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饰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传承路径

2024-07-04 16:40蒋娟邓玉赏
新楚文化 2024年14期
关键词:传承路径审美特征

蒋娟 邓玉赏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瑶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工艺、色彩、图纹、人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2006年,国家将瑶族服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开启了对其保护和传承之路。为了更好地促进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阐述瑶族服饰起源与变迁基础上,对其审美特征进行详细总结,最终提出要多元协同,激发传承主体意识;与时俱进,创新传承内容展现;多措并举,深化传承方式变革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瑶族服饰;审美特征;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4-0051-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4.015

【基金项目】2023年度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幼儿为本理念下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TLXC187)。

2022年,国务院颁布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其中提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是国家治理之根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瑶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民族内涵。

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多地颁布了一系列文化传承政策,如广西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颁布了《关于支持怀化雪峰山瑶族聚集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为瑶族文化传承提供了政策保障。新时期背景下,瑶族服饰文化发展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本文以瑶族服饰文化审美特征与传承为主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其文化传承贡献微薄之力。

一、瑶族服饰的起源与变迁

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其中以广西分布最多。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瑶族服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点。

据汉文史籍所述,《后汉书》中就已有瑶族先人“好五色衣服”的记载。早期的瑶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男装和女装两种,男装多为短衣长裤,女装则为长衣短裙。到了唐代,瑶族服饰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为了方便生产和活动,逐渐将衣服设计得更为宽大。而这一历史阶段中,由于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瑶族服饰进一步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设计风格吸纳了汉族服饰典雅、简洁的特点,为后期的整体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代以后,瑶族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尤其是女装,以长衫、百褶裙和头饰为主要特点,这种服饰不仅适合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

明清时期,瑶族服饰逐渐以红色为基调,民间当时就有着“一身红烧火样亮、裹二尺腰十二分”的描述[1]。清代以后,瑶族服饰更为精细、严谨,并出现了“呢纽扣”,这也是瑶族服饰进入成熟时期的显著标志。

1949年后,瑶族服饰技术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编织、刺绣工艺不断创新,瑶族服饰文化特色更加凸显。

进入21世纪后,伴随传统文化复兴与发展,瑶族服饰文化受到重视,逐渐形成一种集传统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的复合式服装。新的历史阶段,瑶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传统服饰文化也在创新发展,展现出新时期特有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瑶族服饰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男子的服饰简洁大方,瑶族妇女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衣襟、袖口、裤脚上精致的刺绣以及颈部至胸前的花彩纹饰,无不浓缩着深厚的瑶族服饰文化内涵。

二、瑶族服饰文化的审美特征

瑶族服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在颜色、形态和刺绣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艺术特色,凸显了瑶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瑶族服饰中的图案、花纹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艺特征

工艺特征是瑶族服饰文化审美的显著特征,既延续了传统工艺的精粹,又具备容纳现代科技的包容性,体现了瑶族服饰文化的时代精神。

首先,工艺精细。传统瑶族服饰以手工编织、绣花、刺绣工艺为主,尤其是编织工艺注重线条的细腻性和流畅性。绣花、刺绣则是将花鸟等图案添加到服饰上面,提升服饰的绚丽色彩,让瑶族服饰更具特色。

其次,工艺环保。瑶族服饰主要以原生材料为主,这与瑶族人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瑶族服饰所用材料多以丝线、麻布、棉花等原生材料为主,而且制造当中采用环保工艺,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服饰文化内涵。

最后,工艺创新[2]。科技发展下,瑶族服饰工艺逐渐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数字技术拓展了瑶族服饰文化创作的空间,推动了工艺创新发展。

(二)色彩特征

瑶族服饰以绚丽多彩为主,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瑶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从贵州到云南再到湖南、广西、广东,不同省份地区的瑶族服饰在色彩方面有所不同,其中既有配以蓝色百褶裙的白裤瑶服装,也有黑布打底上衣,配以青布蜡绘靛染镂花下裙的龙胜瑶族婚嫁服。

由此可见,瑶族服饰色彩丰富,盛装上绣有马头纹、人群纹、草坪纹、森林纹等数十种不同的瑶族传统图案。红、黄、蓝三色是瑶族服饰的主要色彩,三种色彩代表着瑶族人民的不同情感,其中红色表示的为热情、喜庆、吉祥;黄色表示的为希望、富饶、丰收;蓝色表示的为欢快、乐观。当然,区域不同,瑶族人民对色彩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贺州瑶族服饰多以青、白、红、黄、黑五色为主,五色搭配形成鲜艳浓重的色彩差异。且不同场合颜色搭配有所差异,如婚庆礼仪多以红、蓝等色彩为主,祭祀、悼念等场合多以白、黑等色彩为主。

(三)图纹特征

在中国传统工艺里,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这些图案纹饰记录着民族的历史,也承托着祖辈的祝福。同样,瑶族服饰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纹样,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当中所形成的特有审美符号[3]。

