事绑定带来的政治红利,及莫迪频繁吹嘘的数字福利政策的加持下,印人党有信心以更大优势迎来莫迪的第三任期。
然而,上述两项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印人党的选票。执政联盟的过度自信及利用司法和行政手段对反对党的打击,反而促成了反对党联盟的团结。反对党以维护“宪法和民主”为由实现整合,将对莫迪和印人党政治攻击的重点放在法治与民主原则上。
同时,莫迪政府最令人瞩目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也没有让其收获太多选举红利。印人党在印度教民族主义大本营北方邦遭遇重挫,在该邦80个人民院席位中仅获37席。在莫迪本人参选的瓦拉纳西选区,印人党领先的票数优势相比前两次大选大幅缩小。莫迪斥巨资在北方邦倾力打造了阿约提亚罗摩神庙综合项目,但该选区却被反对党夺取。饱受新冠疫情和失业折磨的北方邦民众,或已对印度教民族主义“审美疲劳”。
尽管许多莫迪反对者在大选结果出炉后欢呼“民主的胜利”,但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对印度社会的长期影响并不会因印人党政治影响力的收紧而逐渐消失。包括国大党在内的众多反对党已逐渐接受“软印度教特性”,在选举活动中也开始主打印度教特色。为避免触及宗教问题,反对党对推举穆斯林候选人同样十分慎重。穆斯林等宗教少数族群在印度社会被边缘化的问题,也未必能在下届政府的任期内得到缓解。联盟政治的暂时回归能否逆转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势头,对印度文官和司法系统“政治化”的趋势是否有所抑制,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