一是花纹图案,常见的有石榴花、月季花、莲花、梅花等,这些图案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既增添了瑶族服饰的色彩,又展现了瑶族民众对自然美好事物的欣赏。

二是动物图案,动物图案在瑶族服饰中较为常见,如鹿、牛、羊、虎等,不同动物在瑶族文化中的寓意不同。

三是几何图形,瑶族服饰中可以通过曲线、直线、圆形、菱形等简单线条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

四是图腾符号,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是与氏族发展初期的社会结构相符的意识形态。为了获得图腾的护佑,瑶族居民通过各种手段,如改变自己的外形和生活环境,力求与图腾物发生某种联系,亦即存在着“图腾同化”的心理。

为使自身受到图腾的保护,瑶族居民将图腾绘制到服饰当中,逐渐形成了以图腾为主的服饰文化。例如,龙胜县“红头瑶”妇女服饰衣背上两枚对称的“狗爪”——“盘王爪”,贺州瑶族男子婚礼长衫后背正中绣饰的“盘王印”图案,均象征着对“盘瓠”的崇拜。瑶族服饰无论男女大多都在领边、袖口、襟缘、裤脚、胸襟两侧等处绣上五彩的图案纹样,这些丰富的图案也与瑶族的图腾崇拜存在关联。

(四)人文特征

瑶族服饰文化中的意境特征尤为显著,是瑶族人文情感的重要体现形态。

一方面,瑶族服装中的山鸟虫兽是瑶族人民精神情感的载体,传递着瑶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瑶族服饰文化。

另一方面,瑶族服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已久,充分展现了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技艺。此外,与瑶族服饰相匹配的头饰更是别具一格,无论是“龙盘”“A”字形、“月牙”形,还是“飞燕”形,都充满了浓厚的寓意,这些头饰既是瑶族人民的信仰寄托,也是他们独特的审美体现。

三、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路径

(一)多元协同,激发传承主体意识

瑶族服饰文化传承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只有激发各主体在传承中的自觉能动性,才能推动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

1.发挥部门引导作用

第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瑶族服饰的传承提供重要保障。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规范和保护,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创新性转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整合资源,营造良好传承环境[4]。地方部门在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企业、协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多元活动提升瑶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带头成立金秀大瑶山瑶学学会,开展瑶族服饰等传统非遗技术的传承培训,举办“世界瑶都——中国金秀2021年瑶族盘王节”民族团结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舞香龙”展示活动,通过活动展示了瑶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打造了“金秀品牌”,组织县文化馆撰写《金秀大瑶山瑶族史》《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在全县干部职工中推行瑶族服装上班制度等。来宾市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在瑶族服装文化方面的传承、引导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瑶族服饰文化传承环境。

2.鼓励社会主体协同参与

第一,培育瑶族居民服饰文化自信。瑶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是瑶族民众智慧的结晶,瑶族服饰文化传承的核心主体是瑶族居民,因此要注重瑶族民众服饰文化自信的培育。一方面,开展瑶族传统文化宣传,定期组织服装文化活动,增强民众对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完善瑶族服饰文化产业链,将服饰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当中,通过服饰效益提升调动居民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积极性。

第二,提升非遗文化传承者影响力。瑶族服饰文化是一门传统手工艺术,是瑶族民众一代代延续而来的。很多传统工艺掌握在非遗文化传承者手中,只有不断增强非遗文化传承者的影响力,提升公众认可度,才能为传统服饰工艺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强化行业协会引领能力。我国瑶族人口近三百万,集中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江西等省区,不同区域的瑶族服饰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中需要发挥各地瑶族服饰协会优势,通过协会与企业、组织、相关部门之间的衔接,提升瑶族服饰文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5]。例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秀瑶族服装,展瑶族风采,在湖南省永州市瑶族文化促进会的倡议与组织下,举办了首届“祥昀”杯瑶族服装秀,此次活动获得了零陵区、零陵古城旅游景区以及市内外各地瑶学会支持,使得瑶族服饰文化影响力得以大幅提升。

(二)与时俱进,创新传承内容展现

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需要以内容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力,通过与时俱进实现传承发展的最终目标。瑶族服饰文化传统图案源自人们的生产、生活,是瑶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期盼。因此,可以将新时期人们的价值理念、审美特点与瑶族服饰结合起来,设计以传统服饰为蓝本的新型图案,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瑶族服饰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达到服饰文化传承的目的。2022年,广东非遗服饰秀设计了一系列以“瑶”为主的特色服饰,充分将瑶族服饰文化与现代元素相互结合,推动了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

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创新设计理念

在传统瑶族服饰特点基础上,“瑶”系列服装融入了艺术元素,包括“氧”“峦”“漫”“堂”“境”五种款式,延续了现代服饰样式的特点。其中,“氧”设计理念源自连南天然自然氧吧;“栾”特指瑶族服饰手艺,以瑶山瑶族服饰手艺为载体,通过重重山峦见证文化延绵;“漫”源于瑶族人民性格特色,以红色为主展现热情好客人文特征,凸显瑶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情怀;“堂”指歌堂,瑶族服饰在瑶族盛大节日中尤为重要,是瑶族人民欢歌起舞、耍起歌堂的重要载体,体现瑶族民众的幸福快乐;“境”表示意境,主要指瑶族文化中蕴含的文化意境、创新意境、时代意境[6]。总之,传统手工艺若想继续延续下去并走上国际舞台,就需要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使其从单一的装饰性模式中脱离出来,回归到大众的生活中,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推动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用化发展。

2.引入现代工艺

在瑶族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瑶”系列服饰运用了现代设计工艺,将拼绣片、面料复合,缝穗花、碎边等工艺运用其中,增强了刺绣纹样与服装的融合性,让瑶族服饰刺绣纹样以崭新、充满活力的样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由此可见,现代工艺有利于拓展瑶族服饰造型特征,创新艺术风格,而且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对瑶族服饰文化传播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3.运用新型材料

棉麻是瑶族传统服饰的主要材质,虽然环保耐用,但质地粗糙,无法充分将瑶族服饰文化特征有效地呈现出来。对此,可以将新型材质引入到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中,以新材料提升服饰美感精致度,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瑶”系列中采用的全棉提花复合面料、再造羊毛纤维面料。通过新型材料的运用,展现了瑶族服饰厚薄渐变的机理,凸显瑶族服饰工艺特色。

(三)多措并举,深化传承方式变革

1.产业模式

瑶族服饰文化传承需要以服饰、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产业发展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常见的产业模式有文旅产业模式、基地模式等,只有推动瑶族服饰走向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地使其传承下去[7]。例如,贺州市八步区步投镇成立了以瑶族服饰为主的传承基地,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为当地数千名绣娘提供了居家就业的机会,打造了完整的瑶族服饰“生产线”,此基地年生产瑶族服饰及手工艺品超万件,瑶族织锦、刺绣达3万余张。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使得瑶族服饰文化影响力得以提升。

2.学徒制模式

瑶族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在传承当中需注重人才培养,利用学徒制等方式扩大传承主体范围,培养受教育主体民族认同感。

一方面,将学徒制运用到瑶族服饰文化工艺传承当中,通过师傅与学徒方式实现优秀传统工艺的延续与发展。

另一方面,将瑶族服饰中的传统手工艺纳入当地的培训体系当中,以学徒模式为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例如,广东省乳源市为更好传承乳源瑶族传统文化,开展了以“绣美瑶乡”为主的文化传承研学及培训项目活动,邀请瑶族非遗传承人到乳源各地开展技艺培训,通过培训等活动增强了学徒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

3.媒介模式

在数字经济时代,瑶族服饰文化传承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以新媒体为主的传播体系,以实现瑶族服饰文化的多元化传播。

首先,媒介传播。借助网络直播平台、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型媒介进行瑶族服饰文化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传统服饰喜好者参与其中,成为服饰文化传承的主体。

其次,数字空间。构建以传统瑶族服饰文化为主的数据库,打造云宇宙等沉浸式体验空间,增强公众对瑶族服饰技艺的体验感。

最后,电商渠道。伴随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更加青睐,传统服装也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情况下地方部门可以加快瑶族服饰的现代化发展,设计适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款式,并利用电商途径拓展瑶族服饰发展空间,以达到服饰文化传承目的。

四、结语

瑶族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瑶族服饰文化以象征性语言、抽象的绘制手法展现了瑶族民众的聪明才智,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延续,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需由内向外,既要让瑶族人民喜欢,更要让其他各民族去了解,真正做到由支系认同到民族认同的“出圈”,这样才能真正夯实民族命运共同体,推动瑶族服饰文化以及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斐.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解读及保护传承——评《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J].应用化工,2023,52(10):2990.

[2]任晓莉.传统文化传承下的服饰艺术人才培养——评《楚国刺绣艺术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8):115.

[3]徐懿.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J].棉纺织技术,2023,51(07):96-97.

[4]齐欢.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保护[J].印染,2023,49(05):85-86.

[5]曾凡清.基于中国传统服饰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J].印染,2022,48(02):90-91.

[6]胡贞华.民族传统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实践[J].毛纺科技,2021,49(10):123.

[7]常树雄,李大维.多元·传承——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图案的文化延展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8(12):80-81.

作者简介:

蒋娟(1986-),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学士,中小学系列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邓玉赏(1985-),男,汉族,广西贺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猜你喜欢
传承路径审美特征
民俗文化的学校传承问题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之道
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现代性传承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